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潤州:“一站式”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
作者:鎮江市潤州區人民法院 王蒙 發布時間:2021-12-31 瀏覽次數:1426
殘疾人遇到法律問題怎么辦?上法院打官司?現實生活中,行動不方便、維權難度大、訴訟耗時長……總是讓不少人望而卻步。對此,鎮江市潤州區人民法院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一站式”建設為殘疾人提供門檻更低、內容更多、范圍更廣的法律服務,讓殘疾人真正享有“觸手可及”的正義。
服務至上,解鎖入門新方式
作為法院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2020年訴訟服務中心搬遷改造時,專門開辟了一條殘障人士無障礙專用通道。每當有行動不便的當事人來到法院,工作人員會主動推著輪椅將他們護送至大廳,從入門開始便讓他們感受到過檢更方便、服務更暖心。
在全新打造的“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共有訴訟服務和非訴訟服務兩大區域,配套建設互聯網法庭,方便殘疾人足不出戶參加庭審,同時專門設立殘疾人權益保護調解工作室,引導殘疾人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糾紛、維護合法權益。
立案庭副庭長徐海寧介紹,如果在生活上遇到法律問題,可以來中心獲取免費咨詢服務,導訴臺備有訴訟服務指南、申請法律援助告知書、漫畫民法典等普法資料供群眾閱讀、取用,駐庭的公益律師也會免費為群眾現場提供法律咨詢。
“用戶”滿意度促進著潤州法院不斷擴大多部門協同配合機制,該院先后與鎮江市殘疾人聯合會會簽了《殘疾人司法救助實施意見》、《關于在刑事審判中切實保護殘疾人權益的工作意見》等文件。與鎮江市、潤州區兩級殘聯資源共享,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司法助殘機制,相繼建立了殘疾人巡回法庭、殘疾人無障礙法庭,組建了殘疾人司法手語翻譯隊伍,為殘疾人充分行使訴訟權益搭建司法保護平臺。
庭審普法,社會各界同關注
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推進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既是人民法院的分內責任,也是踐行司法為民的生動體現,一場又一場將“法庭”搬到常設于鎮江市殘聯的審判法庭里的公開庭審成為最好的普法公開課。
市民王大爺遇到的交通事故糾紛就是這些公開課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堂。審判席下,除了王大爺的親友,前來旁聽的還有省、市、區三級殘聯、區司法局、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以及眾多的殘疾人觀眾。
王大爺駕駛殘疾車送貨途中,被劉某駕駛的輕型封閉貨車撞倒,致使王大爺受傷,車輛損壞。庭審中,原、被告雙方圍繞事故責任認定、賠償項目、賠償標準等問題進行了辯論,庭審爭點明確,辯論充分,文明有序,秩序井然。
殘疾人參與訴訟本不便利,選擇典型案件開展巡回審判服務,有助于類似遭遇的殘疾人在訴訟之路上走得更為順利。潤州法院設立于市殘聯的訴訟服務聯絡站,作為配套便捷措施發揮著更為有效的作用,該院每周二安排法官提供法律咨詢和指導調解工作,并與相關社會職能部門進行協調,實現了殘疾人訴訟“零距離”“零門檻”。
綠色特標,司法助殘路路通
“這個綠色的標記是什么意思?”從未打過官司的朱女士有些疑惑,原來,這是潤州法院設計的涉殘案件標記,貼上這樣的標記,表明這起案件要走“綠色通道”,可以享受立案優先、調解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優先等服務。
潤州法院盡可能為殘疾人參加訴訟活動提供方便,優化涉殘案件綠色通道建設,建立涉殘糾紛專業合議庭,助力司法助殘工作逐漸走上規范化、專業化、聯動化之路。
據介紹,潤州法院建立的“綠色通道”,不僅僅包括在立、審、執等方面的方便與快捷,從法院入口處延伸至“殘疾人專用法庭”,配套設有“殘疾人休息室”“殘疾人衛生間”,拐杖、輪椅、扶手等一應俱全,處處體現著司法助殘的貼心服務。
近三年來,潤州法院為困難殘疾當事人減免訴訟費16萬余元,發放司法救助金、執行救助款41萬余元。組織黨支部、黨員干警與殘疾困難家庭、殘疾當事人“結對幫扶”活動,定期開展走訪慰問,了解突出困難和實際需要,盡最大可能幫助解決,提升司法助殘實際成效。
此外,該院延伸審判職能,通過發送司法建議、調研報告等,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關注涉殘案件。目前,該院已建立6個涉殘疾人訴訟服務工作站點。2021年,開辦法律講堂、講座5場次,為600多人次提供法律答疑和指導調解,為行動不便當事人上門提供法律服務21人次,有效維護了殘疾當事人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