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幫婆婆還房貸,離婚后能不能要回?
作者:淮安市淮安區人民法院 周思宇 發布時間:2021-01-04 瀏覽次數:854
楊某與劉某是夫妻關系,丁某是楊某的母親、劉某的婆婆。兒子楊某與兒媳劉某結婚后,搬入婆婆丁某名下的房屋居住,但該房屋并未還清貸款,兒子楊某和兒媳劉某應婆婆丁某的請求,遂在婚后承擔該房屋的還貸責任。后因家庭矛盾,楊某與劉某離婚,楊某和劉某要求丁某返還其在婚姻存續期間承擔的房屋貸款,楊某和劉某能要回來這筆錢嗎?
原告楊某和被告丁某系母子關系。2014年3月13日,原告楊某和劉某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結為合法夫妻,婚后共同居住在丁某名下的房屋內。該房屋系被告丁某于2009年2月27日支付首付款購置,兩原告從2014年3月開始替被告償還該房產的按揭貸款,截止至2018年12月,兩原告替被告償還按揭貸款58期共計253291.12元。兩原告要求被告歸還其在婚姻存續期間共同替其償還的房貸253291.12元,被告以兩原告一直居住在該房屋為由拒絕歸還該筆款項。原告根據轉賬清單和中國建設銀行交易明細,打電話向被告索要該筆款項,被告明確拒絕歸還該筆款項,原告遂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兩原告提供的轉賬記錄和銀行流水,其內容真實、來源合法、與本案訴爭的事實相關聯,足可證明原被告之間借貸關系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在原告不斷催告被告歸還借款的情況下,被告明確拒絕還款,應屬違約,故對于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對于被告在答辯狀中以兩原告婚后一直居住在該房屋中且未支付租金為抗辯理由,與本案借款糾紛無實質性聯系,本院不予采納。
法官說法:婚姻家事關系因涉及情理而復雜,在兼具人倫道德的“枷鎖”下,某些具備清晰債務關系的行為也變得合乎情理、理所當然。法院的判決看似“無情”,卻是基于事實所作出的公正裁判,法律維護的是每個人的合法權益,而非為人情倫理所左右的“指揮棒”。但這并不能代表法律是泯滅人情的劊子手,法院提供足夠的時間、場所給雙方當事人進行質證抗辯,但本案被告卻經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從而放棄了自己的抗辯權,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被告的勝訴率,也使原被告雙方喪失了一次緩解家庭矛盾的機會。法官提醒,既然案件已經落到自己的頭上,那么無論出于何種理由,當事人對待自己的案件都不應當有逃避推諉的嫌疑,只有正面交流,積極應對,才能最大程度的維護自身的權益,才能更好地解決矛盾,創造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