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亭湖區法院伍佑人民法庭司法服務紀事
作者:王成玉 成廷長 陳永勝 發布時間:2011-05-31 瀏覽次數:1160
留心的讀者定會記得,2010年的6月江蘇法制報、鹽阜大眾報先后報道了亭湖區法院伍佑人民法庭創“五優”的事跡,在鹽城及全省法院產生了不小的轟動,人們對該庭的大作為由衷地敬佩。
如今,這個法庭創優的現況如何?依然有著無數的目光在關切。
“伍佑人民法庭創優的干勁始終未減,他們主動融入轄區黨委、政府強勢推進”新特產業化、城鎮化、高效農業化“的中心工作,注重創新服務舉措,講究服務效果,在希望田野上再顯身手,一直成為全區乃至全市人民法庭的領跑者。”亭湖區法院院長邱曉虎如是說。
傾力當好護“花”衛士
枯枝牡丹位于亭湖區便倉鎮。近年來,隨著枯枝牡丹知名度不斷提升,該鎮不失時機地大力發展“花經濟”,每年在枯牡丹盛開之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爭睹枯枝牡丹的風采。為游客賞花提供司法服務,自然成了伍佑人民法庭的一項“特別”任務。
今年4月16日,正是枯枝牡丹開園之日,6位香港游客走進了牡丹園。觀賞中他們被國色迷住了,其中3人突發其想,欲在此地投資創業。
事先沒作考慮,那能行?其他3人持沉默狀。“要不,向那位法官咨詢一下?”隨后,他們6人來到了正在園區服務的該庭副庭長孫明的身旁。當得知他們這一請求時,孫明用標準的普通話并降低語速,微笑地向他們介紹了目前來便倉投資創業的現況,并對客商投資的項目、申報程序,以及在法律層面上需要把握的問題詳盡地做了說明。短短的一席話,如春風吹進了6名客人的心田。他們十分感激地對著孫明說:“沒想到!大陸的法官這么棒!”
良好的法制環境,讓“枯花”火得發燙。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五屆中國亭湖枯枝牡丹節暨經貿洽談會上,便倉鎮一次簽約3個億元的大項目。該鎮的黨政領導高興地說:“這里有伍佑人民法庭的一份功勞”。
為營造良好的賞“花”環境,該庭從規范旅游秩序,凈化旅游市場的實際需要出發,還成立了旅游巡回法庭,制定了《旅游巡回法庭工作制度》,在黃金周還專門安排人員、車輛在牡丹園巡回辦案。去年4月17日,一名商販在園區外出售偽劣產品被游客舉報,該庭會同公安人員立即對其采取果斷措施,維護了旅游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在此基礎上,該庭對因旅游發生的糾紛,專設綠色通道。對符合立案條件的,即時立案,并適用簡易程序立案速裁,現場開庭、現場調解、當庭裁決,并對標的額在5000元以下的旅游糾紛免收訴訟費,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評。
據統計,該庭成立旅游巡回法庭三年來,共發放旅游管理條例等宣傳資料5000余份,接待游客法律咨詢近千人次,現場調解旅游糾紛105件,為游客挽回經濟損失15萬余元,他們被園區譽為“護花衛士”。
甘為農民致富“撐腰”
村民田大爺站在自家的綠色蔬菜大棚前與我們聊起今年的收成,喜不自禁地說:“今年僅蔬菜種植一項,估計就有三萬多元的收入,如今,農民們腰包真的鼓起來了。”
在步鳳,和田大爺一樣通過發展高效農業致富的村民越來越多。談起內心的感受,鄉親們發自肺腑地說:“多虧了伍佑人民法庭為我們撐腰,否則,不會有現在的好光景”。
今年年初,步鳳鎮黨委確定五個村為高效農業試點村,消息一傳開,村民們議論紛紛:一沒資金、二沒項目,三搞高效農業風險太大,普遍信心不足。
幫助農民解惑,是法庭義不容辭的職責。庭長陳進峰主動向鎮黨委、政府領導請纓,進村頭、田頭、床頭,宣講法律、傳授信息,引領群眾走上致富路。
三月乍暖還寒,陳進峰帶領3名審書人員一連跑了12個村,與60多名村干部、200多個村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很快找到了答案:發展高效特色農業不僅僅是缺資金、缺項目,關鍵在于農民對發展高效農業的前景缺乏足夠的認識,固守在狹隘的小圈子里不能自拔。
幫扶要幫心。隨后,該庭干警與3個村、12戶村民結成對子,及時把收集到的大棚種植、水產養殖等項目的信息、意見和建議傳遞到農戶手中,當年結對的農戶就得到了實惠。今年4月初,我們慕名來到紅升村村民李某的果蔬種植園,他美滋滋地說:“今年銷售行情一路看好,多虧陳庭長幫我分析市場、慎重與客商簽訂合同,才有現在的效益。我不知用什么語言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
“咸豬頭”是步鳳鎮的知名特產,近年來不少腌制咸豬頭的農戶之間因爭奪市場,引發的質量糾紛頻繁發生。為使傳統品牌不倒,該庭精選了10件典型案件在農貿市場現場開庭,當庭教育經營者要學法、守法,做誠信的經營者。這招十分有效,不僅規范了“咸豬頭”買賣市場,而且大大提高了特產業的品位。該鎮鎮長深有感觸地說:“如沒有法庭撐腰,這個牌子很可能就砸了。”
為使廣大農民保持發展高效農業的后勁,該庭每半年還到各鎮組織一次巡回法制宣傳,精選經典案例,告知農民學會維權和訴訟。據統計:2010年以來,該庭化解涉農糾紛225余件,執行承包費100余萬元。農民們齊聲說:“維護自身權益,法庭是我們的撐腰人。”
愿為街道轉型獻策
鹽城市十二五規劃將伍佑街道劃入新組建的城南區,街道面對轉型,意味著由郊區變市區、農民變市民的重大轉折,由此引發出一系列的問題,呈現在新區領導的面前。
“在這個特殊時期,主動為新區領導獻計獻策,是我們的責任”,該庭全體干警形成一致共識。為此,在新的區劃調整前,他們給新區領導支了幾招:
整合資源,建立化解紛爭的新體系。他們根據新市區的實際,提出了以黨委、政府主導,法庭與司法所、派出所、交巡警中隊、法律服務所、居委會共同處理社會矛盾糾紛的體系。這個體系不僅能夠促進基層加強社會管理,而且還能有效化解新舊糾紛。據了解:新建立的解紛機制已化解各類糾紛30件,新市區的領導稱法庭出的好“點子”,千金難買。
助力推進和諧拆遷。伍佑街道劃歸城南區后,給拆遷帶來一定的難度。該庭針對農民對新法規不明的實際,立即組織業務精湛的審判人員逐村進行宣講,排除了村民的諸多顧慮,使之愉快服從市政發展之需,主動配合拆遷。在此同時,該庭還積極幫助相關部門認真審定拆遷合同,確保拆遷規范、有序。伍佑街道少數村民因對補償款有疑惑,對拆遷抵觸情緒較大,該庭與街道司法所密切配合,通過一周耐心細致的調解,并協助相關部門在規定時間內將補償資金落實到位,使拆遷順利實施。
伍佑劃歸大市區,許多企業行業亟待調整,該庭不等不靠,主動為其提供配套的司法服務,使企業在區劃變更中正常運轉,并在原有基礎上得以發展。企業的老總紛紛稱贊法庭是保穩定、促發展的好后盾。
為民司法,熱忱服務,貴在堅持、難在經常。希冀前行在希望田野上的伍佑人民法庭,不斷創造新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