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司法,法庭“跑”出加速度--淮陰法院徐溜法庭巡回審判工作紀實
作者: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法院 彭德寶 發布時間:2023-08-01 瀏覽次數:3815
近年來淮安市淮陰法院徐溜人民法庭發揚“人有我優”的工作精神,用實際行動給人民法庭審判工作“加油”,創新工作方法,讓人民法庭“跑”起來,將庭審送到群眾家門口、漁船上、大棚里、夜幕中。2023年1月至6月,徐溜法庭共開展巡回審判(調解)24起,成功化解糾紛20起,通過巡回審判(調解)解紛率達80%。跑出了人民法庭解紛加速度。
多元解紛,優勢落地
“老沈,這么多鄉里鄉親的都在,你有什么顧慮都和我們講講……”一場由村委會參與訴中調解的巡回審判在徐溜鎮涵洞村的村民書屋里開展。
該案是一起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在轄區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前期的第一次開庭組織了徐溜鎮人大代表觀摩庭審,但相關爭議難以化解。承辦法官積極發揮多元解紛工作機制,邀請了轄區司法所、村委會書記、網格員參與到第二次庭審,開展訴中調解,并將法庭搬到村民書屋邀請村民旁聽。
最終,結合多方調解力量,糾紛得以順利解決。
“巡回審判+多元化解”的方式創新,一方面體現了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的初衷,另一方面發揮了巡回審判通過一案教育一片的司法效果。近年來徐溜法庭通過實行法官點對點共建、深化人民調解、健全訴調對接、細化工作舉措,探索建立“法庭+鎮村+鄉賢+‘兩所’+網格”“五元歸一”訴調對接新模式,使得解紛主體多、解紛方案新、社會效果好、群眾幸福感強。
實地勘察,大棚解紛
仲春二月,劉老莊鎮的村民們正忙著春耕春播,而在徐溜法庭的審判庭里一起農業種植合伙合同糾紛正如火如荼的開庭審理。
面對雙方當事人提供的不同證據,以及快速解紛搶收搶種的訴求,如何才能快速查明案情公正裁判是承辦法官侍海玲首要考慮的問題。她當即決定去農田里看看真實情況。
經過細致的現場勘察,侍海玲法官對于案件事實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判斷,并迅速就地組織庭審,一場大棚里的巡回審判就這樣開始了。
面對被告的消極態度,侍海玲法官耐心的釋明法律,并結合現場勘察的事實情況向被告闡明利害,最終被告同意了調解方案,使得數十畝土地趕著時令順利播種。
冒著細雨勘察現場并在大棚里開庭是雙方當事人沒有想到的事情,而正是人民法庭法官對案件事實的這股“較真勁”維護了老百姓的切身權益。
就地解紛,便民利民
“天都黑了,咱們這個庭還要不要繼續開了?”
“繼續開吧,這么多鄉親都等著呢!”
一場夜幕中的巡回審判就這樣開始了。
這是一起因土地承包引發的侵權糾紛,原本當天下午兩點半在徐溜法庭第二審判庭開庭審理,但在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對案件事實爭議較大,承辦法官當即決定前往現場調查并開展巡回審判。
通過兩個小時的土地面積丈量和樹木棵數清點,爭議事實基本查清,但天色逐漸暗了下來,為了盡快化解糾紛,承辦法官堅持在夜幕開展巡回審判。
“換個思維、換個角度、換個方式”。徐溜法庭的法官們積極開拓創新思維,以便于更好的服務群眾,打通司法便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該法庭工作信息被省高院微信公眾專題報道,瀏覽量1.3萬余次。
在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上,徐溜法庭通過“電話問診”的形式解決了企業和群眾的訴訟問題200余件,創新的“巡回審判+多元化解+就地解紛”等工作模式使得群眾的訴累降低,大大減少了人民群眾的訴訟成本,也節約了司法資源,擘畫了一幅便民利民的司法安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