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2021年審理知識產權案同比增4成
作者:人民日報客戶端江蘇頻道 尹曉宇 發布時間:2022-04-27 瀏覽次數:8014
25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2021年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藍皮書》顯示,2021年,江蘇法院受理與審結的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均大幅上升,共審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5878件(包括2021年新收的一審、二審案件數,以及上一年度舊存案件數),同比上升達44.27%,其中民事案件35034件,刑事案件710件,行政案件134件;審結29441件,同比上升達41.14%,其中民事案件28792件,刑事案件542件,行政案件107件。
2021年,新收各類知識產權一審、二審、申請再審案件31873件,同比上升49.76%。其中:一審案件29407件,包括民事案件28812件,同比上升50.95%;刑事案件487件,同比下降25.08%;行政案件108件,同比上升176.92%。二審案件2428件,包括民事案件2360件,同比上升68.69%;刑事案件54件,同比上升10.20%;行政案件14件,同比上升16.67%。申請再審案件38件,同比減少19.14%。
2021年,江蘇法院審理的知識產權案件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從精品案例數和服判息訴率來看,江蘇法院知識產權案件裁判認可度較高。2021年,江蘇法院持續加強精細化審判,審結的一批典型案例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全年共有15件知識產權案件入選最高法院指導性案例、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中國法院10大知識產權案件、50件知識產權典型案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適用懲罰性賠償典型案例、人民法院臺胞權益保障十大典型案例等。連續三年有文書入選全國百篇優秀裁判文書;3篇裁判文書入選全國法院技術類知識產權和壟斷案件優秀裁判文書。入選典型案例數和優秀文書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同時,雖然結案數同比上升41.14%,知識產權一、二審案件服判息訴率持續保持在90%以上,分別為90.47%、97.79%,與2020年大體相當,較全省法院一、二審案件分別高出1.8和8.75個百分點。
二是從案件類型來看,涉著作權、商標權糾紛激增,且占比遙遙領先,技術類、競爭類案件增幅明顯。在新收的28812件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涉著作權糾紛12582件,同比增長66.89%,占44%;涉商標權糾紛11304件,增長率與2020年持平,達51.69%,占39%。前兩類案件在一審民事案件中占比83%。涉技術類案件2868件,同比增長29.2%,占10%,其中技術成果類權屬、侵權糾紛1547件,同比增長近30.55%;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988件,同比減少4.4%;技術合同糾紛333件;特別指出的是,涉植物新品種案件75件,同比翻了一番。其他案件中,特許經營合同糾紛1534件,占5.5%,同比與去年基本持平;壟斷及不正當競爭糾紛524件,同比上升達50.14%,占2%。
三是從地區分布來看,案件仍集中于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具體案件類型與地區行業發展特色緊密相關。地區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和類型與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科技創新能力等緊密相關。2021年,新收案件大部分仍集中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如南京、蘇州兩地新收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數量占全省47.51%;隨著蘇北地區經濟后發振興,徐州、南通、揚州等地案件數量漲幅明顯。
知識產權案件作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具體案件類型與地區行業特色和產業集群緊密關聯。比如,南京、蘇州作為全省經濟最為發達的兩個地區,高新技術企業蓬勃發展,涉技術類權屬、侵權案件多發。蘇州、無錫地區老字號、傳統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全省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案件多集中在這兩地。無錫、鎮江擁有“陽山水蜜桃”“鎮江香醋”“丁莊葡萄”等多枚地理標志,涉地理標志案件較多。南通地區紡織產業發達,涉紡織品花型設計的著作權糾紛多年持續較多。常州鄒區燈具城系國內創辦較早、規模較大的燈具批發市場之一,常州、揚州、鎮江地區路燈、車用照明燈具產業發達,相關涉燈具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不斷增多。宿遷地區制酒產業發展迅猛,涉酒類商標及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持續較多。
四是涉互聯網領域新類型糾紛頻發。近年來,互聯網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興互聯網產業迅速占領市場,傳統行業利用“互聯網+”進行產業要素和商業模式轉型升級。涉及如微信賬號交易侵權性質認定、3D模型文件作品認定及演繹者的權利邊界、誘導分享、突破微信社交平臺規則限制、不當抓取個人信息、“大數據殺熟”、強制“二選一”等新類型糾紛開始出現。同時,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快速崛起,涉短視頻平臺作品侵權糾紛持續增多。2021年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4397件,同比增長124.11%。
五是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數量保持高位。江蘇法院依法審理涉外知識產權糾紛,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努力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擴大江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國際影響力。2021年江蘇法院新收一審涉外知識產權民事案件919件,同比基本持平,比2019年增加103.32%。“BURBERRY”“拉菲”“德祿”“PHILIPS”“羅格朗”等越來越多的外方權利人主動選擇到江蘇法院起訴。世界著名卡通形象“小黃人”作品權利人收到判決后來信稱贊江蘇法院“為促進良好營商環境構建作出卓越貢獻”“對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貢獻良多”。江蘇法院日益成為當事人信賴的知識產權爭端解決“優選地”。
六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數量因新舊法銜接呈現階段性減少。江蘇法院新收刑事一審案件數量近五年來首次下降,為487件,同比減少25.08%。
這主要是由于新頒布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調整了部分侵犯知識產權罪的定罪標準及刑期,如將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定罪標準的“銷售金額”改為“違法所得”,將絕大多數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法定最高刑由有期徒刑七年提升至十年,還增加了商業間諜罪罪名,而對“違法所得”細化的司法解釋尚未出臺,影響到部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立案和起訴。在新收一審知識產權刑事案件中,涉商標權刑事案件占94.86%,涉著作權刑事案件占4.52%。涉商標權刑事案件中,假冒注冊商標罪占比最大,達54%,主要涉及酒類、鞋服、化妝品、保健品等與民生密切相關行業及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