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蔡可勇從江蘇沛縣法院到睢寧任院長,三年后這里成了全省優秀法院,今年<<中國人大>>刊物兩次專題介紹了該院的工作,如今,前來參觀學習的法院絡繹不絕,這一切都緣于敢立潮頭的領頭人--院長蔡可勇。

當務之急抓執行

蔡可勇到任時,睢寧任院“執行難”在轄區反映強烈,全院有多達3500件積案不能得到執行,成為當事人關注的焦點,涉法信訪的集中點。時年39歲的蔡可勇有著豐富執行工作經驗。他深知執行在法院工作中的地位,他決定從攻克執行難入手提高法院的威信,當年3月,確立了“精審判、強執行”的工作思路,一次將多名審判一線業務能力強、政治素質好的審判法官調去搞執行,將執行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員增加到40人,并率先在全市基層法院成立了執行局,親自分管執行工作。

從此,三個“分離”、人大跟蹤執行、定期通案、涉府座談等靈活的執行措施、有效的激勵手段,使得一大批老大難案件得以執行,一時間,中央、省、市電視臺多次報道睢寧法院的執行工作。執行、宣傳相得益彰,讓執行工作步入良性循環,2006年3月睢寧法院執行局被評為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先進集體。今年1-10月,共執結案件1063件,執結率達75.79%、執行到位率76.39%,信訪投訴的僅有5件。均居全市前3名之列。

立足長遠行改革

蔡可勇深知沒有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過硬的法官隊伍,是不能出色完成審判工作的。面對人員缺編,進人留不住的局面,他決定筑巢引鳳,先購裝修一新的單身公寓,然后向睢寧籍在校大學生寄發招錄信息,引進了專業人才,緩解了人少案多的壓力。可他突然將審判人員充實到執行隊伍中,一下將一線審判人員減為23人,一時間大家叫苦不迭,要知道與案件相比這是23與3000的抗衡,而蔡可勇的理由特別簡單壓重擔塑能力。一年下來,審判人員人均結案最多達245件,而上訴率為7.9%、發改率僅為1.32%,當年被評為全市先進法院。蔡可勇笑了橘生淮北,改變一下環境就結橘了。但他心里清楚這只是職業化改革的起點。

2005年7月,睢寧法院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確立為法官職業化改革試點單位,蔡可勇更加充滿了信心,他把法官助理確定在書記員中選任,激發了年輕人的活力,原先單打獨斗的法官,在配備一名助理、一名書記員后,頓覺輕松起來。就在這年年底,因審判質量和管理指標的突顯,睢寧法院被省高院評為先進法院,蔡可勇本人也被記了個人二等功。

對于付出的回報,蔡可勇處之泰然,他不停的思索著下一個實施方案,今年7月,他借助審判助理的成功經驗,順利推廣了執行法官的助理配備工作。

便捷高效建“兩庭”   

和蔡院長一起工作總有一股泉涌的力量,因為他的思路總在不斷的翻新,遙不可及的事情總會逐漸變成現實。

02、03年睢寧法院兩度被拆遷,全院干警擠在城關法庭和就近租賃的廠房內辦公。選址建院已勢在必行,當他拿回九層大樓的設計圖紙時,干警們都為他捏了把汗,必定轄區政府拿不出更多的資金支持法院,每年只有300多萬的訴訟費收入,可他堅持的理念是一次性的投入是最大的節約

接下來,蔡可勇不停的奔波,從中央政法專項資金到省市相關部門,能爭取到的都爭取了,深受感動的全院干警也紛紛解囊。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一座現代化辦公大樓拔地而起。內置網絡信息功能齊全,人手一臺電腦,一步實現了庭審視頻化、辦公無紙化、管理網絡化的目標,四個法庭也建立了網上立案、電子簽章系統,為審判工作便捷、高效提供了方面。提起那段艱辛,他的司機小孫最有感觸:給蔡院長開車真累!

如今,他常在接待省內外來院參觀者面前介紹該院正在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前不久,蔡可勇提出的用三年時間爭創全國優秀法院活動,在省市法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啟動儀式正式舉行。看到蔡院長步履矯健的走上前臺,干警內心總是生騰一股向上的力量。不過,每每看到他的板寸頭上頻添的白發,又有心疼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