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謊稱售賣高考答案 騙得多名考生數萬元
作者: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法院 李鮮 發布時間:2021-07-15 瀏覽次數:866
高考,是很多考生重要的人生轉折點。考生及家長緊張、焦慮等種種情緒往往被不法分子利用,致使每年高考前后都成為涉考類詐騙案件的高發期。日前,吳中法院審結了這樣一起謊稱能提供高考答案騙取考生錢款的網絡詐騙案件。
2019年5月至6月間,王某利用QQ群、微信等社交軟件,在網上發布信息,謊稱自己能夠提供2019年的高考答案。隨后,考生梅某、杜某、華某、李某分別通過高考交流群、班級同學、知乎網友等途徑得知該信息,向王某購買高考答案。王某宣稱,考試中需要通過設備發送答案,進一步誘使考生購買作弊器。考生轉賬后,便再也聯系不到王某。此外,王某還在網上將自己包裝為某知名培訓班的工作人員,有很多高考學習資料可以快速提高學生成績。考生家長陳某隨后添加王某微信,向其轉了學費卻沒有收到任何學習資料。通過上述方式,王某騙取了5名考生及家長共計人民幣25899元。
2019年高考前夕,公安機關根據線索發現王某存在組織考試作弊犯罪的重大嫌疑,并于同年6月5日,將王某刑事拘留,同年7月10日王某因涉嫌犯詐騙罪被逮捕。王某到案后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并退還了全部贓款。
吳中法院經審理認為,王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詐騙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根據其犯罪情節、悔罪表現,對其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法官提醒:高考試題屬于國家絕密級材料,每年都會有不法分子在網絡平臺售賣所謂的“高考真題”、“高考絕密答案”,考生和家長們不要存在僥幸心理輕信網絡上的虛假信息,更不要做出違法的事情自毀前程。目前正值高考志愿填報及招生錄取工作開展之際,考生及家長面對“教育局發放助學金”、“憑特殊關系拿內部指標”、山寨查分網站等常見騙局應提高警惕意識,共同擦亮雙眼謹防網絡詐騙,腳踏實地書寫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