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審判業務專家

劉 振

法學博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立案庭庭長、三級高級法官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被全國人大授予集體二等功)成員

江蘇省委法律專家庫成員

江蘇省紀委省監委專業咨詢人才

江蘇省法官遴選委員會、江蘇省檢察官遴選委員會非常任委員

江蘇省優秀青年法學家

江蘇省民法典專家宣講團成員

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法學會保險法學研究會理事

江蘇省保險學會智庫專家

江蘇省法學會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作為一名法官,他業務精湛,不畏“骨頭案”,善于從法庭上的唇槍舌劍中發現真相,努力實現最大限度的公平;作為一名法律人,他參與民法典和多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起草工作,努力設計最為妥當的行為規范和裁判規范,將公平正義蘊于具體的條文之中;作為一名管理者,他注重激發內生活力,帶領團隊連獲先進,在全國打響江蘇審判管理和智慧法院品牌。

他,就是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立案庭庭長劉振。“鐵肩道義、妙手文章”是著名金融法學者、西北政法大學強力教授26年前寫給劉振的畢業贈言,也是劉振的座右銘;努力以法治力量促進社會正向價值是他選擇司法職業以來的不變初心。

獨立思考,撥開糾紛現象的“迷霧”

1996年從西北政法大學畢業后,劉振考入江蘇高院,在經濟庭也就是現在的民二庭工作。初出象牙塔、缺少經驗的劉振如魚入水,在這里接觸到合同法、公司法、證券法、保險法、破產法等商法領域的大量審判實務;他埋頭于各種新舊案卷,虛心求教,同時善于理性思考,常有獨到見解,理論積累不斷找到實踐共鳴,在成長中逐漸沉淀形成自己的法治理念,即司法和立法應當致力于捍衛、促進、傳遞社會正向價值,以法治力量推動社會進步。

2008年,劉振主審“全國證券市場系統風險第一案”。在這起河南股民蘇某訴“縱橫國際”虛假信息索賠案中,上市公司“縱橫國際”因披露虛假信息,遭中國證監會處罰,蘇某訴請判令賠償其炒股損失。關于證券市場系統風險的認定標準及其所致損失的計算標準,立法與司法解釋皆無規定,在全國也無先例參照。劉振研究論證后形成了有說服力的裁判思路與方法,首次將“大盤風險”體現在判決中,指出系統風險存在與否,可以透過證券市場的綜合指數、流通股總市值、股票所在行業板塊指數及市值等數據的變動情況加以判斷;在確定系統風險所致損失時,不能采用單一標準,應在綜合分析能夠具體體現系統風險的上述四類數據變動情況的基礎上加以把握,其中行業板塊指數及板塊市值變動情況與股價最具關聯性,最能體現出系統風險對股價的實際影響力,故應將其作為計算系統風險損失的優先考慮因素。時至今日,該案仍然是全國法院處理類案的重要參考。

2014年,劉振主審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訴江蘇鎮江安裝集團有限公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糾紛案。因保險法對保險代位權制度規定得較為原則,關于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的適用范圍是否限于侵權損害賠償,存在爭議。劉振在判決中對此詳細論證后得出結論:因第三者的違約行為給被保險人的保險標的造成損害,保險人由此依法向第三者行使代位求償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該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第74號指導案例,此后全國類案的裁判尺度得以統一。

盡小者大,慎微者著。審理案件時,劉振善于傾聽、觀察,注重感受庭審氣氛,從細微毫末之中尋找突破口。“庭審的親歷性很重要,能讓法官感受到案卷中所沒有的東西,有助于法官透過糾紛現象看到本質”,劉振說。比如,審理一起合同糾紛時,劉振注意到,被告在辯論中因證據不足而突然發急,沖著原告大聲冒出一句話“你做人要講良心啊!”原告聽后,未予反駁,眼光也不再直視被告,且臉色漲紅。

 “面對這樣的情形,如果適用舉證證明責任規則判決原告勝訴,雖符合法律規定,法官也不應當且不會被追究責任,但我內心樸素的正義觀不允許我這么簡單機械的去做。”

遇到類似情形,劉振總是不怕麻煩,積極依職權調查取證,積極推動調解,以最大限度實現公平。

國之大者常懷。審理案件或者撰寫審判業務論文時,劉振注重把爭議的法律問題放在社會經濟發展全局中和更高層面、更加長遠的時空中加以觀察考量,逐步提煉出“堅持和傳遞正確的價值導向”“注重辦案的正向社會效果”“準確識別糾紛現象背后的法律關系性質”“辯證看待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平衡保護各方當事人權益”“準確把握當事人自治與司法強制介入的關系,實現案件處理的實質公正”等民商事裁判理念,以及“依法糾錯、終局解紛”的民商事再審理念。在他看來,唯有秉持正確的裁判理念,才不至于被復雜的案件表象以及見仁見智的各種貌似有理的觀點所迷惑,從而做出本質上公平正義的判決。

為民立法,“典”亮民法典

一名優秀法官,應該有著良好的職業操守;裁判觀點符合法學原理,而又根植中國土壤,不超越社會發展階段;裁判結果能夠實現實質公平正義。在劉振看來,這些非常必要和重要。在此基礎上,他嘗試做得更好。

實現個案公正,受益的只是個案當事人;如果能夠將個案升格為典型案例,則會促進同類案件的統一公正處理;如果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參與起草省高院審委會討論紀要甚至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則會統一全省范圍或者全國范圍內相關類型案件的裁判尺度,從而實現更大范圍內的公平正義;而如果能夠有幸參與國家立法,則無疑會在最高層面、最大范圍內實現一位普通法官對于公平正義的追求。

劉振對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職業價值作了更高的定位。

辦案之外,劉振參與論證《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等民事法律;參與起草論證最高人民法院民法總則司法解釋,保險法司法解釋(一)、(二)、(三)、(四),公司法司法解釋,買賣合同司法解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等13部司法解釋;參與起草江蘇高院合同法紀要、保險法紀要、破產法紀要、公司法紀要、企業改制案件審理紀要等多個審判業務指導文件;促進了民商事法律規則完善和裁判尺度統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5月,劉振被遴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成員,全程參與民法總則(即民法典總則編)制定,承擔第三章(法人)的起草任務。劉振說,這樣的機會,對于一位有著法治情懷的法官來說,既是認可,更是挑戰。

參與編撰民法典的兩年中,劉振提出的諸多意見被最終采納。圍繞法人分類,沒有采用西方和學界常用的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分類標準,而從是否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積極推動作用這一理念出發,按照營利法人與非營利法人這一法人基本分類方式起草法條;對“非營利法人”進行了制度性填補修改,抓住法人成立目的及是否在存續期間向法人的成員、設立人分配利潤這兩個本質點,準確定義非營利法人;立足公益法人屬性,禁止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營利法人終止時,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剩余財產;此外還在立法中創設捐助法人制度,限縮定性事業單位法人,廓清社會團體法人概念等。他起草的這些條文最終進入民法典,對于促進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在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頒布、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2021年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被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授予集體二等功之際,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3次分別向最高人民法院致《表揚信》《感謝信》《賀信》,稱贊劉振負責起草的法人一章確立的許多制度和規則具有重要價值,是民法總則的亮點,為民法典編纂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突出貢獻”“功不可沒”。

開拓創新,直面一個個新挑戰

2011年,劉振離開民二庭綜合組組長崗位,被任命為審監一庭副庭長。他堅持總體把握實體公正、依法糾錯、終局化解矛盾糾紛的審監裁判觀,嚴把案件質量關。力求盡最大努力查清案件基本事實,找準當事人申訴、申請再審的癥結;全面了解原審法院、原審業務庭的裁判背景和思路,認真研究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審意見和檢察機關抗訴、再審檢察建議意見;在全面考慮各種因素的基礎上,認真負責地拿出自己認為公正妥當且有助于徹底解決糾紛的處理意見。多次主持全庭疑難民商事案件的調解,參與化解了不少長期申訴上訪的骨頭案。

2014年,劉振被派到啟東市掛職副市長,分管依法行政等方面工作。當時有個說法,“行政訴訟工作,全國看江蘇,江蘇看南通。”在市黨政主要領導大力支持下,劉振推動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在啟東市率先實施。當年12月11日,在一起公開審理的“民告官”案件中,原告是啟東市呂四鎮沈氏五兄妹,坐在被告席上應訴的,則是啟東市政府法定代表人黃衛鋒市長。這一年,啟東市專門出臺文件,要求對于行政訴訟案件,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出庭應訴,由此實現行政機關一把手出庭應訴常態化,這一改革舉措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反響。

2019年,劉振被任命為審判管理與信息技術處處長。從名稱就能看出,這個新部門由兩個部門合并而成,組成人員的專業背景、思維習慣、工作方式差別不小。劉振堅持抓黨建、帶隊建、促工作,提出“大局意識、工匠精神”支部品牌,要求“工作中,既要仰望星空,從大處著眼,胸懷全局謀劃工作;又要腳踩大地,從小處入手,精益求精做好工作”;持續抓體系化制度建設,以制度建設推動部門工作良性發展,制定完善相關制度42個,全面涵蓋部門工作制度、內設機構崗位職責、信息化項目管理、網絡和信息安全管理、運維管理、廉政制度等方面,奠定了更好履行部門職能、持續推進審判管理和信息化工作的基礎。

面對執法辦案任務日益繁重的形勢,抓好審判管理的推進部署、態勢分析、通報考評、積案清理等,全省審判執行工作穩中有進,保持良好運行態勢;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法院審判管理工作的意見》《審判委員會工作規則》《專業法官會議工作規則》《合議庭工作規則》《院庭長案件監督管理辦法》《關于建立類案強制檢索報告的規定》等,完善審判權運行機制,推動司法責任制落實。扎實推進信息化建設,編制完成《江蘇法院信息化建設五年發展規劃(2021-2025)》;建立江蘇法院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專業人才庫;完成“區塊鏈+法律文書真偽驗證”應用場景建設,以全國高院排名第一的成績入選國家區塊鏈應用特色領域試點;全省智慧法院建設水平從全國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部門近三年連續被評為“先進集體”和“先進黨支部”,立集體三等功;被評為“全國法院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全省法院調研工作先進集體”等。

就在一個月前,劉振被任命為立案庭庭長,立案庭職能涵蓋立案、辦案、訴訟服務、一站式建設、涉訴信訪等工作。新的崗位,期待他有新的作為。

 

成果展示

專 著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釋義》(李適時主編,法律出版社2017年出版)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解讀》(張榮順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年出版)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適用與實務講座》(江必新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出版)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重點條文實務詳解》(江必新、夏道虎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出版)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施精要》(杜萬華主編,法律出版社2020年出版)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實務指南》(杜萬華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年出版)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釋解與適用》(賈東明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 年出版)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石宏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

9.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理解與適用》(杜萬華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編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出版)

10. 《民商事審判實務教程》(萬鄂湘、公丕祥、杜萬華主編,全國預備法官培訓教材,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出版)

 

論 文

在國家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有3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全文轉載;發表于《人民司法》《法律適用》的13篇論文中,有8篇在全國征文中獲獎,其中一等獎2篇。

1. 《民法總則法人制度若干基本規定解讀》(《人民司法》2017年第28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18年第1期全文轉載)

2. 《保險合同復效制度適用研究》(《法律適用》2016年第2期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16 年第4期全文轉載)

3.  《關于保險條款性質的重新界定及傳統審判思維的相應調整》(《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春季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5年第3期全文轉載;2006年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第三屆優秀調研成果理論文章類一等獎)

4. 《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的效力分析》(《學海》2004年第3期;2005年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第二屆優秀調研成果理論文章類一等獎)

5. 《企業改制后原有債務的承擔》(《人民司法》1998年第4期;《人民司法》“金華杯”全國有獎征文一等獎)

6. 《保險免責條款效力認定中的20個審判難點問題》(《人民司法》2010年第15期;《人民司法》“鄞州杯”全國有獎征文一等獎)

7. 《民事再審裁判理念之提煉及其運用》(《法律適用》2014年第8期;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審判監督理論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年會論文一等獎)

8. 《關于我國公司特別清算法律制度的建構》(《公司法評論》2007年第4輯;“全國公司法理論與實踐論壇”優秀論文;全省法院第十次調研工作會議優秀調研成果論文類二等獎)

9.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強制分配股利訴訟的司法應對》(《人民司法》2008年第9期;“全國公司法理論與實踐論壇”優秀論文;江蘇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優秀成果二等獎)

10. 《關于證券市場系統風險所致損失數額的認定》(《人民司法》2008年第11期;《人民司法》“東莞杯”全國有獎征文三等獎)

審理案件

主審案件中,1案被最高人民法院作為指導案例發布并被《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載;9篇判決書、案例獲全省法院優秀裁判文書一等獎和全省法院“金法槌”杯優秀指導案例特等獎、一等獎;3案入選《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60年百篇經典案例》。

1.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訴江蘇鎮江安裝集團有限公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糾紛案(該案明確了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的適用范圍;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第74號指導案例,并被《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7年第1期刊載;判決書被評為全省法院2014年度優秀裁判文書一等獎;撰寫的案例獲全省法院第十一屆“金法槌”杯優秀指導案例特等獎)

2. 蘇萬福訴南通科技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虛假證券信息案(該案系全國首例認定證券市場系統風險并明確損失計算標準的案件;判決書被評為全省法院2007-2008年度優秀裁判文書一等獎;撰寫的案例獲全省法院第三屆“金法槌”杯優秀指導案例一等獎;入選《人民法院案例選》和《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60年百篇經典案例》;《法制日報》等在采訪基礎上作了重點報道)

3. 常州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訴常州市信和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等股權轉讓糾紛案(該案明確了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能否對股份轉讓設限;判決書被評為全省法院2005-2006年度優秀裁判文書一等獎;撰寫的案例獲全省法院第二屆“金法槌”杯優秀指導案例一等獎;入選《人民法院案例選》和《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60年百篇經典案例》)

4. 濱海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訴華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委托國債買賣合同糾紛案(該案明確了合同無效情形下損失承擔規則;判決書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第三屆優秀調研成果裁判文書類一等獎;入選《人民法院案例選》和《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60年百篇經典案例》)

5. 連云港東方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訴江潤宇等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該案明確了是否構成“以新貸償還舊貸”,與新貸、舊貸的借款人是否為同一民事主體無關,與新貸、舊貸的出借人是否為同一民事主體亦無關;判決書被評為全省法院2018年度百篇優秀裁判文書一等獎)

調研成果

參與多部法律、司法解釋起草論證,促進民商事法律規則和裁判尺度統一。

1. 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成員,全程參與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承擔 “法人”一章(第三章)起草任務(民法典第57—101條,共45個條文)。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被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授予集體二等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分別于2017年、2020年、2021年,3次向最高人民法院致《表揚信》《感謝信》《賀信》,稱贊劉振為民法典編纂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突出貢獻”“功不可沒”。

2. 參與論證《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等民事法律。

3. 參與起草論證最高人民法院民法總則司法解釋,保險法司法解釋(一)、(二)、(三)、(四),公司法司法解釋,買賣合同司法解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等13部司法解釋。

4. 參與起草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合同法紀要、保險法紀要、破產法紀要、公司法紀要、企業改制案件審理紀要等多個審判業務指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