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做代購似乎已經成為了境外導游們“理所應當”的一個兼職——到全球各地帶團旅游的同時,順便幫國內客戶代購當地的商品。但是這些真導游代購的商品一定都是正品嗎?近日,如皋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導游以“代購”為名實施詐騙的案件。

2022年7月底,臨近七夕節的一天,小鵬(化名)刷朋友圈時,看到自己關注的一名導游朋友“紗紗”(化名)發布了一則“三亞海口腕表節”的代購信息。小鵬正好最近想買一對浪琴情侶表,便通過微信向其進行咨詢。紗紗隨即向小鵬發來了免稅店里的視頻以及一些優惠活動,以供小鵬選擇款式。視頻和活動看起來十分真實可信,小鵬心動了,保險起見,他要求紗紗提供發票和質保卡,同時要求她拍攝購買正品手表的過程。面對小鵬的各種要求,紗紗信誓旦旦地保證“支持驗貨 全球聯保”。就這樣,小鵬通過微信下單了一對浪琴情侶表,合計金額18000余元。

幾天后,小鵬收到了郵寄過來的手表,看到發票和質保卡時,他感覺不太對勁,于是立即向紗紗提出質疑,紗紗矢口否認。小鵬便找人鑒定,不出所料手表是假貨。當他拿著鑒定報告再去找紗紗時,卻發現對方早已聯系不上,遂憤而報警。

案發后,被捉拿歸案的被告人竟有兩個。原來,“紗紗”這個微信號平時是董某和樊某兩名導游一同管理做代購生意,董某前段時間也確實去過海南免稅店并發布代購信息。然而當小鵬通過微信詢問時,董某已離開海南,無法再為其代購。為了發一筆橫財,董某和樊某一起商量賣假表給客戶,先把錢騙到手再說。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董某、樊某經共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均已觸犯刑律,構成詐騙罪,分別判處被告人董某和樊某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六千元。

法官提醒:消費者應當通過正規渠道選擇商品或服務,切勿輕信網上身份真假難辨的導游,且真導游也未必是真代購,需要提高警惕、謹防受騙;如果與代購者有交易往來,務必保存好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等,一旦發現被騙要及時報警,第一時間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代購者應當合法誠信代購,在將自己的朋友圈變成“生意圈”的同時,也要主動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切忌觸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