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身于農家,對農村始終懷著一種質樸的感情,時刻想著為農村的父老鄉親辦一點實實在在的事兒。年初,應邳州市委的號召和法院黨組的指派,我有幸成為一名“富民工作隊”的隊員,到農村一線與廣大農民朋友“零距離”接觸。通過自己身體力行的實踐,對農村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只要帶著一顆真誠的心來,即便你的能力差一點,辦不成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老百姓也不會責怪你、罵你,因為你是盡了力的。

做擦火柴的人

婁胡村位于邳州市碾莊鎮西北角,交通閉塞。老百姓忠厚實在,想創業,但心有顧慮,因為他們的錢來得太艱難了,身邊又沒有活生生的創業成功的事例。于是我就會同村支部書記耿大銀同志深入三個自然村的50多戶人家做動員說服工作。我反復跟鄉親們說:“現在的政策這么好,失去了機會多可惜!創業有風險有難度,但世上哪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一塊錢捂在口袋里,永遠不能成為兩塊錢,只有拿出來投資做生意,才會越變越多!”這個讓群眾放心放膽的思想解放過程,是瑣碎而艱辛的,往往是磨破了嘴皮,對方卻只熱乎了一會兒耳朵。最后,終于找到了一個切入點:村民耿儒清兄弟三人有資金近百萬元,但遲遲不見投資,劉備才“三顧茅廬”,而我們卻連續找他談了不下十次,什么話都說盡了。最終,我們的真誠感動了他們,老耿拍著胸脯說:“你們這么熱心,還不是想讓俺好嗎,俺干定了!”于是婁胡村的第一條人造板深加工生產線在今年四月試產,銷售特別火。這樣,民營經濟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一戶的示范勝于千百次的說教,漸漸地,510日高磊欽的新板材廠開工,618日耿慶奎的面粉加工廠掛牌營業……?!耙粯I帶動百業興”,村里養雞、豬的專業戶多了起來,搞花卉種植、特種農作物種植的也多了起來。每天清早,我佇立在村口,聽取機器“沙沙”的轟鳴和著雞豕相聞的聲音,心里如同灌了蜂蜜一樣的甜!趕集的老百姓見了我,遠遠地叫著“王法官”時,我感到了他們的認同。他們有創業的熱情和欲望,我呢,充其量只是那個“擦火柴的人”。

現場“斷案”

“不好了,王大利和張柱子要打起來了!”聽到這話,我和村里的幾個干部顧不的雨后的泥濘,拔腿就向外跑。遠遠地望見一群人,中間的二人劍拔弩張,正用胳膊支架子,每人手里還拎著把鐵鍬。近前一看,二人臉紅脖子粗的氣還不小呢!地上一片“澤國”,水面飄蕩著一股“熏天”的臭氣。眼看情況要升級,圍觀者見他們手中有家伙,誰也不敢拉架。只聽支書老耿大喝一聲:“都給我住手!”王大利氣呼呼地說:“支書您看,他打堰子(水壩)不讓俺家的水淌過去,這不成心欺負人嗎?”張柱子一把拉住支書的手說:“我忍無可忍了,您看看,他家茅房建在門口,一下雨臟水能把人熏死,這不是訛人嗎?”支書用征求目光看著我說:“‘王法官’你看怎么辦,干脆你給斷斷案,你懂法,法律上咋說的你咋給‘判’行吧?”我點點頭,他又對二人說:“讓‘王法官’給你兩個評評理,是非曲直咱可得聽?。∧銈兛葱胁恍校俊倍司硎举澩?。這樣,“案子現場開審”了。為緩和一下氣氛,我給他們每人一支煙,讓他們分別當眾陳述自己的理由,各自消一消氣。聽后,我對二人說:“你們都違法了!”二人一聽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了,異口同聲地問:“俺違法了?”我說:“對!我國《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采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王大利有權將積水在張柱子門前通過,但不應給對方造成侵害;張柱子有權排除妨害,但不應采取給對方造成更大侵害的過激行為。”我故意頓了一下,“我給你們出個主意怎么樣?”二人表示同意?!昂?,現在‘宣判!’一、王大利于天晴后十日內把廁所移往他處或對其進行有效地改造,使污水不致外溢;二、張柱子立即把水壩清除疏通積水;三、遠親不如近鄰,睦鄰友好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不要因‘芝麻’大的小事而丟掉鄰里之間的感情這個大‘大西瓜’。”二人當場握手言和,圍觀的群眾鼓起掌來。日子一長,村里的群眾都知道,村部住著一位“法官?!迸龅椒缮系氖虑槎紭芬庾稍兾?,我不僅給他們提供法律上的幫助,還在村干部的協同下化解多起糾紛。實踐證明:只要你公道正派一碗水端平,取信于民就不是一句空話。

榨出自己的“小”來

在婁胡村,我從村干部身上學到很多書本上所沒有的東西。支書老耿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我經常和他談心到深夜。他文化不高,性格耿直,不貪不占。他經常對我說:“一個村干部,要想讓老百姓擁護你,必須做到精神上吃苦,經濟上吃虧。”這個村“底子”特別薄,村組干部已一年未發工資了,而他們卻沒顯示一絲抱怨,一如既往地支撐著這個村子。說真的,有時搞宣傳用點筆墨紙張都得干部去賒或自己掏腰包買。一天中午,困難戶李老漢到村部找支書借糧吃,家里快揭不開鍋了。耿支書二話沒說,指了指自己剛磨好還未來得及拖走的面粉說:“這袋面歸你了,背走吧!”他們就是這樣,寧肯自己吃虧,也不讓百姓為難。想想自己曾為一點利益精心算計,因一點損失而難以釋懷,真如魯迅先生說得那樣能夠從皮袍下榨出藏著的“小”來。對比之下,我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寫字樓內辦公,坐在四季如春神圣而莊嚴的法庭“坐堂問案?!痹鴰缀螘r,自己為收入的菲薄嗟嘆,為工作的辛勞而叫苦連天,乃至于抱怨,孰大孰小呢?看來我不虛此行?。。?!

一次淺嘗輒止的勞動

在“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的麥收季節,我來到了特困戶耿玉春老人家中,70多歲的他身患殘疾體弱多病,我們掏出200元錢讓他找人幫助麥收。老人打架似地,說什么也不要,他說:“你家也不做生意,家庭負擔又重,聽說還欠一屁股債,拿你的錢我心里不好受。你有這個心,我看到了,我也心滿意足了!”沒辦法,我只好和支書一道幫助老人割麥。烈日當頭,割麥這活兒,以前也干過,由于多年沒有從事如此強度的體力勞動,我感到有點吃不消,心里老是想逃跑。但換個角度想想,農村的父老鄉親又能往哪里逃?我只得咬牙堅持,傍晚,一畝多小麥收割完畢。耿玉春老人拄著拐棍,早早來到地頭,把小麥煎餅硬塞到我的手里。他笑著看我狼吞虎咽的樣子,我一邊吃,眼淚一邊在眼圈里打轉轉?!袄衔崂希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我的一次淺嘗輒止的勞動,竟換來老人如此的厚待。我的心振顫了……!

我沒有什么大本事,但我在婁胡村做的每件事都是盡心盡力的。用陶行知老先生的話講叫作:“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正因為我的情是真的,血是熱的,所以婁胡村的父老鄉親把我這個“編外村民”當作自己人看待,這也正是我所最感欣慰的。我的心境漸漸澄明開闊起來:所謂的名與利的算計,所謂為了面子而講的大話、空話、套話、假話,所謂的表面文章,做做樣子等等這一切,在不設防的父老鄉親們的面前,都如同芥末一般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