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法院開展“六五環境日”系列豐富主題活動
作者: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發布時間:2020-06-08 瀏覽次數:2184
2020年6月5日是第49個世界環境日,主題聚焦“生物多樣性”。江蘇法院圍繞環境日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全面展現全省環境資源新型審判機制改革運行后,江蘇法院在護航青山綠水和保障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方面的探索實踐和明顯成效。
省法院環資庭:
發布全省環資審判白皮書和十大典型案例
6月4日,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發布江蘇法院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白皮書從深入推進機制改革,不斷探索環境司法“江蘇方案”;依法審理環資案件,服務保障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協作,推進生態環境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司法保障能力,切實回應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等四個方面,對全省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當日,省法院還向社會發布2019年全省環境資源十大典型案例,涵蓋非法狩獵、污染環境、非法采礦等刑事案件以及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案件類型,進一步發揮司法裁判教育、評價、引導、規范功能,促進“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落到實處。
南京環境資源法庭:
首次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案例
6月5日,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從近一年各環資法庭審結的涉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案件中,評選十篇示范案例對外公布。案件審理中,彰顯出不少江蘇法院環資審判特色:一是聚焦“全鏈條打擊”;二是聚焦“全要素保護”;三是聚焦特殊時點、特殊區域;四是聚焦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機制建設;五是聚焦社會治理能力水平提升。
灌河流域環境資源法庭:
省法院及連云港市委主要
領導共同考察法庭工作
6月5日,灌南縣人民法院灌河流域環境資源法庭“智慧化”法庭,在該縣李集鎮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省法院及連云港市委主要領導共同考察法庭工作,并調研連云港海洋牧場司法執行基地建設情況。法庭新址占地15畝、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現已實現審判全流程無紙化、智慧化。
西南低山丘陵區域環境資源法庭:
開展網上趣味問答活動
6月5日,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西南低山丘陵區域環境資源法庭以江蘇環境資源審判“9+1”機制、環保法律知識等為素材,設計10道趣味問答題,通過法院微信平臺向社會推送,進行問卷調查,激發公眾對環境資源保護的興趣和世界環境日參與感,普及環境資源保護法律知識,助力江蘇環資審判擴大社會影響力。
太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
全力護航太湖流域生態文明建設
6月4日,姑蘇區人民法院太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聯合江蘇省太湖漁政監督支隊和蘇州市吳中、吳江和高新區生態環境局,共同簽署《太湖水域生態環境資源聯合保護備忘錄》,就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生態環境修復等相關事宜達成一致意見。6月5日,法庭還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加強環境資源類案件專業化執行,深化太湖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實施意見(試行)》。
長江流域環境資源第一法庭:
積極構建多項工作機制
6月3日上午和下午,由江陰市人民法院長江流域環境資源第一法庭牽頭,公、檢、法、行政執法機關等單位先后會簽《共建江陰市窯港口長江生態濕地司法修復基地框架協議》《共建無錫市錫山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框架協議》,標志著江陰市窯港口長江生態濕地司法修復基地、無錫市錫山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正式啟動。6月5日,法庭還與錫山、惠山、梁溪三家檢察院分別簽署《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線索獎勵舉報辦法(試行)》,著力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
長江流域環境資源第二法庭:
發布環境資源跨區域審判白皮書
6月4日,如皋市人民法院長江流域環境資源第二法庭發布《環境資源跨區域審判白皮書》,通報該院一年來環境資源跨區域審判工作情況,并發布12件典型案例。該院負責人介紹,2019年7月1日起,如皋法院正式跨區域受理南通、揚州、泰州環資“三審合一”案件,目前共受理各類環資案件256件、審結184件。
黃海濕地環境資源法庭:
開展“關愛自然 刻不容緩”系列活動
6月1日,東臺市人民法院黃海濕地環境資源法庭聯合鹽城中院、建湖法院,在建湖九龍口濕地保護區開展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庭審觀摩、普法宣傳、聯合巡查等系列活動。法庭對一起發生在該保護區的非法狩獵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現場開庭審理,當庭判處三名被告人拘役三個月,賠償生態資源損失,并公開賠禮道歉。6月5日,法庭還與東臺市人民檢察院、農業農村局聯合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通過投放魚苗,優化水生物多樣性。
洪澤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
開展“司法守護‘大湖’境美”專項聯絡活動
6月5日,盱眙縣人民法院洪澤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舉行主題為“司法守護‘大湖’境美”專項聯絡活動,來自淮安的全國、省、市、縣四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9人參加活動。代表委員們首先觀摩5起環資刑事案件集中宣判;隨后,見證了縣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聯合簽署《關于凹土礦產資源協同保護機制的實施意見》,并充分肯定該院關于對凹土礦產資源司法保護的力度。
淮北丘崗區域環境資源法庭:
開展涉野生動物案件集中宣判
6月5日,徐州鐵路運輸法院淮北丘崗區域環境資源法庭對7起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進行公開集中宣判。為增強普法效果,法庭邀請了陸生和水生野生動物專家,現場為公眾普及了一堂“環保課”。據該院介紹,本次集中宣判涉及的被告人,普遍缺乏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及法律知識,其中4起涉蟒蛇案的被告人,在明知蟒蛇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情況下,為了獲得更多野生動物商演訂單,仍非法收購、使用。該院通過此次活動,堅決斬斷非法利益鏈條,引導公眾樹立保護動物守法觀念。
駱馬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
審理首例涉象牙制品刑事案件
6月4日,宿城區人民法院駱馬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一起非法收購、出售象牙制品案,涉案兩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九個月,并處罰金。這是法庭審理的首例野生動物制品案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環保志愿者現場旁聽庭審,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宿遷分校學生在校觀看庭審視頻。在審理階段,二被告人分別向法院交納大象救助費用1萬元,用于亞洲象的保護。庭審時,法庭還現場連線南京森林公安警察學校侯森林教授,其從大象的生態價值、非法收購、出售象牙制品對大象種群及生態系統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專業知識闡釋和普及。
全省法院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釋放機制改革紅利,積極探索審判規則方式,全力護航“美麗中國”、“美麗江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