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群眾坐上司法直通車
作者:丁國鋒 房東升 發布時間:2011-01-18 瀏覽次數:1080
一大早,家住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楊家門社區的回族楊大爺因別人欠錢不還,就來到了社區的法律工作室。接待他的是潤州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金之祥。
幾分鐘后,按照少數民族訴訟綠色通道的要求,金之祥幫助楊大爺寫好了起訴狀。“按照我們的規定,案件立案后會直接分到少數民族權益保護合議庭辦理,您就放心吧。”金之祥笑容滿面地送走了楊大爺。
或許有很多人還不知道,在江蘇這樣的漢族占99.6%的沿海省份,轄下的鎮江市,有一個少數民族人口占7.4%,擁有回族、蒙古族、滿族、高山族和達斡爾族5個少數民族共計663人的少數民族聚集區——潤州區楊家門社區。而自從潤州區法院2009年3月起在社區設立少數民族法律服務工作站和少數民族合議庭后,這里的少數民族群眾,在法官的幫扶下,享受到了十分特殊的司法保護,呈現出了一片民族祥和、和諧發展的面貌。
記者了解到,潤州區法院少數民族法律服務工作站成立一年以來,下設的3個法律工作室,就有效化解矛盾100余起,有效防范民族之間群體性糾紛10余起。
為了加強少數民族群眾權益的保護,法律服務工作站還建立了訴訟“綠色通道”和專門的少數民族合議庭,在案件的受理、調查、審判、執行等環節上加大力度,確保對少數民族群眾幫扶到人、落實到位。
法院以一間少數民族法律服務接待室、一張少數民族法律服務卡、一個少數民族法律服務日的“三個一”為抓手,每周三上午分派兩名干警到服務點正式接訪少數民族群眾的來信來訪,把好事做好、實事做實。
一次,回族居民老馬因為把自家的空調安裝到樓下滿族居民老李家的窗戶上而發生糾紛,進而發展到雙方家庭和朋友之間民族感情上的矛盾。
老馬于是嘗試撥打了法院的少數民族法律服務熱線電話。沒想到,當天下午少數民族法律服務站的張法官便來到了老馬家。
張法官并沒有簡單地對老馬和老李誰對誰錯做出簡單的判斷,而是把雙方叫到一起,并邀請社區干部、兩個民族德高望重的長者,從鄰里關系、社會道德、法律規定、民族政策等層面,由淺入深,娓娓道來,最后老馬和老李相互握手一笑,一場可能演化為民族之間矛盾的糾紛頃刻間“化為無形”。
潤州區法院院長吳猛介紹,少數民族法律服務站在工作開展過程中,積極推行“人性化服務、親情化服務”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尊重民族風俗習慣,堅持民族平等,落實司法公正,從而構筑和諧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
據介紹,為了建立保護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長效機制,該院還制定相關制度,完善工作機制。
與鎮江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協調,摸查本區少數民族群眾人數、職業等綜合信息,建立聯絡名冊,并聯合組織開展專項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向少數民族群眾免費發放法律援助聯系卡和宣傳冊;建立工作機制,為少數民族群眾開通專用綠色通道,將法律服務內容、對象、條件和程序進行規范;將少數民族案件作為重點案件來辦理,做到專人負責,重點服務,每案必結。將少數民族群眾涉及勞資糾紛、工傷待遇、人身損害賠償、刑事等案件納入法律援助范圍,不再審查經濟困難條件。為少數民族刑事犯罪人員提供優質法律援助服務,指派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律師參與指定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