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在能動司法過程中服務大局
作者:婁銀生 潘 瑛 潘志明 陳 祥 郭 ? 發布時間:2010-09-28 瀏覽次數:1211
把司法的過程當成服務大局的過程,不僅是一個世界觀的問題,也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同時還是當前人民法院最關鍵、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江蘇省蘇州市各基層法院近年來貼近大局、融入大局、服務大局,把為加快經濟轉變發展方式服務作為重要政治責任,進一步提高了司法能力和工作水平。
張家港——探索“能動”上的“道道”
“能動司法是新形勢下人民法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必然選擇。”這是去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在江蘇省調研后提出的權威論點。能動司法首先在江蘇提出,作為基層法院,張家港市人民法院主動探索“能動”上的“道道”。
能動就是主動
“大潤發在大陸地區開了100多家大賣場,由于法院主動介入并積極提供服務而得以順利開業的這是第一家。”這是臺灣潤泰集團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中國區發展部總經理洪萬康在大潤發張家港塘橋店開業答謝會上的致辭。
張家港市紅心商貿有限公司投資人黃某因涉嫌經濟犯罪,造成紅心商貿名下的紅心大賣場建設工程停頓。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后,張家港法院及時委托評估機構對紅心商貿在建廠房和土地使用權進行了評估,雖然估價9000余萬元,但拍賣變現只值3000萬元左右,遠不足償還債務,而且爛尾樓工程對塘橋新區建設也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張家港法院主動與地方黨委、政府溝通,迅速召集債權人協商,不到兩周時間,法院即制訂了引進資金續建在建工程,積極爭取投資項目的方案,得到全體債權人的認可。
緊接著,張家港法院及時與潤泰集團取得聯系,通報情況,并邀請潤泰集團中國區發展部總經理來實地考察,積極爭取潤泰集團投資項目重新入駐。經過多方協商、多次談判,潤泰集團同意在工程符合條件的前提下重新簽訂租賃合約。去年8月下旬,續建工程全面完工。去年9月2日,潤泰集團與張家港市紅心商貿有限公司破產管理人簽訂了租賃合約,租賃期限20年。去年12月30日,大潤發對外營業,成為該公司華東地區最大的賣場,還為當地解決了1200人的就業崗位。
能動就是推動
金融危機給實體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個別企業由于經營失策和諸多原因導致破產倒閉。張家港法院盡可能整合、優化資產,妥善處理好“依法終結與最大限度維護債權人利益、依法破產與保護職工合法權益”兩大關系,創新的思路為特殊環境下的企業喚回了新的生機。
市飛騰集團有限公司系集體改制企業,其生產的鋁塑板已具備一定的市場信譽和客戶資源。但由于飛騰公司在其他項目上的投資出現嚴重問題,企業最終面臨破產。為此,法院向地方黨委、政府提出了尋找有一定信譽和前景的企業接管鋁塑板生產的建議,并得到了支持。經黨委、政府和債權人一致選定的接管企業現已正式接手,接管方根據產業現狀,在破產資產不減少的情況下追加投資2000萬元,在原地擴建廠房,對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提高設備檔次,申請國家專利,并回聘了100多名職工,從而穩定了破產企業職工的情緒,也為原有的鋁塑板生產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能動就是聯動
在創新制度、手段和思路的同時,張家港法院不斷豐富司法指導服務企業的工作形式,通過走訪企業、現場指導、接受咨詢、召開座談會、舉辦法律培訓、寄送典型案例、編報工作信息、提出司法建議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確保司法指導服務企業工作取得實效。
在司法服務企業活動過程中,張家港法院積極為企業提供預防、調控和化解法律風險的“錦囊妙計”,幫助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在發揮自身職能的同時,張家港法院注重發展橫向聯絡,加強部門協作,為企業發展培育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張家港法院與塘橋鎮結對共建“和諧鄉鎮”,并在南豐、大新等地設立了7個巡回審判法庭,注重加強與政法部門、基層組織的協調互動,有力提升了糾紛解決的效率。全院新收案件的增幅由去年上半年的34.29%,逐步回落到去年年末的9%,共建機制取得了預期成效。去年9月,樂余法庭與南豐鎮永聯村簽訂結對共建協議,設立全省首家“駐村法官工作室”,法庭派出法官每周兩天駐村工作,協助村級組織做好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有效實現了基層法庭與農村自治組織之間的優勢互補。
吳江——法正人和樂居鄉
吳江市委提出,把“樂居吳江”作為未來城市的發展定位后,作為這座城市的護航者,吳江市人民法院堅持能動司法,實踐司法為民。一年多來,該院與138家企業結成聯系點,向全市2000多家企業發放風險提示書,利用和諧共建平臺妥善解決了250件有可能轉化為訴訟的矛盾糾紛,為維護社會穩定、保障民生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司法保障,也為做好“樂居”這篇大文章打好法治框架。
法治環境下的城市魅力
吳江的法治建設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而作為審判機關,在優化發展環境、打造法治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多面手的形象。她是鐵面無私的“包青天”,以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為手段,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她是“和事老”,總會想盡一切辦法調解百姓的矛盾糾紛,讓案件取得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雙贏;她又是“調和劑”,常運用多種方式尋求多元化解決行政爭議的途徑和方法,理順最難處理的官民關系;她還是“保心丸”,以創新的執行方法,構建聯動的執行網絡對“老賴”形成威懾力,維護百姓的合法權益。
法律服務下的重獲新生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吳江新亞噴氣織造公司負債近2個億,資不抵債的困境讓公司進退兩難,法院的介入讓公司通過資產重組和股權轉讓等方式奇跡般地重獲了新生。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全靠吳江法院的法律幫助,給我們這些危機中的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構建屬于吳江的“樂居城市”,打造一個讓企業家充滿更大投資熱情的投資環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吳江法院積極探索特色服務手段,為地方企業排憂解難。以開展“傾聽企業呼聲、服務企業發展”活動為抓手,開通熱線電話、開設專題輔導,用一項項暖企措施幫助困難企業度過經濟寒冬。目前,針對吳江地區臺商聚集的特點,該院又出臺《依法服務臺商企業的實施意見》,不斷提高依法服務水平。吳江法院服務大局、服務地方企業的水平正跟隨樂居建設的步伐逐步提高。
法治意識下的城市品位
記者在吳江法院采訪時看到,很多退休的老年人常會來法院旁聽庭審,他們主動告訴筆者:“我們現在就愛多吸收點法律知識,這讓我們感覺很踏實,維護起自己的合法權益來也有理有據。”
樂居吳江建設,最主要是“樂”在素質的提高,其中市民法治意識的提高是最顯著的特征之一,而這又與執法機關的法治宣傳密不可分。吳江法院在履行審判職責的同時,還主動延伸審判職能,積極開展普法宣傳。他們主動走上街頭,為市民提供咨詢、解答疑難;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被害單位等不同對象旁聽庭審,宣傳公正高效的司法制度;走進學校、社區、農村、企業、機關、單位等社會大家庭,提供優質的法律輔導和服務;緊抓“和諧共建”活動的契機,利用內容豐富的展板巡回宣傳和諧理念、法治觀念。
昆山——助推“制造”向“創造”轉型
江蘇昆山,經濟高度國際化的開放型城市。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在這里創辦了3500多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200億美元,昆山已經成為國際資本投入的高密度地區、外商投資產出的高回報地區和經濟發展的高增長地區之一。面對經濟發展的高增長,昆山市人民法院時刻注意找準服務大局的結合點和切入點,積極能動司法,助推“昆山制造”向“昆山創造”轉型。
多措力推轉型成功
針對昆山經濟的發展已進入一個產業轉型升級階段,昆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從“昆山制造”向“昆山創造”轉型的要求,怎樣更好地為這一轉型提供優質的服務,昆山法院黨組積極爭取,在第一時間獲得知識產權案件審判權——為產業轉型升級搭建知識產權立體司法保護。為做好昆山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昆山法院做了廣泛的宣傳和精心策劃:在《昆山日報》開辟專欄,定期發布知識產權案例、知識問答等及新近的法律法規;專設了咨詢窗口,公布了熱線電話,接待各方有關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來訪咨詢;邀請專家教授分別舉辦了“專利糾紛訴訟程序及解決方法”、“當前企業中軟件著作權和商標權等問題的司法解決途徑”以及“著作權保護的相關法律知識”等不同主題的法律講座;結合審判實踐,以庭審觀摩、宣傳板巡回展出等形式的廣泛宣傳,獲得企業界及市民的廣泛好評。
全面提供法律服務
為了使服務更有針對性,昆山法院還在4家當地頗有影響的民企、臺企建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聯系點”,通過指定法官、設立工作指導站、定期召開聯系點單位座談會等活動,以點帶面,不斷擴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輻射范圍。今年以來,昆山法院還緊緊圍繞昆山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工作要求,先后走訪了在中國服務鏈最全的華道數據處理(蘇州)有限公司、歐洲最大的管理咨詢機構在昆山落戶的凱捷集團等十幾家服務外包企業后,深入分析昆山服務外包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積極配合市政府研究制定了規范性文件,為推動昆山服務外包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務。從率先在波力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建立第一家外資企業調解委員會、幫助企業啟動內部機制增強糾紛解決能力,到與信益陶瓷(中國)有限公司開展精神文明共建、指導企業依法誠信生產經營,再到連續聘請三屆56名臺灣商人為司法聯絡員、開展定期定向法律服務等一系列活動,昆山法院不斷創新理念,積極為外向型經濟提供全面而動態的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