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命名表彰現場會在徐州鼓樓法院召開。會上,各級領導對該院青少年維權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

幾年來,徐州鼓樓法院不斷探索創新,建立了“幫、教、治、防”工作機制,拓寬了幫教服務天地,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1999年以來,該院相繼被命名為市級和省級優秀“青少年維權崗”,今年又開展了爭創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的活動。

用愛心挽救心靈

為消除未成年人對威嚴的審判環境而產生的畏懼心理和緊張情緒,該院設置了專用法庭,實行圓桌審判。開庭時,未成年被告人不站立、不帶戒具,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庭審環境。

庭審中,該院建立了“愛心幫教制度”,成立專門的合議庭對未成年人進行專職幫教,從團委、婦聯、學校等單位選擇一批有強烈責任心和愛心的人民陪審員協助幫教,安排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近親屬進行親情幫教,邀請被告人信任的其他人員到庭輔助幫教。通過各方協力,使整個庭審過程變成一堂為被告人啟迪心智的教育課。

去年冬天,少年庭在審理17歲少年小剛(化名)涉嫌盜竊一案時,法官多次通知小剛身為醫生的父親到法院領取法律文書,可電話那頭的小剛父親拋下一句“這個兒子我不要了,隨便你們怎么處置”的話后,就再也不接電話了。得知父母怕丟臉,對他不理不睬,小剛的情緒十分低落,對法官的幫教顯得無動于衷。

為使小剛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法官讓小剛寫了一封信,第二天冒著鵝毛大雪驅車趕到小剛家,把信送到小剛父親手中,耐心做其思想工作。開庭那天,小剛看到來開庭的父親,一下子就跪倒在父親面前,流著淚表示自己一定會痛改前非,好好做人。

“為了一切孩子”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不僅僅是感召,也是全社會的責任” 少年庭庭長杜秀蘭說。為此,他們將更多目光落到了對失足流浪少年教育挽救上。

長期在外流浪的15歲少年小波,因父親被處極刑,母親還在獄中,衣食無著遂以身試法實施搶劫。少年庭石法官充分考慮徐某的犯罪情節,依法對其適用了緩刑。鑒于小波家庭環境的特殊性,法官們聯系了當地司法所、村委會,為其辦理了低保,落實了監管人。在法院的積極安排下,今年中秋節前夕,小波與服刑的母親見了面,母親流著淚讀了父親的遺書,要求小波不要再走上犯罪道路。面對法官所做的一切,小波流下了悔恨與感激的淚水。

為了呼吁社會共同關注流浪少年犯罪問題,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少年庭法官主動邀請人大代表、關心下一代工程委員會、流浪兒童救助中心、團市委維權部等多家單位旁聽庭審,邀請多家電視媒體進行跟蹤采訪。

為了確保失足流浪少年得到有效矯正,該院還實施了“一三六”回訪考察制度,即每月聯系一次, 3個月思想匯報一次,6個月回訪一次,并為每個未成年犯建立了檔案。做到來信必回,有難必幫,幫助他們走出陰影,重塑未來。

“第一時間想到找法官”

今年42日,徐州市某技術學校的一名同學撥打鼓樓法院的維權熱線,傾訴了自己的煩惱,杜秀蘭庭長立即與這位同學交流、溝通。經過多次輔導,終于幫助這位同學打開了“心結”。

該院早在2000年就開通了“青少年維權”熱線。隨著咨詢人數增多和咨詢范圍擴大,少年法庭又聯合婦聯、教育局等八家單位,面向社會開設了熱線,并將電話及電子郵箱、服務時間印制在“為了明天維權卡”上,向全市各個學校發放.截止目前已發放了維權卡500多張,受理熱線咨詢600余次,成功幫助9名不良或失足少年走出心理“沼澤”。

2006年5月18日該院和電臺聯合制作的“校園案件專遞”欄目正式開播。此后,每周四,少年庭都會選擇一些典型案例進行以案釋法,該欄目深受在校師生的歡迎。

20062月,鼓樓法院成立了“青山泉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提供律幫助和司法保護2 0余名法官應邀擔任各中小學的法制副校長,定期到校開展普法活動。一名中學校長說:“如今,學生們遇到受侵害的事,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打熱線電話找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