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嫁妝
作者:梁永勝 發布時間:2015-03-26 瀏覽次數:2929
女兒要出嫁了,女大當婚,是件特大喜事,但做父母的心中卻有說不出的滋味,可憐天下父母心!
從呱呱落地,到呀呀學語,再后來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傾注著父母的全部心血,如同青花瓷般的呵護,現在長大了,要離開朝夕相伴的父母,獨自建立家庭,女兒是父母的心頭肉,舍不得呀!
日本有一部電影《狼》,其中一個鏡頭比較震撼感人,大雪紛飛中,大狼將小狼趕出狼窩,為的是它自己獨立生存,自然界如此,況且人類呢?
妻子為女兒的嫁妝可算煩了不少神,婚期將至,而嫁妝還未有眉目。寶應的風俗,新娘陪嫁多少決定過門后在婆家的地位,雖然是老風俗,但嫁妝還是要陪,多少則量力而行。
我們不好與土豪、高官去攀比,“家有黃金外有斗秤”法官雖然政治上是紅人,工作上是忙人,但經濟上是窮人。家屬下崗多年,女兒上學,靠工資養活一個大家庭,積蓄有限,但就這么一個女兒,總得陪些吧!家屬看我胸有成竹,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妻子忙去置買床上用品以及十樣錦(各種化妝品的總稱)。
結婚的前一天稱為暖房,要為女兒發嫁妝,以前是講究用車子拖,車子越多越體面,現在已改革,只是新郎開車取一些新娘生活必須品,床上用品等早已送去,但有一樣必須的就是箱子,要娘家的侄子捏鎖,還要給紅包。舊時,箱子里有新娘的壓箱錢以及私房錢,現在是走個形式,入鄉隨俗。而家屬催我快把給女兒備的嫁妝一同帶去,我說要等到明天婚禮時親自交給新人。
婚禮如期舉辦,主要是親朋好友,大家歡聚一堂,在婚禮中必備節目就是新娘新郎對雙方對父母改口,都叫“爸媽”,這時雙方父母要掏紅包,增添歡樂氣氛。轉到我上臺,沒有給紅包,而是給了一個精致的禮盒,這是我給女兒的全部嫁妝,司儀認為這肯定有不少禮金,當他打開一看原來是一本本證書,逐一唱交給新人。
出生證,這是女兒出世的證書,從這一刻起,邁開了人生的第一步,也是做父母為兒女操心之日,存放在家中已二十多年了,我們視為家中的珍寶。
幼兒園成績報告單。由于工作忙,家中無人帶孩子,一直和我們一起上班,在工廠里的托兒所度過幼年,在上學的前一年才上了一個學期的正規幼兒園,雖然感到內疚,但當時也沒有其他辦法,在啟蒙教育上與同齡的孩子不在一個起跑線。
小學1-6年級12學期的成績報告單,其中十個學期是三好生,女兒每次取得成績都是父母的榮耀,同時也包含著老師的心血。
初中、高中的成績報告單。這是當時縣城最好的學校,老師每學期的評語如同園丁對樹苗的培育和呵護,同時留下了女兒求學之路的足跡。
大學入學通知書。女兒以高分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提前錄取,在送女兒去北京上學時,叮嚀女兒,上什么大學不重要,關鍵走自己的路,走實每一步。
屢次參加求職考試的準考證。有央企機關、有事業單位,有公務員招考,無論成敗與否,證明女兒一直在奮斗。
結婚證。女兒走向新生活的起點。
看到這些似曾相識的證書,女兒一下子熱淚涌出,她知道,這是父母對女兒花費心血的見證,比什么嫁妝值錢,它是無價之寶。也驚呆婚禮現場的親友,不時傳出驚呀聲。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女兒能明白父母的用心之良苦,我也感到無限欣慰,如釋重負。
嫁妝是什么,不是金錢財富,是父母對女兒多年的呵護和新的期盼,子女成人成才,父母自律平安,一家幸福,比什么嫁妝值錢,天下父母何不是此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