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星”師父
作者:蘆霞 發布時間:2010-11-11 瀏覽次數:975
每天走進我們法庭的大門,看到辦公樓前飄展的“熱烈祝賀孫翠燕當選‘江蘇省杰出政法干警’”紅色大型橫幅,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因為這個小城的“明星”法官是我的師父。
風風火火的師父
與師父第一次見面,是在去年我剛進入法院參加新人培訓期間院里給我們安排的拜師會上。院里為讓新進人員快速成長,為我們各自安排了各庭室的業務骨干當師父。當時,高挑纖細的她快步走上簽約席,在師徒協議上簽下名字,又返回落座。我對師父的第一感覺是干練而有氣質,這樣的女人讓人佩服。院領導介紹說,這是法院的“辦案狀元”、效率的品牌。會后,我們十來個新進人員討論起剛拜的師父,大家對我師父的印象基本一致:我師父是個干凈利落能干的人,風風火火是師父高雅氣質的組成部分。
之后的了解逐步印證了我們的想法。師父走路帶風,辦事高效,結案數和調撤率總是名列前茅,所辦案件卻從未被發改。案件到手,她都是盡快安排跟當事人進行接觸、調解。贍養、鄰里糾紛等案件則是第一時間趕到糾紛地進行調處。
第一次跟師父巡回審判進農戶家的經歷讓我記憶猶新:今年元旦前一天的上午,村民許某來到法院起訴其后屋也是他的弟弟,反映弟弟占用他家地方堆放磚頭,家門前的大樹樹枝常年擋在他家屋頂上導致家里發霉等情況,要求弟弟排除妨礙,為這些矛盾兩人曾動手,他被打傷了,要求弟弟進行賠償。
案件到師父手里后,她立刻與被告取得聯系,并約定當天中午到現場進行調解。那天上、下午都有開庭,我當時很不解地問師父為什么這么急,要中午休息時間過去。師父對我說明天開始就是假期了,這類案件擱置下來晚十幾二十天處理我們可能沒有感覺,可是當事人間抬頭不見低頭見,心里有疙瘩,隨時可能引發更大的矛盾糾紛,要盡快的化解才行。
到達后,師父立即組織雙方勘察現場,了解糾紛,同時向圍觀群眾及當事人雙方詢問當地的做法,并解釋善良民俗和法律規定的適用,在情理并用、有理有節的的勸解后,雙方達成當即履行的協議,冰釋前嫌。圍觀村民都為法官的高效工作叫好。
我意識到沒有事先安排,好像在不經意間師父就將兩起證據缺乏、事實難以查清的糾紛化解了。隨即明白,要做到高效化解糾紛,心、力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既要有為民著想的心盡快安排,還要有對民俗、法律深刻理解,對庭審、調解技巧熟練掌握等過得硬的業務素質,只有這樣,才能風風火火地解決好問題。
“明星”師父也平和
師父通過風風火火的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贏得了很多榮譽。在她穿插進行多個調解,卻個個通透、高效運轉時我能看到光芒在她身上閃耀。但在法庭一段時間后,也習慣了看到師父隨時毫不在意地拿起掃把將法庭門前地上的煙頭打掃干凈,食堂吃飯時幫外出辦事不能按時回來吃飯或晚上值班的同事預留一些飯菜,在過道里遇到當事人或其他審、輔人員都主動熱情打招呼等等,不帶耀眼光芒的師父親切、平和。
幾天前的一個下午,我從樓下法庭上來走進辦公室,看到師父正和周大爺并坐在木沙發上一起看調解筆錄和調解協議,并逐句念給他聽。念完后,周大爺嘴里說著“孫法官給我解釋我就都明白了,不像那個代理人,直催我簽字就行”,滿意地簽名、感謝、離開。溫馨的場景我總遺憾沒能用相機拍下來,但卻用眼睛拍攝儲存進腦中。
家境一般的周大爺是一起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中的肇事者。第一次組織調解之后,對方代理人就對師父說,這大爺對什么都不信任,而且什么都不懂,調解起來費勁,事故責任清楚得很,直接判了算了,才符合你雷厲風行的作風和明星的氣質,別跟他叨了。但師父堅持多次找到周大爺給他解釋法律法規,分析、權衡利弊。有一次,頑固不化、纏人的周大爺走后,我嘀咕照對方代理人說的直接判算了,反正判下來肯定沒問題,不用跟他這么費口舌,這樣不像平時雷厲風行的師父。但師父說:“雷厲風行并不是目的,快速進行調處只是為了及時化解糾紛。周大爺如果是你認識的人,你還會想在他不明所以的情況下敲下定案的法槌嗎?法官不是官,我們是為老百姓辦事的,要以實在的工作讓當事人明白并信服案件處理的結果,才能真正定紛止爭,為老百姓化解煩憂。你要時刻記得法官前面的姓是‘人民’。”
聽了這些話,想起師父每每到農戶家中安然落座細致地了解糾紛詳情的情景,不追求法言法語而總用老百姓聽得懂聽得進的話進行調解、開庭的情景,調解達成協議后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考慮更為周到的后繼措施的情景等,我明白了為什么常能看到當事人拉著師父的手連聲道謝,為什么那么多當事人見到孫法官就很親近歡喜了。
師父的俠骨柔情
跟著師父后不久便覺得,師父日復一日地調解、開庭、勘察、走訪社區,她的每一句話、每個行動都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其實就是一個平凡甚至可以說是柔弱的女子。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開始領會人們常說的“平凡中的不平凡”,體會到師父及其質樸的語言和工作之下藏著的及其高貴的信仰和追求,發現其實在師父的心中天平一直都在,喜歡上平凡的師父的一腔俠骨柔情。
那是一起雇員受害賠償糾紛案件。去年底,讀大學的小馬失去了父親。其父老馬受雇于同村一個體工商戶林某,從事維修、送貨上門等工作。一次送貨途中,老馬所駕三輪電瓶車沖進田里,與田里電線桿相碰,不幸車損人亡。老馬是家里的頂梁柱,他突然離世給小馬一家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事發后,小馬和弟弟向林某索要賠償,而林某否認老馬是其雇員,認為雙方是承攬關系,同時指出老馬出事的地點不在當日送貨的必經之路上,因此拒絕賠償。糾紛經村、鎮兩級調解未果。小馬萬念俱灰,無奈之下,她一紙訴狀,將林某告上了法院。
嚴格按民事證據規則進行審查,由于小馬不能提供合同、工資條等確切證據證明雇傭關系,情況對小馬一家不利。師父考慮到實際上現在在農村這類雇傭糾紛通常沒有多少書面證據,現在要求小馬和弟弟兩個未成年的孩子提供“鐵證”才能獲得父親死亡的賠償,也實在是強人所難。為了尊重客觀事實,確切保護好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師父不顧周末休息時間,立刻投入到了解事發地路線情況,審查小馬提交的大把記錄工作情況的紙條,深入當地向鄰居和客戶了解情況的協助調查取證工作中,之后多次到被告家中做工作。經過不懈的努力,林某終于答應賠償小馬一家。拿到知道是來之不易的賠償款,小馬熱淚盈眶連聲道謝。
師父常說,我們處理的每起案件都關乎當事人實實在在的利益,老百姓的酸甜苦辣盡在其中,所以容不得半點懈怠和馬虎。為了百姓的利益,師父在繁忙的審判工作之外,積極履行“片區法官”職責。深入村居了解民間疾苦,對村里反映的贍養、村民界址、村委會遺留歷史問題等糾紛應邀協助村、鎮司法行政機關進行調解,深入現場,幫助化解糾紛,讓糾紛雙方都少走彎路。一次界址糾紛中,了解情況、現場勘察、分別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提供可行方案供雙方考慮,一直忙到中午十二點多,我們要離開時,王村長說“現在百姓發生糾紛,我們遇到難題,一個電話,先進法官就到村。我們大家今天都看到了法官的工作作風,這個糾紛無論最后如何處理,大家都對法院的工作是心服口服”。當事人感謝之余過意不去,回家拿來餅干給我們充饑。
師父為什么能夠長期保有動力,飽含熱情,無怨無悔地投身到基層繁瑣的工作中,并將每件事情做實做細?我想這是因為她的一腔俠骨柔情。她以女性的細膩和對老百姓的一腔柔情,以實實在在的工作,贏得了百姓的認可。
深切地了解,透過所有榮譽的光環,師父還是我心中的“明星”。她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春風化雨的工作方式,為民解憂的工作理念,早融于了她十幾年如一日的工作中,融到她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將民俗、法律在實際案件中具體運用,如何用當事人接受的語言進行調解和庭審駕馭,如何以為民的情懷為當事人的利益做得更多一些等等,需要學習的太多太多,但幸運的是,師父就在身邊,路已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