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個鎮設立審務工作站,105名法官(法官助理)下沉網格一線,開展糾紛排查化解、釋法答疑等490余場次;2019年以來,訴前分流案件16738件,調解成功8271件,其中,基層就地化解1400余件……

這組數據是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人民法院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己任,緊扣執法辦案主責主業,服務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贛榆法院始終堅持把服務和保障“三農”作為工作重中之重,緊扣全區發展大局,深耕司法責任田,不斷探索具有贛法特色、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司法保障模式,全力譜寫助力發展的大篇章。2021年9月,省法院掛牌成立服務鄉村振興實踐基地。

凝聚鄉村振興“大合力”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要求高、涉及面廣,贛榆區人民法院主動領題、專注破題,制定出臺服務全面建成蘇北第一區實施意見,細化服務保障鄉村振興16條舉措,提升服務保障針對性、實效性。

結合“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創建,成立“黨員先鋒”“青年文明”等六支志愿服務隊,形成32個為民實事項目,構建覆蓋全院的工作責任體系。

2022年9月,服務保障鄉村振興聯合工作站在該院城頭法庭揭牌。為增強服務保障鄉村振興工作實效性,該院與市委駐贛榆區鄉村振興幫促工作隊簽訂“鄉村振興·法治護航”戰略合作協議,就優化鄉村法律服務供給、深化訴源治理、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等方面加強溝通合作,下力氣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凝聚服務保障鄉村振興的工作合力。

打好民生保障“組合拳”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贛榆法院成立涉農項目司法保障組,加大重點涉農項目工程司法支持力度,建立案件預警、通報機制,及時提供法律服務和保障。開展“法進民企”系列活動,院領導帶隊深入鎮村企業走訪問需、釋法答疑,提升鎮村小微企業依法經營能力。

針對轄區內涉海產品電商經濟繁榮的特點,該院開辟涉電商案件綠色通道,選取典型案例開展巡回審判,組織電商協會、網紅電商等旁聽庭審,召開座談會,進行風險預警;在電商產業園設立涉電商審務工作站,通過釋法答疑、走訪調研等一攬子綜合舉措,助力電商企業健康發展。

“你看,我們這么快就拿到了錢,還得感謝法院為我們要回了工資!”攥著剛領到的勞務報酬,農民工代表難掩內心的喜悅。

徐某等23人受雇于被告王某為甲公司提供勞務,其間被告王某因資金短缺造成甲公司工程未能及時完工,進而導致徐某等人無法取得勞務報酬。

接到案件后,承辦法官當天即立案并通知被告到庭。經多次耐心釋明,雙方達成初步調解方案。為促進糾紛實質化解,承辦法官又聯系了甲公司,了解企業經營現狀,對公司與王某未完成的工程糾紛一并進行調解。最終甲公司同意在扣除未完工部分勞務款后,盡快支付拖欠的款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23名農民工順利拿到工資款。

農民富裕富足是鄉村振興的核心關鍵。該院精準對接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對追索勞動報酬、農民工工資、贍養費等案件,建立“快立、快調、快審、快結”的“四快”工作機制。開展“根治欠薪”“涉民生案件”等專項執行,2021年以來,執結民生案件887件,到位標的額3362.36萬元。

拓展便民訴訟“服務圈”

群眾的需求在哪里,優質的司法供給就延伸到哪里。贛榆區人民法院深入開展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創建,明確司法惠民十項實事清單,用心用情化解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今年年初,海頭法庭審結一起特殊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與一般案件不同的是,原告是兩名聾啞人。庭審前,承辦法官了解到兩名原告不僅會用手語,還能讀寫漢字,遂決定庭審時以手寫文字交流為主。庭審中法官放慢庭審節奏,以紙筆代替唇舌,有條不紊地與二原告進行“筆對筆”交流,最終得以查清案件事實?!啊牪灰?、說不出’的聾啞人由于身體條件的限制,不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意志,但同樣享有法律賦予的訴訟權利,公平正義不會因‘聾啞障礙’而缺席!”海頭法庭副庭長方圓如是說。

人民法庭處于服務群眾的第一線。該院堅持“三便”原則,優化一法庭一特色建設,完善“船上開庭”、巡回審判、糾紛聯調等機制,打造“漁家法庭”“法潤鄉風”特色品牌,切實方便群眾訴訟。

在15個鎮設審務工作站,設便民訴訟服務點,院領導包片負責,全院12個部門掛鉤聯動,法官(法官助理)下沉網格一線,加密巡回審判、上門調解、在線立案頻次,切實方便群眾訴訟,減輕“訟累”推進訴訟服務向基層一線延伸?!凹议T口”式訴訟服務獲評全市政法為民實事項目。

在一起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中,因涉案物品價格等無法確定使案件一度陷入僵局,承辦法官邀請兩名多年從事房屋裝飾裝修工作的“土專家”參與糾紛化解,共同對涉案物品提供參考估價。

通過引入“包工頭”“船老大”等農村“土專家”,為農村自建房、涉漁、涉土地承包等專業性較強案件提供第三方意見,在促進矛盾糾紛實質化解的同時,也有效解決專業鑒定耗時、耗錢等問題,不僅能使案件有新突破,同時可以因地制宜的主動作為,切實減輕當事人訴累。

鄉村要振興,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是基礎,只有最大限度發揮多方配合效應,使雙方當事人都“聽得懂”“想得通”“辦得到”才能有力化解矛盾糾紛。

繪就訴源治理“同心圓”

今年五月,贛榆法院多部門深入基層,參加鄉鎮清產核資工作相關會議,對各鎮在清產核資過程中遇到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等問題提供法律咨詢,因地制宜幫助各鎮找問題、想辦法、破難題,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推進各類矛盾多元化解。

2022年以來,贛榆區委部署開展清產核資專項行動,該院積極行動,注重完善治理的長效之策,強化提前介入,通過“示范+調解”的方式妥善化解一批涉村委會案件。向區委報送涉農村資產資源案件情況專題調研報告,就合同擬定、糾紛化解等提供法律咨詢和服務,實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對基層干部進行法律輪訓,促進科學決策、完善管理。

堅持將力量沉下去。深入開展“法官進網格”,法官(法官助理)下沉網格一線,擔任“法治副片長”,聯合開展糾紛排查化解、釋法答疑、疫情防控等工作。

保持見葉知秋的敏銳,健全糾紛分析預警機制,常態化向基層鎮村發送《社情簡報》,動態分析轄區內矛盾糾紛多發領域、成因特點和變化趨勢。針對審判、執行中發現的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及時發送司法建議,獲區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文明鄉風是鄉村振興的底色,而群眾法律意識的提升,則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贛榆區人民法院堅持把執法辦案變成普法的第一現場,選取婚約財產、土地承包、鄰里糾紛等案件,深入基層開展巡回審判,以法治文明引領鄉村文明新風。“謊言的代價”“繼父的身后事”等多起案例在央視《今日說法》《庭審現場》等欄目報道。

成立法治宣講團,選取典型案例,深入電商企業、鎮村一線巡回宣講;精心打造《贛法微課堂》,圍繞未成年保護、養老詐騙等,以案說法、權威釋法,將典型案例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搬上新興媒體,讓學法、懂法、守法在基層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