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相城法院注重從立案、庭審、執行等各個程序和環節踐行司法公開,通過舉行“法院開放日”活動,邀請人大代表旁聽庭審、跟蹤執行等多樣化的公開舉措,使當事人和人大代表、各界群眾能夠“零距離”接觸法院,努力將司法之光照向更多、更遠的地方。

 

多環節全程公開

 

相城經濟開發區某公司職員小王因為勞動爭議糾紛來到法院立案庭咨詢起訴事宜,因為事先不了解法院的辦事流程,安檢時他向保安道明了來意。很快,訴訟服務中心導訴臺的法官就熱情接待了他,并告訴他如何辦理相關立案手續。在導訴臺,小王看到一側的書報架上擺滿了小冊子,仔細一看原來是法院為當事人準備的《訴訟指南》。

 

指南涵蓋了案件管轄、申請回避、司法救助、訴訟費用、申請執行等16個方面,如何防止贏了官司卻拿不到錢,什么情況下可以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訴訟費……這些都是我想知道的,沒想到一來就全都可以找到答案了!小王一邊翻看,一邊連連點頭。立案法官還告訴小王,案件受理二十天后,根據法院提供的用戶名和密碼,他可以隨時上網查詢到案件進展的詳細信息。

 

在立案階段為當事人提供訴訟引導和便利的服務,只是相城法院司法公開的一個縮影。案件進入審理程序后,庭審中的證據采信、事實認定、法律依據確定以及判決理由、裁判文書等全部對當事人公開,對案件感興趣的其他群眾憑身份證都可以依法旁聽公開審判。在執行過程中,從執行立案開始到財產的查控、處置、分配以及采取執行強制措施,進行執行聽證等全部程序都依法向當事人公開,并將各個節點的進展情況錄入案件流程管理系統,方便當事人通過授權代號和密碼查閱。

 

多媒體全面公開

 

在立案大廳的每個窗口,《訴訟風險提示書》、《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須知》、《當事人意見信息反饋表》等隨手可取,為群眾提供有關起訴立案的多種實用信息;審判、執行庭辦公室內,法官職責、工作流程、服務要求、“五個嚴禁”、“六條禁令”等工作制度和規范文件全部上墻,讓法官的工作時時處處置于當事人的監督之下。

 

法院審判大廳的西面墻上,巨大的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出訴訟服務中心服務范圍、當天所有庭審案件的時間、地點和當事人等基本信息;辦公大廳的LED屏幕則公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審判業績等相關數據;通過電子觸摸屏,當事人可以點擊查詢庭室電話號碼、法律條文、訴訟費收取標準、訴訟程序、辦事指南等便民信息——高科技的辦公設施有力地促進了司法公開的進一步實現。

 

如果對案件審理的程序和實體問題,法官工作能力、態度和作風等方面有意見或異議,當事人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反映。法院立案大廳設置意見簿、意見箱,在相城政府政務公開網上開設公眾監督專欄,開通互聯網院長信箱,向當事人發放名片、利用當地媒體向社會公布信箱地址,以多種形式聽取意見建議,接受投訴舉報。

 

“我院黨組高度重視司法公開和民意收集,出臺了《實施細則》等制度嚴格規范網絡信箱公眾來信處理工作,研究室收到來信后,當日報告院長,由相關部門在三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負責網絡輿情收集與研判工作的研究室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多對象實質公開

 

8月底,相城法院民一庭法官來到渭塘鎮交警中隊,現場調解了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在交警的參與下,當事人及雙方親友、周圍群眾一同參與案件審理,不僅使周某的妻子盡早拿到了為丈夫治病的救命錢,也使旁聽的群眾受到了一次法制教育。

 

今年5月以來,該院選擇社會影響較大的刑事案件及經濟領域典型案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案件的公開審理;針對執行難的情況,邀請基層人大代表參與跟蹤執行,參與的代表共達150余人次。通過主動接受人大和群眾監督,有力地推動了司法在陽光下運行,達到案件審理法律與社會效果相統一的目的。

 

為增加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了解,該院努力構建與各級各類媒體的良性互動,通過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媒介向大眾公開典型案例,普及法制理念。該院司法鑒定部門針對涉及委托評估、拍賣、變賣的案件,采取由申請方自行編號、自行搖號的做法,邀請人大代表和紀檢人員監督整個搖號過程。將選擇鑒定機構的全部過程置于陽光之下,展示了法院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相關工作報道在《人民法院報》發表。今年1-9月,該院已在市級以上媒體發表宣傳文章200余篇,其中國家級媒體28篇,邀請代表旁聽庭審等工作報道在多家電視臺播出。

 

去年起,該院自定期舉行“法院開放日”活動,邀請學校、社區、公司、部隊官兵等各界人士參觀法院,為群眾打開了解法院的窗口,同時搭建了一個法院與群眾交流互動的平臺,開放活動贏得了群眾的普遍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