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面、花紅柳綠,沒幾天就是全國婦女們共同歡慶的三.八節,如何才能讓今年的節日過得更祥和、更富有意義。33,江蘇南通港閘區法院的女法官們通過集思廣益、共同策劃組織,在該院黨組直接關心和支持下,以“充分發揮婦女作用、傾力構建司法和諧”為主題首創南通法院系統女法官沙龍,充分展現出女法官們的風采。

雷厲風行的執行之花

徐海燕,南通法院系統唯一從事法院執行工作的女局長。在這個幾乎清一色男性的工作天地,搞執行工作起早貪晚是家常便飯,顧家簡直是奢談,作為女性她必須為此作出更為艱難的抉擇。1999年,為充實法院執行力量,她毫無怨言地聽從領導安排。面對工作中出現的種種困難,她沒有因缺乏性別優勢而退縮和氣餒,而是從每一個辦案細節入手,發揮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智慧,主動調查和尋訪案件線索,快速攻破了一個個疑案、難案,創下了連續七年辦案超百件、平均結案率98%、到位率90%以上的優異工作業績,無論是案件執結數量還是標的到位率在局里乃至全市執行系統都是響當當的。巾幗不讓須眉的堅韌執著與豪爽大度背后,是一顆拳拳愛民、親民之心在支撐。

平日里她最恨狡詐的“老賴”,重拳出擊、毫不留情。今年1月,她接手了一起殘疾小學女教師申請交通事故賠償的執行案,如東人於某違章駕駛未經年檢和保險的二輪摩托車在南通市區某地將老師撞倒,造成張老師因骨折傷殘。治療期間,於某僅留下2000元便逃之夭夭,不再露面,電話也無法聯系。法院判決生效后,於某仍四處躲避,連春節都不回家,其家人為抗拒執行連法院的封條都敢撕,面對於某及家人的囂張氣焰,她果斷采取罰款等嚴厲執行措施,最終促使於某近日將45707元賠付給了受害人老師。也節前局里實施的“07震懾行動”計劃添上了精彩的一筆。

樂于奉獻的警隊之花

法警小管,法院的領導和同事都喜歡這樣親切地稱呼她。小管全名叫管麗琴,自1995年招干進法院,用她自己的話說“一直是兼職法警,一天也沒有在警隊呆過”。這讓不熟悉她的人感到十分困惑,警察不在警隊,那她都干啥?小管起初考進法院,一直夢想成為1名出色的法官,因為法院工作的需要她成為了1名光榮的法警。十幾年過去了,當她與司法警察工作結下了深厚情緣并立志做1名出色全職警察的時候,她在法院政工、審判監督等工作領域的超常表現又致使組織不能讓她如愿。如今的她已不在為此遺憾,因為多年繁雜工作的磨練已經將她造就成了“多面手”,法警隊副政委的頭銜下,她已習慣了法院政工工作與法警工作的交替進行的工作模式,而且她樂于為此奉獻。

20048月一個酷熱的夜晚,剛到家還沒有來得及扒上幾口剩飯的她,突然接到領導要求協助兄弟法院到北京接訪的任務,連夜坐車17小時趕到北京,停留半小時不到就又踏上返回的路途。一路上,她顧不上連續的疲勞,馬上耐心細致地做上訪婦女們的思想工作。真情終于感動了上訪人員,在她由于暈車吃不下飯時,其中一位曾到北京上訪5次、甚至在一次接訪時想在高速公路上跳車的女同志,主動要去拿暈車藥,將飯菜盛好,反過來照顧她,付出終有回報,接訪任務順利完成。

剛柔并濟的刑審之花

1991年,剛剛走出江蘇省司法學校大門就直接跨進了法院的大門,抱著熱情和向往,長期接觸法院刑事審判工作,從書記員干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成長為在刑事審判領域頗有建樹的1名女庭長。她叫鄧小燕,港閘法院去年競爭上崗脫穎而出的刑庭副庭長。

初次接觸的人都覺得她太過嚴謹、死板、內向,不茍言笑。而她本人卻認為,刑事審判工作性質決定刑事法官應當具備這樣的品格。對于一個女法官來說可能這過于“殘酷”,但她卻覺得蠻適合自己的。十幾年來一直撲在刑事審判一線,主審或參與審理各類刑事案件達1500余件,所辦案件無1件是因為個人的原因被“發改”,充分展現了刑事法官剛正不阿的一面。

其實,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在刑事審判工作中她最講求情理,打擊犯罪的同時講求實效,表現出女法官特有的柔情。如她在辦理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傷害案時,針對當事人間原是同事,僅因工作小事毆斗釀成刑案這一不同于一般故意傷害案件特點,雖事實清楚、證據確鑿,但她并沒有一判了之,而是主動從被告人自湖北老家入贅到南通,家境一般,案發后為湊足賠償款,連給患先天性心臟病女兒手術的錢都搭上了的凄慘境遇入手,在被告人深刻悔罪的基礎上,用被告人特殊家庭遭遇來激發自訴人惻隱之心,化怨氣、仇氣為祥和。最終實現了38000元錢賠償讓受害者在精神之痛后能得到現實的慰籍,刑事責任的不追究挽救了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

快斬“亂麻”的速裁之花

“遲來的正義就是不公正”,高效審判已成為人民法院傾力構建和諧社會時代主題。從長期從事立案工作到直面鮮活案件的審判,角色的轉變對一個女法官實在是一個太大的挑戰。搞民事案件速裁?這在港閘法院歷史上還是頭一回。當領導征求她個人意見時,她主動挑起了民事審判的大梁,她叫朱啟平。

然而,超常的審判業績證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非她莫屬。2006年度個人結案209件,無一發改、申訴、上訪,調撤率近9成,打破該院個人年結案數最高記錄,被譽為港閘法院年結案超200件“第一人”,創造了該院建院以來的“奇跡”。20069月的一天,剛上班準備到立案窗口“蹲守”案件的小朱,看到幾個農民工打扮人神色十分焦慮,熱心交談后得知是為拖欠工資來起訴的。根據原告提供的號碼,很快聯系到了欠錢的“老板”,起初老板很囂張,只有一句話“要錢沒有,要命一條”,面對如此蠻橫的被告,小朱嚴詞以對,并向其講明法律后果,懾于法官的威嚴,該老板當天乖乖地趕到法院,在小朱的調解下,5起拖欠農民工案件當天立案當天結案,拿到調解書的農民工們動情地說“要了2年多的工資沒想到不到1天就解決了”。該事例還被省高院以信息的形式在全省法院系統轉發。她精練快速的辦案風格被當事人譽為“象風一樣急、象雷一樣響、象太陽一樣親”。

無一上訴的“質效”之花

長期從事基層民事審判的法官都知道,能夠所判案件無一上訴簡直太難了。沒人能夠想到,一個高中畢業、年僅十八歲就踏入法院審判工作的小姑娘通過自己多年的努力和鉆研,她做到了。“公正源于心、高效見于勤”,劉衛華常常以這句話來鞭策自己并努力實踐著。

沒有政法院校專業訓練的底子,只有勤來補拙;沒有理論的支撐,那就實踐出真知。通過努力,她的專業水平提高很快,在每年法院優秀裁判文書的評定表上,都會出現她的名字。

法官的價值在哪里,它不僅在莊嚴睿智的法庭上,在浩瀚無邊的法律知識海洋里,也在老百姓滿意的笑容中。近幾年來,她審結的數百個案件,案件質量得到了上級法院的充分肯定,當事人及社會各界反響較好。2006年,為港閘法院重新刷新判決案件無一上訴的歷史。正是這種為民情懷,她獲得了當事人的信任,讓一個個判決案件也能開出和諧之花。接手俞某等人哭訴本準備懷揣所學出國打工賺錢卻因無資質勞務公司的欺騙、在國外歷盡艱辛的案件后,憑著法官的良知,她從速開庭并判決被告公司依法賠償損失。不僅受害者拿到賠款后紛紛表示要為劉衛華請功, 就連被告勞務公司也佩服她精湛的判決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