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回訪的海安法院曲塘法庭庭長孫翠燕,老李忙從桌旁站起來。桌上放著一鍋玉米面粥、兩碟小菜,老兩口正對坐著吃晚飯,時間是下午五點剛過。寧靜幸福的鄉村生活讓人感慨。或許是想起一兩月前的“糊涂”鬧劇,老李一手撓頭,略顯靦腆卻開心地說,“現在都挺好的,謝謝庭長!”

老李1954年生,海安縣雅周鎮人,七十年代與同村聾啞姑娘周某形成事實婚姻關系。獨生子夭折后,二人未再生育。老李在附近做臨工,周某在家簡單操持,相互扶持至今。平靜的生活在今年初有了波瀾。在鄰村做工時,老李與寡居的張某偶然聊上了天,并很快發展到幾天夜不歸宿。這邊家里,由于一向是老李做飯,現在周某看著空空的鍋碗和房間,常常是靜坐發呆、茶飯不提,生活一下失了著落。隨后,周某申請法律援助,在法律工作者的幫助下向法院起訴離婚。訴前調解時,老李表示同意離婚,周某一心想盡快離開毫無溫暖的家,表明自己什么也不要,只想離婚后獨自到敬老院生活,雙方很快形成了同意離婚、周某“凈身出戶”的協議。

雙方不爭不鬧要求離婚,到了孫庭長跟前,她卻不肯就此在協議上落下法院的印章。兩人結婚幾十年,離婚時對共同財產不進行分割,周某凈身出戶后不具備獨立生活能力,這是她首先考慮的。孫庭長當即聯系了敬老院,獲悉周某不符合入住條件;與村干部聯系,得知兩人多年來相處融洽,孫庭長堅定了往反方向“扭扭”這段婚姻的想法。

“不能因法院的簡單處理,將周某的生存問題拋向政府、留在社會?!睂O庭長一句話為拿著調解協議急著結案的書記員解了惑。他們匆匆來到老李所在村,向村民調人員詳細了解二人的生活及性格,共同商量調解方案;找到老李誠懇交談,聽取其本人意見,動之以情,正面釋明法院的態度;對老兩口生活一向照顧有加的周某妹夫也應邀加入了調解行列。從生活小事到利害得失、從人情看法到法律宗旨,經過多方多輪的交心“訪談”,老李認識到家的意義并誠心回歸家庭,雙方重歸于好。

11月23日下午,孫庭長和書記員進村送達、調查,途徑老李家附近時,便想去看看兩口子現在過得怎么樣,遂出現前文一幕。

“在曲塘法庭一晃十余年,很多人說辛苦。但走過大街小巷,我想起在這里曾調解了一起贍養糾紛,使得老有所樂;在那里,七月的烈日下,幾天蹲守就地化解涉多戶的征收糾紛,使雙方心悅誠服;諸如這樣的家庭經我們‘強’扭回歸平安。這數不勝數當時的辛苦,現在也是幸福了?!被貋砺飞?,孫庭長不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