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專家型法官,不是學者型法官,而是一個腳踏實地干事業的“土法官”。

  他,連續3年年均辦案300件,最多高達400多件,案件調撤率高達95%。

  他,2009年被評為“感動亭湖十大人物”;2011年,被評為鹽城市首屆“知名法官”。

  他,就是被人們譽為會做群眾工作的法官,鹽城市亭湖區法院訴調辦公室副主任蔡金澤。

  蔡金澤,從1991年起一直在民事審判庭工作。2010年初亭湖區法院組建訴調對接辦公室,他被該院黨組任命為訴調辦公室副主任。

  “新官”剛上任,屁股還沒坐熱,他就聽到一則爆炸性的消息:市區某醫療機構在幫助尿毒癥患者定期進行血液透析時,不慎感染“丙肝”病毒,人數之多、危害之深!

  “染上丙肝那可了得,極易傳染并危及家人!”頃刻間,市區大街小巷一片嘩然。

  到法院討說法!40多名患者及其親屬不約而同地來到蔡金澤的辦公室,強烈要求追究醫療機構責任并給予經濟賠償,揚言如不答應,欲與醫方拼個魚死網破。

  這事非同小可,處置不當極有可能造成群體上訪。“各位,我叫蔡金澤,是專門負責訴前調解工作的,大家千萬別急,相信我能想法幫助你們處理好這件事”。

  “你有什么好辦法呢?”一位患者懇切地問。

  “各位先請坐下喝點水,消消氣,我現在就聯系。”

  憑借多年處理民事糾紛的經驗,蔡金澤立即聯系醫療機構負責人及專家“火速”來法院與患者見面,坦誠對本次事件所承擔的責任及經濟補償等事宜作出解釋和回應。

  醫方的領導和專家一刻沒有怠慢,風馳電掣來到訴調中心,面對一群患者,檢討了在醫療過程中的管理不力,真誠地向他們作了道歉,并承諾區別不同情形,給每位患者一定的補償。

  “他們說話算數嗎?”一群患者大聲疾呼。“大家不必動怒,下面的工作由我敦促落實。”蔡金澤一句話給眾人服上了定心丸。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蔡金澤隨即穿梭于醫方、患者之間,經慎密協商,雙方達成調解協議,40多名患者分別得到經濟補償,并全部履行到位。

  患者陳某,拿到補償款后仍在流淚。細心的蔡金澤很快了解到,陳某還患其他疾病且家庭經濟十分緊巴,走出困境,當下相當艱難!

  “老陳,你不要急,你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一周后,蔡金澤向社會呼吁,一次性募捐了1萬元,登門送到了陳某的手中。陳某泣不成聲,隨后請人寫了一封感謝信送到法院,盛贊蔡金澤“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化解社會矛盾難,只要用'心'就不難。” 這是蔡金澤經常說的一句話。

  2010年7月,市區某企業因改制與勞動者之間發生勞資糾紛,多名職工打著橫幅將鎮政府大門堵得水泄不通,明確提出政府如沒有個說法,堅決將此行動進行到底。

  “蔡法官,請你速速來政府,這里有急事!”該鎮領導緊急呼叫。類似這樣的電話,對于蔡金澤來說早已習以為常了,他接完電話立即趕到了現場。

  事態必須控制,否則后果難料。“請大家靜一靜,我有話要說:企業改制關乎著大家的切身利益,圍堵政府大門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應當按照勞動法律法規,通過正常渠道化解,才能實現合理訴求”。蔡金澤一席話先聲奪人,劍拔弩張的氣氛頓時得以緩解。

  “我們的事怎辦?能不能請你費費心?”“只要大家信任我,我將竭盡全力為大伙解紛。”蔡金澤的話擲地有聲。當日下午,聚集在鎮政府大門的職工被蔡金澤的滿腔熱忱所感動,自行疏散返回家中。

  完成“滅火”后,蔡金澤沒有停歇,當晚起草了一份《關于鄉鎮企業解除勞動關系給予經濟補償的報告》,建議鎮黨委、政府在做好企業職工思想工作的同時,依法對解除勞動關系的勞動者給予經濟補償,并盡快讓下崗者找到出路和活路。難能可貴的真知灼見,給予了鎮政府及某企業強有力的鼓舞,一周后他們與職工達成了經濟補償協議。職工們高興地說:“感謝蔡法官幫我們明事理,使我們獲得了新的轉機。”

  “處理家庭糾紛,必須誠'心',才能讓百姓放心。”這是蔡金澤多年來堅持的調處之道。

  2011年春節前,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凌某冒著嚴寒趕至法院,要求其子女承擔贍養義務。

  蔡金澤在與老太太的交談中得知:老太太凌某與丈夫生有一子二女,均已成家立業,生活也很富足。十多年前,因凌某收養一名棄兒當親孫,由此與子女之間產生了矛盾。

  2009年,凌某一套住房拆遷,因在拆遷補償費的分配上,三子女與其產生較大分歧,彼此之間互不相讓,幾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程度。臨近春節凌某竟被小女兒趕出家門,流落街頭。

  妥善安置老太太是當務之急。蔡金澤二話沒說,立即與該村委會取得聯系,就其子女贍養形成共識:先由村委會安排老太太祖孫暫住賓館,并安排2名保姆照顧,讓老太太度過春節。節后,組織“三方會商”,讓無理兒女改錯。

  節后一上班,蔡金澤就會同村委會主任、村民代表,將凌老太太的三個子女叫到她的住處。“你們的母親含辛茹苦將你們撫養長大,就為收養一個孫子,竟不顧親情、拋棄老人。請問諸位良心何在?你們如此對待一個風燭殘年的老母,就不怕你們的子女仿效嗎?!”一番話似重錘擊中了三個子女的心房,當場淚流滿面,一一認錯,表示一定痛改前非,善待老母并養老送終。

  一家人重新和好了,老太太重歸故里,她逢人便說:“是蔡法官救了我,也救了我一家,今生今世都不能忘記他的恩情!”

  詩人臧克家說得好:“把一切獻給人民的人,人民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蔡金澤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但他從不滿足,時刻告誡自己要在平凡的崗位上,要為人民群眾多做好事、多辦實事、多解難事,努力做一個人民群眾喜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