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冒”出來的欠條 前妻是否要承擔共同還款責任?
作者: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法院 彭祥龍 發布時間:2022-08-26 瀏覽次數:3189
南通通州一女子十多年前與丈夫共同向他人借款并還清了本金,然而債主十年后突然拿出一張前夫出具的欠條,要求其共同償還利息,該女子是否要為這張“過期”的欠條“買單”呢?近日,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了維持一審原判的二審判決,即該債務由前夫一人償還。
2010年11月,錢某和胥某夫妻二人向債權人楊某借款50萬元,并向楊某出具了一份借條,借條約定借期一年,年息10%,到期本息一并歸還。2012年11月,錢某向楊某歸還了50萬元借款本金。此后數年,楊某未再向錢某、胥某索要過利息。2018年2月份,錢某向楊某出具金額為10萬元的欠條一份,承諾于2018年年底前還清,但欠條上并未記載欠款屬于何種性質。兩個月后,錢某和胥某辦理了離婚手續。2021年12月15日,楊某以錢某、胥某為共同被告,訴至法院要求兩人還款。
庭審中,錢某對債權人楊某的訴訟請求予以認可;而胥某則認為楊某從未向自己主張過權利,所以對于其來說訴訟時效已過。
通州法院經審理認為,楊某認為案涉10萬元欠款系前期借款利息的結算,錢某不持異議,但胥某不予認可。從欠條內容來看,無法看出案涉欠條上載明的10萬元就是原50萬元借款的利息;即使是原借款的利息結算,因楊某并未提供在2012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間向錢某、胥某催要的證據,所以訴訟時效已過。法院遂判決錢某償還楊某10萬元,但駁回了楊某對胥某的訴訟請求。
后楊某不服提出上訴,并提供了錢某母親出具的楊某一直在向錢某催要的證明。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即使根據錢某母親的證言和錢某的自認,也不能證明楊某曾向胥某催要過,錢某對訴訟時效中斷的自認和繼續出具欠條的行為,僅為其個人意思表示,胥某享有訴訟時效抗辯權。且錢某承諾的是大額欠款,超出家庭生活需要所負債務,也無證據證明錢某與胥某協商同意,明顯超出了家事代理范疇,故錢某對欠條的自認對胥某不發生法律效力。最終,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說法】借條也有“保質期”
“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債權人超過訴訟時效起訴的,如果債務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且債權人無法舉證證明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延長等事由的,應判決駁回債權人對該債務人的訴訟請求。法律設立訴訟時效制度、賦予債務人訴訟時效抗辯權的目的,在于督促債權人積極主動行使權利、及時解決糾紛,維護交易的安全、穩定。如果怠于行使權利,可能的結果就是喪失勝訴權,實體權利將得不到法律的保護。這就要求債權人對自己的權利密切關注,及時在訴訟時效屆滿前行使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