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做官,做好官
作者:江東 發布時間:2011-04-20 瀏覽次數:1040
何為“官”?在中國人的字典里,“官”永遠是敬畏的代名詞,要么敬之,要么畏之。而“官”在現代社會里,只不過是一種職業罷了。為官者也是人,有著人的喜怒哀樂,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也暗藏著人的卑劣。我們所說的“做官先做人”,實際上是希望為官者能克服人類的劣根,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這就是所謂的“做官”。
還記的考上公務員的那一年,父親第一次送我到火車站,在火車開動的最后一刻,他給了我人生的第一句忠告——好好做官,不要有的掙,沒的花。那是我記憶中父親唯一的一次威嚴,因勞累而渾濁的眼神里,透著不容質疑的堅定。于是,我揣著“好好做官”四個字,踏上了南下的列車。一年的公務員生涯使我明白,做官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凈化的過程,你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分,才保得住名節。可問題是,這樣就算是一個好官了嗎?不是!無為即是犯錯,公務員不僅要做一個克己奉公的清官,還要當一個敢于擔當實干的循吏。
何為循吏?魯迅先生有詩云: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兩句話精確地概括出了一個好官的精神實質。敢于橫眉冷對就是敢于擔當,樂于俯首為牛就是樂于實干,新時代的好官就是要敢于干大事、干實事,為了群眾的利益不計個人之得失,為了百姓的幸福不惜自身之名利。漢武帝時有名臣倪寬,任左內史時,收稅看百姓的情形而決定時間的急緩,所以許多稅總是拖著。有一次,軍隊要出征,國家急需錢糧,而倪寬由于稅收不足,將被免職。說實話,這在封建體制下不是一個“好官”,在他心中,人民的利益要遠遠高于統治者的利益。可是,這樣的官才是人民需要的官,這樣的官才是人民的好官。后來,倪寬治下百姓聽說官長要被處罰,惟恐失去這位好官,不約而同地交糧納稅。大家族用牛車拉,小家庭用扁擔挑,前腳接著后腳,隊伍如長龍,絡繹不絕。最后,倪寬收的錢糧最多。回首我黨的歷史,取得的哪一次勝利沒有人民的身影?彭老總曾經感慨:淮海戰役是老百姓用獨輪車推出來的!
而現如今,我們有少數官員已經忘記了人民,有人仗著權勢喝人民的血,吃人民的肉;也有人拿著納稅人的錢,不思進取,一生碌碌無為。這樣的官都不是好官。在其位則謀其政,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溫總理曾講道:“我有一個信念,就是事不避難、勇于擔當、奮勇向前”。勇于擔當,就要敢于面對種種困難和矛盾,不退避,不畏縮,知難而上;奮勇向前,就要頂得住壓力,扛得起風險,為人民的利益無私奉獻,做這樣的官才是做好了官。
春節回家,父親檢驗我的成績。我告訴他,我不僅要好好做官,還要做個好官!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