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9日,連云港市揭牌成立全省首個市非訴訟服務中心、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與非訴訟對接中心,并在市人社局、市信訪局等成立非訴服務中心分中心,掀開了各方力量攜手探索建立糾紛化解體系的新篇章。

2019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的意見》發布實施,這是立案登記制的進一步落實與司法改革的縱深。

多年來,我省各級法院全面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積極將兩個“一站式”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在訴源治理、信息共享等多個領域形成工作合力,同時利用“智慧”手段,提升矛盾化解的效率,探索一條具有江蘇特色的“解紛之路”。

  治理訴源  筑牢解紛“最前沿”

基層矛盾糾紛的化解不僅依賴于法院終局裁判,更有賴于訴源治理這劑“良方”。去年以來,全省法院在積極推進“兩個一站式”建設時,特別注重訴源治理,努力把矛盾糾紛發現在第一時間、化解在第一環節。

為充分發揮司法的引領和保障作用,省法院先后與公安、司法、人社、衛生、婦聯等31個部門聯合下發規范性文件,基本實現了民商事案件多元化解全覆蓋。

南京中院主動向市委報告全市法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工作情況,市委深改委審議出臺《關于全面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有效化解人案矛盾的實施方案(試行)》,確保多元化解工作在市委領導下有序推進。

去年7月23日,蘇州市虎丘區法院與蘇州科技城(東渚街道)舉行了“無訟村居”共建簽約儀式,至此“無訟村居”在蘇州市虎丘區實現了全覆蓋。

而我省各級法院在“無訟村居”創建路徑方面,也由于地區差異而“百花齊放,各有不同”。海門法院與各村居簽訂《共建協議》,與網格員、基層調解員、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組成矛盾化解工作聯系微信群,在線提供業務培訓和指導,共同開展訴前調解、法治宣傳、重大敏感糾紛和易激化矛盾提前介入等工作。灌云法院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與扶貧工作相結合,在縣楊集鎮三圖村、同興鎮罘山村首先設立第一批“基層服務點”,通過與基層村居力量的依法有效整合,以扶德扶智脫貧,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洪澤法院三屆院長接力,不斷豐富“無訟村居”創建內容,完善創建辦法,將“無訟村居”的創建推向新的高度。

協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局面,我省各級法院還全面開展“審務進基層、法官進網格”,主動將審務工作站、法官工作站搬進基層社區、鄉村,主動融入網格化管理,并派駐了1121名審務指導員通過在社區、鄉村設立的審務工作站,采取點對點的方式對網格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把網格打造成基層治理的“第一道屏障”。

“我省各級法院堅持以‘無訟創建’為抓手,通過村居(社區)與政法部門建立的共建關系,綜合利用民間和官方資源,第一時間把社會矛盾的‘火星’撲滅在第一現場、化解在源頭,最大程度降低矛盾的對抗度和負面性,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省法院立案庭庭長劉坤說。

  一網聯通  千家萬事網上解

去年10月31日,胡某通過“江蘇微解紛”平臺成功上傳相關材料后提交了調解申請,該調解申請在系統中自動生成訴前調案號后分配至南京雨花臺區法院,11月7日15時由人民調解員主持雙方舉行在線“視頻調解會議”,15時37分,調解協議自動生成,當事人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完成在線簽字確認。至此,南京市首例跨省在線視頻調解順利完成。

 這套由省法院和省司法廳聯合開發的多元矛盾調解平臺于去年9月6日正式上線。該平臺有PC端和微信小程序兩種方式,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智能化手段,整合法院的審判調解資源和司法行政機關的七種非訴解紛力量,打通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將矛盾化解搬到線上,把工作重點放在矛盾糾紛的前端預防化解上。

目前,所有駐法院人民調解工作室、律師工作站的人民調解員和值班律師已經入駐平臺,平臺已實現與法院的案件管理系統、司法行政機關的調解管理等系統對接。

全省各級法院還堅持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融入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推進線上與線下聯動調解,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便捷高效的解紛服務。

2018年底,淮安中院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自主研發“無訟淮安”在線多元調解平臺,形成集咨詢、查詢、調解、訴訟四大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社會化解紛服務共享平臺,目前系統進入正式推廣應用階段。連云港市連云區法院依托法官工作室形成的線下調解網絡,全面推動線上多元化糾紛解決平臺建設,與阿里巴巴集團下屬企業聯合開發矛盾糾紛在線調解平臺,實現了在線申請、遠程調解、資源共享、司法確認等一體化處理,真正方便當事人“一網解紛”。

  智慧先行  “一站式”提質又提速

“真是沒想到,法院已經下班了還能立案!”去年12月27日18:30,漣水法院24小時自助立案終端處,有人見證淮安首例運用24小時自助立案系統完成立案的全過程。

代理人王某帶著當事人為一起離婚案件前往漣水法院起訴立案,因個人原因,當他們趕到時法院已經下班,正當他們失望地準備回去時,在訴訟大廳加班的立案庭工作人員小劉迎了上去,帶領當事人及代理人來到該院24小時自助立案終端,在其指導下,全程只花了10分鐘,就完成了當事人身份確認、文書掃描、對接聯系、立案材料提交等立案程序。

漣水法院院長段慶麗介紹,漣水法院建成24小時自助立案服務中心具備訴訟材料自助收轉、自助立案、自助查詢、訴訟風險評估、給法官留言、法律文書材料自助交換等功能,無專人看守,當事人可隨時自助操作。

在吳江法院吳江開發區法庭訴訟服務中心,這里也配備了24小時“不打烊”的自助立案機和材料智能交接柜,自助立案機整合了立案、材料補充、封裝及貼標等多項功能,材料智能交接柜則以點對點寄存的方式,實現材料的隨時交接;當事人可以在線咨詢來自全國各地的律師,觀看在互聯網上直播的案件開庭,進行類案檢索,在線申請、查閱和打印電子卷宗,還可以查看法院公開事項。

南京高淳區法院則以最高院確定其為“電子歸檔為主、紙質歸檔為輔”改革試點法院為契機,發力推進審判輔助事務社會化服務、集約化管理、智能化運用,整合訴前分流、立案登記、案件速裁、訴調對接、司法輔助等功能,同時借助人臉識別、指紋掃描、“一案一碼”、語音識別、人工智能回填等技術,配套網上繳費、文書拷貝系統、電子圖書館、自動填單機等便民舉措,為當事人提供線上、線下“全方位、智能化、一站式”的司法服務。

矛盾化解沒有休止符,多元解紛永遠在路上。江蘇法院將繼續深化兩個“一站式”建設機制改革,推動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將更加完善更加多元,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