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鑫鑫,中共黨員, 2008年8月進入法院工作,現為沭陽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員額法官。2010年以來共審結各類刑事案件2300余件。2019年,榮獲個人二等功。2021年2月被省法院表彰為"全省優秀法官"。

法官手記

點亮人生拐角處這盞燈

"法官姐姐,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找到工作了,感謝您對我的關心,我今后一定會珍惜機會,努力工作,不辜負您的期望……"

聽到電話里熟悉的聲音,我心里格外高興。

給我打電話的人叫小安。22歲的小安自幼面部就長有血管瘤,因家境貧寒,未及時治療,小安的面部嚴重扭曲變形。為了不成為家庭的負累,小安買了幾臺游戲機放在村里供他人投幣賭博。2015年,檢察機關以開設賭場罪將小安起訴至法院。

開庭時,小安始終低著頭。開完庭后,他立刻戴上口罩,膽怯地問我:"我不識字,第一次來這么遠的地方,一會回家我不知道坐哪輛車?"我不禁心頭一酸,帶著他來到法院門口的公交站臺,在陪他等車的時候,我和言細語地對他說:"這件事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次挫折,你還很年輕,勇敢地振作起來,認真改正,今后前途依然光明。"聽了我的話后,小安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哽咽了起來。

小安被判決后,申請對其暫予監外執行。根據規定,他需要自行到80多公里以外的市級醫院參加體檢。為此,我多次與宿遷中院協調溝通,鑒定機構最終決定會同相關部門到小安家中進行司法鑒定。最終,小安被決定予以監外執行。

得知裁判結果后,小安激動地給我打來電話說:"我一直害怕坐牢被人歧視和恥笑,現在回家了,心里的石頭終于放下了。"

這次,小安在電話中說:"是法官的溫情重新給了我生活的信心,我要過好每一天。"

看到小安走出迷途,踏上了生活的正道,我心中十分欣慰。愛心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我們能夠釋放出自己的愛心,就能溫暖不幸的人。作為一名辦理刑事案件的法官,努力去點亮人生拐角處一盞燈,拯救迷途青年的心靈,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跨越人生的障礙,這,是我們的重要使命。

 

衡永紅,中共黨員,1998年考入邳州法院工作,現任邳州市人民法院碾莊法庭庭長。先后被邳州市委、市政府評為第二屆"最美邳州人",被徐州市委、市政府榮記"2011-2014年度社會綜合治理三等功",被省高院和省婦聯聯合授予首屆"江蘇優秀女法官"和江蘇省"三八紅旗手"的榮譽稱號,并榮立省法院個人二等功。2020年疫情期間工作突出,被邳州市政府評為"最美抗疫法官"。

法官手記

葆有一顆善良柔軟的心

這個深冬的早晨,剛到法庭門口,就看到陳小俠又裹著那件分不清男女款式、皺巴巴的棉襖,在寒風中瑟瑟地等候著,旁邊還領著兩個四五歲模樣,年齡相仿的孩子。我連忙招呼她跟我一起進來,她木訥的臉上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喜色:"衡庭長,我來領救助款的。"

唉,這是個可憐的女人。快過年了,幫她申請的司法救助款終于發下來了,我趕快通知她來領取,并且還給她準備了4大包舊衣物、兩袋米面和兩桶油。衣服雖然不是新的,但比起她和孩子平時身上穿的強多了。她丈夫車禍去世后,她一個人獨自帶著四個孩子,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不巧的是,造成她丈夫死亡的魏某是一個只有半截身體的殘疾人,平時靠乞討為生,家里只有一個九十多歲的老母親,家徒四壁,根本沒有賠償能力!魏某把行乞幾十年攢的錢才買的一輛殘疾人電動車,也就是把陳小霞的丈夫撞翻至溝中摔死的"罪魁禍首"變賣了,只夠賠償1000多元,剩下20余萬元賠償款,對魏某來說就是個天文數字。

失去了頂梁柱,陳小俠這一家也是困境重重,只有老大和老二在上學,老三和老四雖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因為家貧至今也沒能入園。每次看到陳小俠帶著那兩個不諳世事的幼子來找我時,心里都涌起深深的同情……如果她能拿到錢,孩子就有學上了。

救助款領到后,她笨拙地向我表達謝意,我心里五味雜陳,心酸不已。我時常拷問自己,這么心軟是不是不適合做法官?

記得有位哲人說過:法乃善良公正之術。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我們做法官的就應該懲惡揚善,心懷悲憫和關懷,對弱小無助者施以援手。如果對群眾的疾苦麻木不仁,冷眼旁觀,只做一個高高在上的裁判者,我覺得那不是一個合格的法官。在接到一個案件時,首要的不就是要了解當事人的訴求是什么嗎?如果我們沒有懷揣一顆善良之心,不能切身體會他們的困難和疾苦,又如何能真正地幫他們化解矛盾、解決實際問題呢?

我好像真的領悟到了那位哲人所說的"法乃善良公正之術"的含義了。每當當事人稱呼我一聲"法官"時,我就覺得我得為她們做點什么,我得對得起"法官"這個神圣的名字。在司法為民的道路上,我會永遠保持著一顆善良感恩、樸實純真的心,為國之大義、民之小利盡我所能,奉獻綿薄之力!

 

張偉,2010年進入昆山市人民法院工作至今,現任立案庭副庭長、訴調對接中心負責人、一級法官。近五年來,共審結各類民商事案件2000余件,多次被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昆山市人民政府授予"個人三等功",獲評蘇州市"十佳人民法官"、全市政法系統十佳巾幗政法干警、昆山市優秀政法干警等榮譽稱號。

法官手記

張 偉

永遠不要把自己當“官”看

剛入職時,我的"師父"--一位資深的老庭長曾對我說,"法官啊,不能把自己當'官'看,要時刻以群眾立場思考問題,這樣工作才能深入細致、情法相融。"為審判事業奉獻了30多年的老庭長已經退休了,而他當初給予的教誨卻始終鞭策著我不斷前行。

多年前我主審了一起特殊的贍養糾紛,原告是80多歲的老人,身體硬朗、子女孝順,照理說正是得享天倫之樂的時候。然而,她卻將五個子女告上法庭,訴求居然是要求子女配合辦理入住養老院的手續。子女們堅決不同意,認為這讓他們在村里"非常沒有面子",老人態度堅決,幾次在援助律師的陪同下找我傾訴。

起初,我也不理解老人的想法,有子女在身邊照顧難道不好嗎?多次交心談話后,我才慢慢理解了她:老伴去世后的六年里,老人雖然與兒子共同生活,但總是磕磕絆絆,現在年紀大了,子女也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壓力,她不想再給孩子添負擔……每當談到動情處,老人總會含淚對我說:"只要他們想著我,可以去養老院看我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次與老人交談后我的心情都很復雜,子女如何做才是"孝順"?站在母親的角度我能夠理解老人的選擇,這或許是母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站在裁判者的角度,老人的訴求又與主流鄉土民俗相悖。幾次調解未果的情況下,多方調查、反復權衡后,我最終支持了老人的訴求。拿到判決書的那天,老人連連向我致謝,言語中滿是感激。

幾個月后我到養老院回訪,看到老人正與其他老人們聊天曬太陽。老人告訴我,子女們會定期過來探望她,平時也有這些老朋友陪著她…老人祥和的笑容是對我工作的最大鼓勵。

群眾立場成了我審理案件始終堅持的原則,近些年我在訴調對接崗位上,也逐漸更加明白,簡案快審不僅考驗的是速度,更多的是真正懷揣為民情懷,定分止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