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法院交出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成績單:近4年審結2107件,個案最高判賠額超2億
作者:交匯點 應巧玲 發布時間:2022-12-02 瀏覽次數:5982
11月29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和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9年至2022年江蘇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工作情況,并公布了江蘇法院反不正當競爭十大典型案例。
個案最高判賠額超2億元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2019年至2022年10月底,江蘇法院共受理各類不正當競爭糾紛3068件,年均增長23.02%,審結2107件,年均增長25.24%;受理壟斷糾紛13件,審結5件。在此期間,江蘇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2353件,案值4.53億元,罰沒款共計2.06億元。
從案件類型來看,仿冒糾紛、侵害商業秘密糾紛占絕對比例,以2021年為例,江蘇法院新收的557件一審不正當競爭糾紛中,這兩類糾紛占84%。其中,仿冒糾紛375件,占66%,侵害商業秘密糾紛105件,占18%。2019年至2021年審結的一審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有459件涉及其他案由,占結案數的31.44%,其中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413件。
從地區分布來看,糾紛相對集中于蘇州、南京、無錫、徐州四地,江蘇省新收一審壟斷及不正當競爭案件超七成發生在上述地區。
從判賠情況來看,數額不斷上升。2019年至2022年10月底,新收案件標的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就有144件。其中,標的額1000萬元以上案件中侵害商業秘密糾紛占近半數,有1件標的額超4億元!與此相應的是,判決賠償數額也不斷上升,個案最高判賠額達2.01億元。
而從發展態勢來看,與新型網絡服務、商業模式等相關的新型網絡不正當競爭糾紛不斷出現,網絡愈發成為不正當競爭行為多發地。
生活中不正當競爭行為值得關注
借著互聯網東風,“種草”經濟逐漸走紅。但是,一些博主、網紅披著真誠分享的馬甲“種草”,實際上與不法經銷商合作實施虛假宣傳,誘導甚至誤導人們的購物決策,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揚州市某商貿有限公司就因為在小紅書APP上,通過“種草”等形式對其銷售的服裝作虛假、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最終被罰28000元。
“一份吃得起的米其林牛腩”,這句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宣傳標語,背后也牽扯了“大麻煩”。“米其林”在餐飲、酒店業的市場知名度與影響力眾所周知,而在全國開設三百多家加盟店的食叁味公司頻繁使用“一份吃得起的米其林牛腩”等宣傳標語并通過衛視及網絡媒體宣介,被法院認定為仿冒及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并被判令賠償米其林公司損失及合理費用100萬元。
壟斷與不正當競爭行為,其實就藏在每一個人的身邊。想學車,發現某地9所駕校以防止惡性競爭、推動聯合經營為名,行劃分市場、獲取不正當利益之實,屬于達成并實施分割銷售市場的壟斷協議行為;想買車,又發現汽車生產廠家統一經銷商網絡報價、限定經銷商轉售商品最低價格被處罰……而以上這些,全都是江蘇省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的典型案例。
以最嚴格司法保護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嬡珍指出,2019年以來,江蘇法院切實貫徹新修改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嚴厲懲治各類擾亂競爭秩序的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不斷優化管轄機制、強化專業化建設、完善技術調查官制度和多元解紛機制,切實擔當作為,持續推進最嚴格司法保護,加強知名商業標識保護和商業秘密保護,加強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制,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推動競爭行為綜合治理,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和創新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服務與保障。
劉嬡珍指出,下一步,全省法院將按照“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的要求,進一步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各項工作措施,并著力推進以下工作:一是針對商業秘密糾紛調查取證難、保密要求高、處理難度大等特點,進一步聯合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等加強聯合調研,出臺指導性意見,強化商業秘密刑事保護;二是針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案件中反映出的誠信和良善缺失問題,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動深化源頭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