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法院做好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司法保障
作者:江蘇經濟報 潘一嘉 發布時間:2022-12-02 瀏覽次數:5633
隨著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的常態化,司法裁判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中的導向作用正日趨強化。記者從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11月2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以來,江蘇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中央、省委關于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決策部署,切實貫徹新修改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嚴厲懲治各類擾亂競爭秩序的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和創新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服務與保障。
案件逐年遞增 ,判賠數額不斷上升
2019年至2022年10月底,江蘇法院共受理各類不正當競爭糾紛3068件,年均增長23.02%。審結2107件,年均增長25.24%;受理壟斷糾紛13件,審結5件。案件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2019年全年,江蘇法院受理壟斷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604件,截至2022年10月底,已經受理相關案件971件。
從案件類型來看,仿冒糾紛、侵害商業秘密糾紛占絕對比例。以2021年為例,全省法院新收的557件一審不正當競爭糾紛中,這兩類糾紛占84%。其中,仿冒糾紛375件,占66%;侵害商業秘密糾紛105件,占18%。同時,不正當競爭與商標侵權混合侵權糾紛占比較大。2019-2021年審結的一審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有459件涉及其他案由,占結案數的31.44%,其中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413件。
從地區分布來看,糾紛相對集中于蘇州、南京、無錫、徐州四地。全省新收一審壟斷及不正當競爭案件超七成發生在上述地區。
從判賠情況來看,數額不斷上升。與江蘇法院實行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相關,近年來新收不正當競爭糾紛中,原告訴請標的額較以往有顯著上升。2019年至2022年10月底,新收案件標的額在100萬元至500萬元的有433件,500萬元以上的有144件。其中,標的額1000萬元以上案件中,侵害商業秘密糾紛占比近半數,有1件標的額超4億元。相應的,判決賠償數額也不斷上升,個案最高判賠額達2.01億元。
從發展態勢來看,新型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頻發。與新型網絡服務、商業模式等相關的涉及微信賬號交易、誘導分享、突破社交平臺規則限制、不當抓取個人信息、搜索引擎、數據刷量、“大數據殺熟”、強制“二選一”等新型網絡不正當競爭糾紛不斷出現,網絡愈發成為不正當競爭行為多發地。
健全工作機制,推進公平競爭司法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江蘇法院加強中基層法院競爭類案件審判職能。經批準設立南京、蘇州、無錫、徐州知識產權法庭,調整中基層法院管轄范圍,50家基層法院獲準管轄500萬元以下的不正當競爭等案件。知識產權法庭數和基層管轄法院數均居全國第一,管轄體系不斷優化。及時回應加強商業秘密保護、維護公平競爭等社會需求,在科技園區等設立巡回審判點,在自貿區設立具有知識產權審判職能的法庭。
江蘇法院不斷強化專業化建設,努力鍛造高質量司法。以“互聯網競爭秩序規制”為主題,召開省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年會。邀請國內著名理論及實務專家演講交流,為進一步規范互聯網競爭秩序、推動平臺健康發展建言獻策。創辦江蘇法官“智峰論壇”,就“特許經營中的法律問題”組織研討,推動知識產權特許經營行業公平競爭、規范發展。設立涉集成電路、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調研基地,承擔全國人大、最高法院、國家知識產權局等調研課題,完成的涉互聯網平臺競爭秩序規制課題的研究報告,在省委政法委《江蘇政法》第32期刊發。修訂并下發商業秘密侵權和商標侵權案件審理指南,統一裁判標準,受到最高法院充分肯定。2019年以來,有7件壟斷及不正當競爭案件入選中國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件、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適用懲罰性賠償典型案例等;5篇優秀文書入選全國“百篇優秀裁判文書”、全國法院技術類知識產權和壟斷案件優秀裁判文書,獲評第四屆全國優秀知識產權裁判文書一、二等獎等。在人才建設方面,全省法院2名法官被評為全國審判業務專家,37名法官被授予全省審判業務專家、省知識產權領軍人才、骨干人才稱號,3名法官被聘為省反不正當競爭決策咨詢委員會專家。
江蘇法院不斷完善技術調查官制度,努力解決技術秘密等案件事實查明難題。充分發揮技術調查官在審判各環節輔助查明技術事實職能,有效解決技術鑒定周期長、當事人負擔重等問題。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在全國首創專職技術調查官制度,面向社會公開選拔聘用,為審判提供穩定的專業支持。相關經驗獲“江蘇省法治建設創新獎”一等獎,并得到最高法院主要負責人批示肯定。蘇州知識產權法庭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合作,選拔優秀審查員擔任技術調查官,采用“固定工時為主、個案咨詢為輔”工作模式;積極探索調查官兼任“特邀調解員”“人民陪審員”機制,與國家知識產權局首次就同一專利民事訴訟與無效宣告聯合審理。2021年以來,兩個法庭技術調查官共參與1401件案件的事實調查,參與勘驗、保全124次;參與庭審、聽證912次,出具書面調查報告530份。省法院推動技術調查官全省乃至全國共享。
此外,江蘇法院還不斷完善多元解紛機制,努力促進糾紛實質性化解。與省律師協會、專利代理人協會建立知識產權律師、專利代理人駐訴訟服務中心律師工作站調解知識產權糾紛工作機制;聯合省知識產權局建立在線訴調對接機制,選聘調解組織和調解員,建設在線調解平臺。落實強國建設綱要要求,出臺實施辦法,積極探索知識產權民事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2019年以來,通過訴前調解成功化解不正當競爭糾紛194件。蘇州知識產權法庭依托“蘇知最和合”多元解紛渠道,搭建調解云平臺,實質性開展不正當競爭等案件調解工作。在審理涉生物輔酶“卡脖子”技術秘密糾紛案中,組織十余輪調解,最終促成調解協議達成,積極推動國內CoQ10微生物發酵工業化生產,對于改善我國輔酶Q10原料高度依賴進口的現狀具有重要意義。無錫、徐州、淮安、鎮江、揚州、連云港等法院聯合相關單位制定意見,建立知識產權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積極開展訴源治理。
切實擔當作為,營造公平競爭的一流營商環境
江蘇持續推進最嚴格司法保護,嚴厲懲治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在全國率先實行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制定并積極實施36項具體措施,該項工作獲江蘇政法工作優秀創新成果特等獎。通過適用懲罰性賠償、證據披露、舉證妨礙、從業禁止令制度、加大判賠力度等,加大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打擊。2019年以來,全省法院壟斷、不正當競爭案件的判決、調解賠償額為10.63億元。審結涉“大自然”地板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對于持續惡意搶注、囤積商標,并以特許經營方式擴大侵權規模等行為,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全額支持權利人1500萬元損害賠償請求。在上海邀玩公司等訴菏澤秋生公司等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針對被告偽造原告公章及國家公文,欺騙網絡平臺實施侵權的情形,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全額支持原告300萬元賠償請求,并將被告涉嫌偽造國家公文等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一審審結國內首起利用原料藥技術實施市場壟斷案,依法確認相關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判令其賠償揚子江藥業公司損失6800余萬元,維護醫藥市場秩序,促進企業新藥技術研發。
加強知名商業標識保護,有效制止仿冒混淆、虛假宣傳、詆毀商譽等行為。加強對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商品名稱、包裝裝潢、姓名等保護,嚴厲打擊惡意攀附知名品牌、攫取他人商譽的行為,推動品牌戰略實施與誠信經營。在涉“小米”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判決被告賠償5000萬元,入選最高法院適用懲罰性賠償典型案例和2019年中國十大最具研究價值知識產權裁判案例。審結涉“紅螞蟻”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針對侵權人長期突出使用字號,已被蘇浙滬等地法院19起案件調查起訴、37份裁判責令其停止突出使用,仍然得不到履行的情況下,直接判令侵權人變更字號并消除影響,嚴厲打擊其嚴重違背誠信原則的持續侵權行為,取得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加強商業秘密保護,大力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依法打擊侵害技術秘密和經營信息行為,增強企業創新創業安全感、獲得感。妥善處理員工跳槽、科技成果歸屬等糾紛,實現對發明人和企業創新的雙向激勵,推動創新人才依法有序流動。2019年以來,審結侵害商業秘密糾紛265件,占不正當競爭糾紛18.20%。審結圣奧公司訴陳永剛、晉騰公司等侵害技術秘密糾紛案,判決竊取橡膠防老劑技術秘密的侵權人連帶賠償權利人2億多元,并在一審判決后作出行為保全裁定,有力保護了圣奧公司世界領先的橡膠防老劑技術,有效維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審結因競爭對手“挖墻腳”侵害江南環保公司核心技術秘密案,依法全額支持9600萬元賠償請求,最大力度保護企業創新技術。加強訴訟階段商業秘密保護,綜合運用保密承諾、文書隱去“秘密點”、優化質證方式等措施,有效防范二次泄密。
加強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制,積極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妥善審理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業態新領域壟斷、不正當競爭案件,依法懲治違背誠信原則和商業道德的網絡服務行為,保護公眾知情權和選擇權。為市場經營提供明確可預期指引,推動數字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審結涉“美團”“餓了么”外賣平臺強制“二選一”案,依法懲治平臺運營方以提高費率、置休服務等手段阻礙商戶與其他平臺合作的惡意競爭行為,保護中小微企業生存發展空間。該案入選2021年江蘇省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件和江蘇法院十大典型案例。審結全國首例微信賬號交易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依法認定被告為微信賬號輔助注冊、解封提供信息發布場所和交易服務構成不正當競爭。判后當事人主動和解,及時履行判決,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較好。妥善審理全國首例搜索引擎“萬詞霸屏”不正當競爭案,彰顯人民法院營造風清氣朗搜索生態和互聯網秩序的力度與決心,對于拓寬黑灰產業監管治理途徑具有積極意義。該案入選“司法護航數字蘇州建設十大典型案例”,并被《中國經濟周刊》《人民法院報》等媒體廣泛報道。在飛流公司案中,依法認定“刷量”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懲罰和遏制數據造假黑灰產業,凈化網絡環境和信息生態。
堅持平等原則,依法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競爭權益。把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競爭權益貫穿競爭類案件審理全過程,準確適用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和國內立法,確保中外當事人訴訟地位和訴訟權利平等、法律適用和法律責任平等,推動營造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審結涉德國知名家居品牌“德祿”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全額支持權利人5000萬元賠償請求。該案也是目前外資企業在華最大賠償額的商標侵權案件。在涉“BURBERRY”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依申請及時下發臨時禁令,有效阻止行為人繼續實施被訴侵權行為。該案入選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優質品牌保護委員會“2020-2021年度十佳案例”。
積極提出司法建議,為綜合治理建言獻策
各級法院針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涉不公平競爭問題,及時向黨委報告,向有關單位和部門通報、建議。省法院針對惡意搶注、惡意攀附、惡意投訴等不誠信行為開展專題調研,向省委報送《關于推進知識產權誠信體系建設、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報告》。針對某科技公司將眾多知名注冊商標設置為搜索關鍵詞,引導消費者至其經營網站,嚴重擾亂互聯網競爭秩序的情形,向相關部委發送司法建議,建議加強對搜索引擎服務行業的監管,以及對違法侵權行為的技術監測和打擊力度。在涉邀玩網絡公司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南京知識產權法庭針對“華為應用市場”平臺對游戲軟件上架審核及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向華為軟件公司發送司法建議。華為管理層高度重視,積極回復,并采取多項改進措施。在涉“大自然”地板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發送司法建議,推動建立全流程打擊惡意注冊商標工作機制;并向中華地板網、中華建材網等平臺發送司法建議,建設性提出探索構建知名品牌地板紅名單制度,建立健全網絡平臺數據巡查、審核和投訴機制等,從源頭上減少侵權行為發生,得到《人民法院報》等媒體報道。鎮江中院針對冒用他人知名企業字號注冊域名從事違法活動等情況,向省有關單位發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從嚴審核域名備案資料”的司法建議。蘇州吳江法院建議360搜索引擎運營方規范關鍵詞搜索推廣服務,得到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高度重視和積極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