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沒有路,走得多了,也就成了路。路是什么?路其實代表一種思想,一種認知。當一群人認同一種思想的時候,就會形成一條路。人之初,總是懵懂的,選擇怎樣的路,別人的意識和認知會對他產生深刻的影響,于是認同和類聚的意識形成了他走的路。

 

路總不是直的,總有曲折和岔道。而且踏著前人的足跡,伴著同道走在一條路上,思想和行為總會受到一定影響,于是又有人說:“世上本有路,走的多了,反而沒有路了。”

 

為什么會沒有路了?實際上,當群體達到一定數量,人們就會開始不會用自己的大腦思考,而開始依賴于別人的思想。簡單點說,就是人們習慣于走一條別人鋪設好的道路,重復別人說過的話,干別人重復過的事情。走在一條這樣千萬人走過的道路上,自己已經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

 

這樣的例子在當今社會有泛濫趨勢,例如,從“非典”時期搶購板藍根和口罩到時下搶購碘鹽,充分暴露出國民缺乏客觀判斷事實的能力、盲從至人云亦云亦步亦趨的劣根性。自316日起中國大部分地區出現搶購食鹽現象,以至好多地方出現“無鹽以對”窘況,之所以如此,與其說是始作俑者“謠鹽”惑眾推波助瀾,毋寧謂之國人人云亦云、亦步亦趨,不少地方同時上演批發市場碘鹽瘋搶、零售店鋪外排長龍的同樣鬧劇便是佐證。類似的搶購風波在國內屢屢發生,說明我們需要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輕信,不盲從,不能只會轉載別人的思想,應該要學會獨立思考,是每一位公民都應該補的一堂課。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如鸚鵡只學人言,不得人意。經傳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誦,是學語人,所以不許”。鸚鵡學舌的典故入木三分地諷刺了當今社會人們不會用自己的雙腿走路,不會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的社會現實,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社會現象。當人們發現,前面的道路因為走得人太多,模糊了,沒有了的時候,在想去尋找另外一條生存的道路,為時已晚,因為自己的腦細胞已經死絕了!

 

世上本沒有思想,想得人多了,也就有了思想。世上本有思想,盲從的人多了,也就沒了思想。找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腦子,路就在我們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