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釋案應邀社區矯正機構聽證
作者:丁國鋒 發布時間:2010-11-22 瀏覽次數:1092
社區矯正、檢察、監獄等幾方參與法院對罪犯減刑假釋聽證會,由江蘇省徐州市創建這一假釋與社區矯正對接機制,經過江蘇省高級法院、省司法廳等部門的共同推進,結出累累碩果:在
368件假釋案無一人重新犯罪
此后,徐州中院在徐州監獄、彭城監獄率先建立了固定的監獄巡回審判法庭。去年底,徐州中院與相關政法機關聯合制定下發了《關于建立假釋與社區矯正對接機制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法院、公安機關、監獄或看守所、社區矯正機構及檢察院的職責分工,確定了假釋案件審理與社區矯正工作對接的具體方式和程序。
據了解,近兩年來,徐州中院對監獄報請假釋的148名徐州籍服刑人員,全部委托徐州市司法局征求服刑人員戶籍所在地的基層司法所意見,進行假釋前社區矯正環境評估,出具了正式書面意見。審結的368件假釋案件,適用準確率為100%,無一人假釋后因違規或再犯罪而被撤銷假釋。
矯正機構參加聽證占21.75%
“徐州假釋聽證會的效果表明,法院在減刑假釋案件的辦理中,不僅要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規范案件本身的審理,還要積極延伸拓展司法職能,主動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實現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的有機統一。”江蘇高院副院長胡道才說,增強法院、監獄機關與社區矯正機構的互相配合銜接,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以及監獄管理部門、社區矯正機構的通力協作,共同配合。
2010年3月,江蘇省公檢法司四部門聯合制定下發了《關于認真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進一步做好罪犯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工作的意見》,就刑罰執行工作中進一步做好罪犯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工作提出了具體意見,并于4月聯合出臺了《關于假釋案件審理與社區矯正工作對接的意見》,在全省范圍內逐步推進減刑假釋與社區矯正對接工作,實現了良好的開局。
據了解,目前江蘇全省法院在受理假釋案件中,有社區矯正機構評估意見書的已占43.92 %,參加聽證的占21.75%。與此同時,2008年在押罪犯假釋比例控制在5%以內,2010年將上升為8%,良好地落實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對接工作應進一步精細化
胡道才認為,加強減刑假釋與社區矯正對接工作,可以將案件進一步“精細化”審理,對每一個適用對象做到“一個蘿卜一個坑”,最大限度地把那些不需要、不適宜繼續監禁的罪犯放到社會上執行刑罰,可以有效調動罪犯的改造積極性,激勵其自覺改過自新,還可以讓罪犯保持與家庭、社會的正常聯系,為其回歸社會和融入社會創造有利條件,縮短再社會化進程。
為此他強調“大對接”重點應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對減刑假釋條件、社區矯正環境評估意見、再犯風險評估、呈報材料的審查工作,強化審查內容對接。改變單一參考罪犯在改造過程中累積的評分,綜合考量罪犯的原判犯罪性質、情節、主觀惡性、犯罪原因、原判刑罰情況以及財產刑執行、民事賠償責任履行情況。要將社區矯正環境作為假釋案件審查的重要內容,法院在審理時,要注意對罪犯再犯罪風險心理評估結論的審查,使減刑假釋條件更為科學合理。
二是切實堅持案件公示、公開聽證、民主監督和積極推廣監獄巡回審判等工作,強化審理程序的對接。各地法院要保證減刑、假釋案件公示率達到100%,對職務犯罪減刑、假釋案件必須一律實行公開聽證。要求社區矯正機構也應派員參加聽證程序,法院在假釋案件辦理中,要及時向社區矯正機構送達聽證通知書,要求其參加聽證。
三是做好法律手續交接、案件回訪工作和配合加強幫扶教育等工作,強化監管環節對接。法院在作出準予假釋裁定時,要切實履行對假釋罪犯的告知義務,要求其出獄后按時向居住地司法所報到,自覺接受社區矯正。對社區矯正機構參加聽證會的準予假釋案件,可以組織刑罰執行機關和社區矯正機構現場辦理相關法律文書交接手續,實現假釋罪犯出監入矯的無縫對接。
四是做好優化審判資源配置、加強制度建設和動態管理等工作,構建長效工作機制。有條件的法院可以確定固定合議庭或審判人員負責減刑假釋案件的辦理,確定專門的對接工作聯系人,負責統籌協調以及與各監獄機關、社區矯正機構的日常工作聯系。
記者了解到,作為強化社會管理工作和社會治安綜治工作的創新舉措,江蘇有關部門將對“大對接”工作加以完善,通過建立例會和協調會,對重大問題通報研究解決,共同推動假釋案件審理與社區矯正對接工作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