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如軍,男,19684月生,漢族,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東海縣法院雙店法庭庭長。他所帶領的雙店法庭連續多年被江蘇省高院授與全省最佳人民法庭法院基層基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被連云港市中院評為廉潔司法示范庭,被連云港市政法委評為全市十佳政法單位,其本人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還被省高院評為全省優秀法官2009年全省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辦案1900多件,無一錯案,無一發回、改判,無一上訪。

 

方便群眾,上門調解解民憂

 

提起雙店法庭庭長馬如軍,東海縣西部鄉鎮的許多老百姓大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李埝鄉李埝村的劉老漢說:他經常深入鄉村調解案件,為俺老百姓排憂解難,劉老漢說兩年前他和老伴被兒子兒媳趕出家門無處安身,他到村部的院子里用玉米秸搭成茅舍艱難度日,馬庭長和張庭長兩次深入李埝村找到村干部了解情況,并在村里公開開庭審理該案,對劉老漢的兒子兒媳進行嚴肅地批評教育和耐心地說法講理,劉老漢的兒子兒媳接受了批評,并當庭同意把年邁的父母接回家中贍養。

 

2009年秋,馬庭長聽洪莊鎮法律服務所反映,洪莊村有一位年過七旬的趙老太不小心摔斷了腿,住進了醫院,她的六名子女對趙老太不聞不問,連一千多元的手術費都不愿拿。馬庭長當即決定上門為趙老太提供訴前調解服務,當天上午,馬庭長驅車來到40多里外的洪莊村趙老太家中。就在趙老太病床前,馬庭長召集法律服務所人員、村干部以及趙老太的六個子女進行訴前調解,在馬庭長情法并用、入情入理的說服調處下,六名子女最終與老太太達成了包括給付1000多元醫療費和日常生活費用在內的贍養協議。躺在病床上趙老太感激地說:馬庭長真是俺老百姓的貼心人啊!

 

服務企業,追討債務助發展

 

馬如軍庭長始終把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作為法庭的一項重要工作。特別是注重為轄區支柱產業提高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2009年以來,他領導的雙店法庭審執涉企案件80多件,涉案金額2500余萬元,為企業挽回損失2000余萬元。提起馬庭長為企業追款,山左口鄉金泰化工有限公司副魯經理向筆者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20092月正值寒冬,山左口鄉金泰化工有限公司(簡稱金泰公司)與高郵某化工廠簽訂一份酒精購銷合同,金泰公司按照以往慣例把10萬多元的工業酒精運到高郵某化工廠指定的地點,卸貨后,卻找不到人結帳,送貨人找到高郵某化工廠后才知道該廠因負債累累已經停產,所有資產均被抵押在銀行,企業領導已不知去向。無奈之下,“金泰公司”把高郵某化工廠告到雙店人民法庭。想請法庭幫他們追回這筆并不抱多大希望的貨款及利息。馬如軍庭長對此非常重視,于立案當天即帶人前往被告所在地高郵,經過艱苦細致地調查走訪,馬庭長得知接收酒精的企業是被告高郵某化工廠廠長把部分有效資產轉移在此另建的新廠(對外仍以老廠名義經營),新廠的主要股東之一就是老廠的廠長。摸清情況后,馬庭長依法查封了新廠的銀行賬戶,并讓新廠通知老廠廠長出面應訴,迫于法庭已經掌握的證據,加上馬庭長等人一天一夜的說服教育,被告終于在第二天上午一次性付清10萬多元貨款。當金泰公司拿出5000元現金要感謝馬庭長等法官時,卻遭到了馬庭長等法官的嚴詞拒絕。

 

庭園耕作,四季常吃廉政灶

 

到過雙店法庭的人都知道雙店法庭有一塊一畝多地的小菜園,那是馬庭長和庭里的同志們在辦案之余換換腦筋、學習農藝、鍛煉身體的地方。地方雖然不大,卻能給小小的法庭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在這里,春天是滿園的青菜、油綠的小蔥和鵝黃的菜花;夏天是一地的黃瓜、南瓜、豆角和紅紅的辣椒;秋天是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藤蔓的吊瓜,以及滿地的花生、黃豆和地瓜;到了冬天,還有不怕冷的過寒菜裝點菜園。

 

平常,馬庭長只要有空就會到菜園里轉一轉,看看地里的蔬菜長得怎樣了,看是不是需要澆水、施肥、除草了,或者是看又要種點什么時新的蔬菜了。在他的帶動下,庭里的其他同志也把養花、種菜當成一種業余愛好。

 

菜園里的蔬菜,既是時令的裝點,也是法庭招待客人的美食,每當法庭有客人來訪,法庭的廚師總會就地取材,從掛架上摘下水嫩的還掛著花骨朵的黃瓜,在從菜地里拔出帶著泥土芬芳的蘿卜,挖出土豆、花生,經過簡單的加工,就成了一道道美味可口的時鮮菜肴。馬庭長一邊帶著大家品嘗,一邊介紹說,這才是真正的綠色食品,是我們自己種的,不用化肥農藥,也沒有污染,大家吃得放心,也吃得開心。

 

最主要的,是食堂解決了法庭人員的吃飯問題。法庭地處鄉村,法官們的家屬都在城里,法官們有時加班、出發回來,吃不上熱菜熱飯,就只能自己到食堂解決,法官們到菜地一走隨手就可拿來新鮮的蔬菜。有時,法官們也會遇到熱心的當事人竭力邀請他們到飯店吃飯的事情,這時,法庭的小食堂就會成為法官們拒絕吃請的“最佳擋箭牌”。法官們說:我們自己有食堂,你不能叫我們違反紀律吧!法官們態度堅決,說的又合情合理,當事人自然也不好堅持。雙店法庭法官們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不知拒絕了多少回當事人的盛情邀請。也為他們的小食堂贏得了法庭“廉政灶”的美譽。

 

其實,法庭工作人員日常所吃的新鮮蔬菜,哪一樣不是產自這塊法官們親自侍弄的小菜園呢?用馬庭長的話說:菜園雖小,卻是法庭的一塊寶地,它不僅給法庭帶來四季春色,也陶冶了法官的性情,鍛煉了法官的身體,更給法官們吹來了一陣陣廉政清風,法官們種菜、愛菜,一舉多得,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