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文化建設的“明珠”
作者:王成玉 徐蕾 發布時間:2010-12-15 瀏覽次數:1391
東臺法院安豐人民法庭座落在蘇北千年歷史文化古鎮——安豐鎮。2010年該庭因文而多彩,先后獲得“鹽城市特色人民法庭”、“鹽城市十佳基層政法單位” 等10多項榮譽稱號。11月16日,該庭作為全省法院唯一的人民法庭代表,在全省法院文化工作現場會上作了經驗介紹,時下已被人們譽為基層文化建設的“明珠”。
串串碩果是怎樣得來的?入冬時節,記者一行走進了這個法庭,該庭庭長丁輝如數家珍地講述了他們以文興庭的生動實踐。
承載使命,與鄉鎮共育“和韻文豐”
安豐,是和諧文化的發源地,是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的故鄉,這里的百姓自古以來一直視“和為貴”為終身美德。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地百姓對“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美好愿望日益迫切。深植在這片熱土上的安豐人民法庭干警,深刻體認傳承和共育“和韻文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潤滑劑”,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穩壓器”,精心培育一方文化大有可為。
庭長丁輝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女能人”,在全市法院乃至全省法院系統小有名氣。2009年初,當她擔任安豐人民法庭庭長重擔時,院長許建兵代表黨組給她提出:以新理念、新境界、新目標的要求,走出一條法庭共育文化的新路來。
不負厚望的丁輝,上任伊始立即組織本庭干警對所轄鄉鎮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調研,一個順民心、合民意的“1、2、3”的共育文化模式,得到了本院黨組及所轄黨委、政府的認同。
建立一個“庭鎮共育”機制,筑牢司法與特色文化對接的根基。2009年3月,該庭與轄區鄉鎮洽商,建立了“庭鎮(鄉)結合、責任明確、齊抓共管”的共育機制,并以法院的名義制定了《關于切實加強庭、鎮司法、特色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分發各鄉鎮,明確提出把“法正民安、和韻文豐”與和諧司法,作為雙方共育的重點。為使兩者得到有機結合,該庭通過召開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有側重地對轄區傳統文化進行梳理,并將當代司法文化與其銜接,從而形成了“重文則盛、尚法則富、家和則興”的安豐文化新特色。富安鎮鎮長吳曉東高興地說:“鄉鎮與法庭共育司法文化,不僅豐富了和韻文豐的內涵,而且使全鎮人心和善、企業和諧,鄉鎮居民司法文明幸福指數日益提升”。
采取形式和載體并舉兩結合,確保文化共育健康發展。該庭副庭長楊彬告訴記者,該庭采取的形式和載體實在、管用。近年來,該庭先后在3個鄉鎮的6個中心村,組織村民開展了“學理論、學法律、學技術”的“三學”活動,法庭先后組織50多人次的優秀法官到村,面對面地向村民宣講我黨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引領廣大農民依法勤勞致富;定期開展“社會公德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的“三教”活動,法庭運用自制的圖版、幻燈片,深入村頭、田頭、場頭,將辦理經典的涉農案例現場向群眾進行宣講,同時還根據農民的提問,現場給予解答。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教育形式,深受廣大農民的喜愛。不少群眾說:這是花錢買不到的教育、印象深、效果好。
有效推進三項工程,全力提升司法和諧水平。自2009年以來,該庭在轄區鄉鎮實施了“文明在鄉鎮、讀書在鄉鎮、護法在鄉鎮”三項工程,以“法”為媒,先后在轄區各鄉鎮開展了《與法同行》、《做合格公民》等專題演講會、故事會,在轄區3所中小學開展《法治在心中》讀書報告會,在全轄區掀起了讀書熱、文明美和護法受人尊的熱潮,在所屬轄區倡導了一種“愛心獻社會、關心獻別人、孝心獻父母、信心留自己”的濃烈氛圍。
該庭悉心培育轄區新文化,給所轄鄉鎮帶來無限美。據統計:2009年以來, 有31企業被評為“重合同、守信用單位”;有29600余農戶被評為“文明小康戶”;有155個班級被評為“文明班級”。
深入挖潛,營造勵志育人的精神磁場
走進安豐人民法庭,處處透著一股銳意進取、昂揚向上的朝氣,干警們的臉上個個寫滿陽光和自豪,使許多前來參觀見學者贊嘆不已。人們被該庭營造勵志育人的精神磁場的“功夫”所折服。
鑄造法庭精神。2009年12月該庭新建的法庭辦公樓落成,鑲嵌在法庭的大廳內“團結、博識、精進”六字異常醒目,該庭干警說,這是集中全庭智慧,共同研究確定的法庭精神。
可貴的法庭精神,就像一塊巨大磁石將全庭人員緊緊地吸附著,由此激發了大家創先爭優的激情。從干警口里叫得最響的口號是“處處要爭先、樣樣要拿第一”、“并列第一不算第一”以及“第一雖然不可能人人拿到,但爭第一的精神不能丟”。據統計:2009年以來,該庭先后在本院及上級法院奪得18個第一,有6項工作經驗受到上級法院的肯定和推廣。女法官梅小薪深有感觸地說:“在安豐人民法庭工作心情特好,吃苦,愿意;受累,值得”。
構建溫馨港灣。“法庭像家、勝似家,生活在這里感到無比的溫馨”。這是該庭干警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
法庭有個“讀書小屋”,這個小屋藏書約800余冊,每年除購買一定數量的法律書籍外,還專門選購一些較為時尚的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等書籍,供干警們業余時間閱讀。別看這個小小的書屋,作用可大了。去年6月一段時期,受流行文化風潮影響,個別干警一度熱衷閱讀“黑厚學”等功利色彩的書籍。該庭沒有硬性禁止,而是組織干警在讀書小屋內通讀了《人民信服的好法官——陳燕萍》這篇上級法院推薦的優秀書籍,使全庭干警在思想上受到了極大的洗禮,紛紛表示:“我們是人民的法官,只有一心為民服務的權利,而不應有半點貪圖享樂的理由”。
為發揮“讀書小屋”的導向作用,該庭還每半月要組織一次讀書交流會,要求每個干警匯報各自讀書的心得,暢談對讀書的感悟。剛進法庭工作不久的年青干警周大韋告訴記者:“在讀書小屋勤閱讀,使我把握了人生航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增添了扎根基層的不竭動力。”
法庭有個寧靜的“庭吧”。這個“庭吧”被干警稱之為“停泊的港灣”,該庭的干警們對此一往情深。近年來,每當取得成績或遇到挫折時,都會在“庭吧”向庭長和同事傾訴,第一時間都能得以撫愛和慰藉。
方樹新是來自安徽的小伙,經公務員招錄考取法院被分配到法庭,初來乍到,語言不通、水土不服,思想上滋生了畏難情緒。老法官周汝云根據庭長的要求,像媽媽一樣循循善誘向他講述了當地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以及轄區政治、經濟、社會矛盾糾紛等情況……初次談心,如同陽春三月的溪流水滋潤著小伙的心田,愁云頃刻驅散,3月后,小伙從容地融入法庭、融入成長的這片熱土,當年獲得了新人最佳進步獎。
去年5月中旬一天的傍晚,小方相戀三載的女朋友突然給他打了一個電話,電話中說,在法庭眼睛一睜,忙到熄燈,太辛苦了,是不是向領導反映一下請求回城工作。猝不及防的電話,使小方恍惚得不知所措。第二天晚,他主動約請庭長在庭吧作了一次溝通。善解人意的庭長立即開出“良方”,請他的女朋友到庭作客。小方的女朋友如期赴約,當她看到絡繹不絕的群眾前來法庭求助滿意而歸時,小姑娘感動了,對著庭長說:“我以前不太了解法庭的工作,很抱歉,原諒我的錯”。
培育高尚情操。“該庭有個‘文化活動中心’,每次參加本院及上級法院組織的演講比賽及文藝表演,安豐人民法庭都能摘金掛銀,這是該庭注重培育高尚情操帶來的收獲”。這是該院領導作出的中肯評價。
該庭現有的文化活動中心,寓休閑娛樂于一體,既有齊全的健身器材,又有互聯網、卡拉OK等,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余,法庭干警都樂意到這里下棋對弈、引吭高歌。每當重大節日,全庭人員都要在這里“露一手”,并對自編自演的節目展開比賽。近年來,他們自編自演的《愛在法庭》、《不愿回家的人》等配樂詩朗誦、小品等節目,不僅深受轄區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歡迎,而且使全庭干警的思想境界和藝術水準都得到了升華。
尤其值得稱贊的是,該庭十分注重人文關懷,每當干警過生日,文化活動中心的燈光格外的明亮,“法庭是我家”的氛圍特別濃烈,使干警們倍感法庭干警是親朋勝親朋。
黃敏是2010年新招錄的公務員,在安豐法庭實習近2月余,她非常希望能夠留在這里工作。當她得知被分配到新的崗位時,止不住的熱淚奪眶而出,此情此景令全庭干警無不為之動容。
以文為鏡,全面打造法庭新形象
以文為榮、以文為鏡,給安豐人民法庭注入了新的活力,用該庭干警的話說:通過加強法庭文化建設,他們在三方面得到了大提升。
——審判質效大提升。今年以來,全庭民事案件調撤率達76%,上訴率僅為2.1%,連續3年無發改;執行案件執結率、到位率達100%,終結率為零,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審判質效指標如此之高,得益于該庭在服從服務大局上追求新作為。今年2月,本地企業安豐鑫豐米廠,受金融危機影響,經濟狀況不佳,無力償還上海虹聯食品有限公司的欠款30萬元。上海虹聯食品有限公司是安豐鎮招商引資的外地企業,二期工程的動工迫在眉睫,急需資金用于基建,為討債雙方鬧僵了。
“為保證投資環境不受影響,確保二期工程順利開工,法庭必須訴前介入。”庭長丁輝坐不住了,隨后主動與糾紛雙方接觸。為實現訴前調解的目的,她與當事人聊安豐的歷史文化,談自己對誠信為本的理解,由此拉近與雙方的距離,短短兩天時間疏導,嗓子啞了,換來的是令人滿意的效果,雙方達成訴前調解協議,維護了雙方的合法權利,雙方分別給法庭送來錦旗致謝,時下被當地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傳為一段佳話。
業務素質大提升。審判研究、司法宣傳是更高層次的審判實務。近年來,該庭干警共撰寫調研文章、司法宣傳稿件280余篇,其中被《人民法院報》、《江蘇法制報》等刊用的稿件64篇,創造了鹽城人民法庭的記錄。
審判員梅小薪,長年居住在法庭,從事審判工作,養成勤思考、勤動筆的好習慣,無論審判任務多重,每天都要利用業余時間,記錄自己的辦案心得,形成法官手記。今年1-11月她共辦結案件176件,利用手中掌握的鮮活素材撰寫了 60余篇案例分析、司法宣傳稿件,被《鹽阜大眾報》、江蘇法院網等媒體采用,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業余通訊員,近日被表彰為東臺法院宣傳工作先進個人。
安徽籍碩士研究生姚芳來到法庭半年,勇于思考,勤于筆耕,共撰寫了10多理論探討、應用法學研究等文章,其中《開創先河潤澤后世——讀奧托·邁耶〈德國行政法〉札記》獲得行家的好評。
在此同時,全庭每季度都要向轄區黨委政府通報涉訴糾紛情況、典型案例、個性糾紛及對策建議,為轄區領導科學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去年6月撰寫的《民事糾紛訴訟態勢分析與通報》得到轄區黨委政府的高度評價,江蘇省高院、鹽城中院分別推廣了他們的做法。據統計:近三年來,該庭先后有4名干警走上了中層崗位,6名干警成為了全院一線骨干。
社會滿意度的大提升。“多次組織明查暗訪,該庭沒有違規記錄,也沒有違法亂紀的人和事,多年來清清白白,令人敬重。”“無論平時、節假日還是八小時以外,高消費的娛樂場所、高檔酒店難見這個法庭的干警的身影,更沒有發現在辦案中存有‘同吃、同住、同行’的現象,難能可貴”。這是本院和上級法院紀檢部門對該庭廉潔自律的肯定。
去年7月一天,法官于永宏審理了一起商事案件,當事人張某出于感激之情,請于永宏的老同學出面邀請其在一家飯店吃頓便飯。當于永宏得知此情后,馬上給老同學打了電話,斷然辭約。身處執法第一線,能一以貫之廉潔自律嗎?該庭干警道出了答案。該庭有三大法寶:一是手持“五個嚴禁”、“六項禁令”尚方寶劍,凡存有司法不文明等不作為或亂作為的不廉潔現象,庭長立即組織全庭人員對照檢查、分析解剖,要求所有人員認清危害,防患未然。二是庭長和審書人員每年必簽《反腐倡廉和司法作風建設目標現任狀》,對日常生活中出現不廉潔的行為,板子不僅要打在具體人身上,同時還要追究連帶責任。三是開門納諫,該庭將所有人員的姓名、職務、照片及舉報電話向社會公布,隨時接受社會監督。多年來,該庭無一人被舉報,無一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注重文化建設,給該庭帶來了無尚榮光,這顆基層文化建設的“明珠”名副其實!文化建設,沒有終點,愿安豐人民法庭不負重望,在文化建設道路上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