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敦厚、和藹可親,這是南通市港閘區(qū)法院法官張善華給人的最深印象。近年來,他曾獲得過“南通市十佳法官”、“南通市優(yōu)秀調解能手”、“江蘇省優(yōu)秀法官”,被南通市法院記個人三等功,被省高院記個人二等功各一次。20101-7月,他審理道路交通事故賠償案件159件,調撤率100%,且無一上訪、申訴。

 

他對法律充滿了熱愛

 

這位辦案行家里手,十四年前還只是一名食品廠技術人員。懷著對法律職業(yè)的滿腔熱情,1995年,他通過招考進入了法院。20067月,張善華從刑庭調到民一庭,主要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2007年至2009年間,他共辦理了617件道賠案件,其中調解516件,撤訴65件,調撤率94.2%,在全市法院系統獨占鰲頭。20101-7月,他再次刷新了自己的調解記錄,道賠案件零判決!

 

說起張善華的調解本事,不管是當事人、律師,還是領導、同事,無不交口稱贊。經常有同行向張善華討教調解經驗,但他總是謙虛地笑笑:“沒啥經驗,只是多用點心罷了。”

大家都知道,道賠案件的當事人情緒對抗激烈,法律適用錯綜復雜,調查取證難度重重,是誰都不愿意接手的“燙手山芋”。剛接手此類案件的張善華,也時常不知所措,調解一次次失敗。為此他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別人下班了,他還在面對著一本本卷宗,沉下心來細細琢磨,還在翻著厚厚的法律法規(guī),仔細鉆研。漸漸地,他審理起這類案件也就得心應手了,自身調解能力也隨之不斷提升。

 

他從不放棄每一個調解機會

 

交通事故中肇事車輛是外地的不在少數,一些外地的保險公司常常不派人參加庭審,為了提高調解率,他就變法庭調解為電話調解、傳真調解、上門調解。通過電話與對方協商調解方案、達成協議后采用傳真方式簽字確認,或者主動上門調解。

 

一起交通事故死亡賠償案件,死者家屬從山東萊州來到南通參加庭審,而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直屬支公司沒有派人參加庭審。張善華便與其上級公司上海分公司理賠部經理取得聯系,起初該公司經理也不同意調解,后通過多次聯系,愿意就損失數額確定問題進行交流,但不同意承擔精神損害撫慰金。張善華就拿出相關法律規(guī)定向其耐心解釋,該公司經理覺得他講得有理有據,而且語氣很親切,便約他去上海調解。于是,張善華便約同死者家屬代表及原告、被告律師到上海調解。上海公司沒想到他真的會跑去上海調解,為此深受感動。在調解過程中,理賠部負責人相當配合,當即向領導請示,案件在半個小時內調解成功。各方當事人對調解結果非常滿意,死者家屬為此還專門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他把群眾當成貼心人

 

每一起交通事故賠償案件都凝聚著當事人熱切的期盼,關乎著當事人家庭的幸福,每當這時,張善華時常感受到自己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一起交通事故,原告愛女在事故中身亡,這給本來經濟困難的一個家庭又蒙上了一層陰影。在賠償問題上,原被告針鋒相對,毫不讓步,難以調解。張善華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情法并用,引導肇事司機和保險公司充分考慮原告家境困難又失去愛女的悲痛心情,然后對原告闡明有關立法精神,最后被告被張善華的真情調解打動,“張法官,我相信你,你說賠多少就賠多少吧!”案件順利達成調解協議,原告得到的損失賠償與其要求相差無幾,看著原告心靈的創(chuàng)傷得到些許慰藉,張善華一顆疲憊的心終于露出了微笑。

 

幾年來,張善華已記不清為多少受害人及時拿到了賠償款,記不清讓多少當事人重新握手言和,也記不清收到多少封感謝信、多少面錦旗,他用心追求的,是要讓每一起案件都能案結事了,讓每一個當事人都能感受到法官的公正、廉潔、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