“司法的功能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但為民的宗旨卻始終不變。作為群眾工作的前沿陣地,基層法院要順應時勢、找準定位、能動作為,有效滿足不同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司法需求。”今年3月份,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法院院長夏偉忠在該院“老年法庭”成立儀式上表示。自此,在該院能動司法的實踐中又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心”服務:

  讓百姓倍感溫馨

  “真沒有想到法官能像對待親人一樣幫我母親解決問題,太讓我感動了……”今年7月12日,徐老太的子女滿懷感激之情地告訴筆者。

  原來,家住鐘樓區西新橋二村的徐老太已近80歲,以性格不合為由向該院起訴離婚。老年法庭受理案件后,考慮到徐老太患有輕微老年癡呆癥且兒女均在外地工作,遂主動到其家中,耐心地釋明法理,但老太太非常固執,完全聽不進勸解。承辦法官毫不氣餒,始終笑臉以對,并主動為老人削好水果,倒上茶水,送上安慰的話語;另一方面,積極聯系老人子女,通過其子女做工作。承辦法官先后四次上門釋法解惑,送上貼心的關愛,最終解開了老人心中的疙瘩。徐老太撤回起訴后,其子女們又重新看到了年邁父母久違的微笑。

  “司法是理性的,但也是有溫度的。”夏偉忠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成為老年法庭法官們辦案的重要準則。在工作中,他們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特點,推行“耐心、恒心、貼心”的“三心”服務工作法:在與老年當事人溝通時不厭其煩,耐心進行釋明和答疑,不急于求成;對于較為固執的,持之以恒,不言放棄,盡可能以法理、人情化解糾紛;針對不少老年當事人子女不在身邊、缺少關愛的實際,注重以貼心的話語溫暖其心,讓其感受到司法的溫情。

  ■“三勤”工作:

  讓老人如沐春風

  “活了這么大歲數,沒有想到法官能親自上門為我服務,這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今年8月25日, 年愈80歲的金某給老年法庭寄來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

  金某因與被告常州某置業公司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糾紛,訴至法院。老年法庭受理后,到金某所住社區進行巡回審理,吸引了近百名群眾到場旁聽。第一次審理后,考慮到金某年邁體弱、行動不便,承辦法官又采取電話、上門溝通等形式做調解工作,歷時三個月,最終使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有效地維護了金某的合法權益。

  “司法為民不是華而不實的空洞口號,而是要為群眾提供實實在在的人性化服務。”夏偉忠要求老年法庭的法官們心里時刻裝著老人、工作注重以老人為本。在工作中,他們運用“三勤”工作法詮釋著司法為民的宗旨:勤上門,盡量上門,減輕當事人的負擔;勤服務,主動提供復印、茶水、休息等人性化服務;勤幫扶,對于部分老年當事人的困難,主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協調,幫助解決后顧之憂。

  ■“三項”機制:

  讓保障一步到位

  “從'結案了事'轉變到'案結事了',這是社會主義司法理念的必然要求,我們的司法不僅要關注程序正義,而且要關注實體正義。”這是該院始終堅持的辦案理念,老年法庭的思路也不例外。

  老年人毛某某2004年喪偶,2006年退休,后將單位分配的房屋變賣成48萬元,加上54萬元積蓄為兒子置辦了婚房,產權為老人與兒子共有。后毛某某經人介紹與一位老太太開始交往,兒媳就提出將自己的名字加在房產證中,但老人不同意。兒子、兒媳開始不交伙食費,老人因沒有資金來源而無力繳納小區停車費,導致車位被取消。兒子一氣之下把老人打傷,老人遂訴請斷絕父子關系,確認房屋為其獨有。老年法庭立即召集雙方當事人調解,最終妥善化解了這起家庭矛盾。毛某某的情況在判決后究竟如何,承辦法官郝立始終心存牽掛。三個月后,郝立專程到毛某某家回訪,當得知父子矛盾已經消解時非常高興。老人連聲對法官表示感謝。

  談起維護老年人權益的長效做法,該院副院長岳衛東如數家珍地介紹說,老年法庭辦案不是機械地一判了之,而是建立健全了“三項”機制:

  涉老案件快審機制。一般情況下一個月內結案,對于矛盾易激化、急需解決生活困難以及涉老年人人身安全的案件,優先快速審理、快速執行。盡力做好調解工作,力爭案結、事了、人和。

  涉老案件回訪機制。對審結的涉老案件,定期回訪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情況,掌握被執行人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征求意見、改進工作,不斷提高司法服務的質效。

  涉老案件聯動機制。與婦聯、老齡工作委員會等相關單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審判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針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實際情形,及時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司法建議,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群眾的口碑

  涉老案件因各種客觀原因而審理周期長、辦理難度大,如何檢驗審判效果一度讓法官較為困惑。對此,夏偉忠給出明確標準:“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眾滿意是檢驗審判質效的根本標準。”

  經過八個月的探索,老年法庭的社會效果開始顯現,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一是涉老糾紛案件明顯下降。選擇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典型案件,邀請婦聯、村委會調解干部和當事人參加旁聽,以案釋法,提升審判的社會效果,并開展巡回審判8次,教育群眾1000余人,使贍養等涉老糾紛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了60%。二是老人維權效果明顯增強。采取上門立案、上門辦案等方式,審結涉老案件100余件,調撤率達55%,執結率達97%,還引導老年人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由過去的被動維權轉變成現在的主動維權。三是社區和諧程度明顯增強。不定期到街道社區開展法律宣傳,特別注重加強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婚姻法的宣傳,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并接受法律咨詢80余人次,幫助老人有效防范法律風險,努力營造社區和諧、家庭和睦、鄰里和美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老年法庭已收到群眾所贈錦旗7幅、所寫感謝信10余件,其特色服務已成為老年人街頭巷尾津津樂道的話題。

  老年人維權,任重而道遠,但鐘樓法院邁出了關鍵性的第一步。“在能動司法理念的指引下,我院老年法庭在社會管理創新的實踐中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必將得到更好的保障。”夏偉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