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大作為
作者:盧愛國 發布時間:2011-09-19 瀏覽次數:1207
諫壁法庭位于鎮江市京口區的東大門,管轄兩個鄉鎮(現全部改為街道)和一個工業園區,轄區人口11.3萬,轄區內高校多、大企業多。法庭工作人員少,連庭長在內只有6人;辦公條件簡陋,原辦公面積僅為600多平方米,2011年7月改擴建后面積才達到1080平方米,在全省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小法庭。就是這樣一家“小法庭”,卻成了轄區黨委政府的“坐上賓”,黨委政府遇到什么工作難題,首先想到的是法庭,黨委會和黨政聯席會主動邀請法庭領導參加,每年的新春慰問黨政領導第一站必定是到法庭,法庭改擴建后,轄區黨委政府還主動為法庭送來了全新的辦公桌椅。
是什么讓法庭引起轄區黨委政府的如此重視?在法庭庭長鄒永超看來,這是“有為才有位”的結果。近年來,諫壁法庭牢固樹立能動司法的工作理念,把大量工作時間放在“庭外”,隔三差五下基層,發現矛盾就地解決,成為轄區黨委政府發現矛盾隱患、處理棘手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的倚重力量。特別是在涉府、涉基層組織的案件中,法庭通過強化訴訟調解和非訴調解功能,兩年多時間內妥善處理和協助轄區黨委政府化解了31起矛盾尖銳糾紛,且無一件判決,無一件矛盾激化。這些糾紛的有效解決,不僅贏得了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雙滿意”,而且也間接引導了當地民風向著“多調解、少訴訟”的轉變,取得了法庭收案數量逐年下降的“意外收獲”。
深入基層調研,積極向轄區黨委政府建言獻策
除了不定期到基層開展專項調研外,法庭堅持利用好巡回辦案的間隙時間,開展走訪調研,與社區(村)負責人、調解主任、農民拉家常,全盤了解和掌握轄區內的矛盾隱患:轄區內象山鎮處于城郊結合部,拆遷面廣量大,與此相關的房屋確權、房屋買賣、房屋租賃、繼承析產類案件較多;諫壁鎮屬歷史重鎮,交通發達,外來人員多,大企業多,交通事故人身損害案件、土地承包案件、土地租賃等案件多;京口工業園是全區企業集中區,征地安置補償糾紛、企業勞資糾紛、勞動爭議糾紛多。針對轄區各地不同的情況和特點,法庭既研究分析案件的特點和差異,又注意總結共性規律,找出解決問題有效辦法,提高綜合治理、源頭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走訪調研中,法庭還發現農村土地承包糾紛、集體資產分配糾紛、村辦企業改制后的拆遷利益糾紛這三類問題在“兩鎮一區”均十分突出,涉及范圍廣,矛盾尖銳,存在大量的不穩定因素。為幫助轄區黨委政府及時消除矛盾隱患,法庭在深入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分別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和化解思路:針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法庭提出“規范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建立審查備案制度、制定規范性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承包糾紛的預警及調處機制”等四項建議;針對集體資產分配糾紛,法庭提出“建立公開透明的分配機制、按對集體資產貢獻大小分配資產”等建議;針對村辦企業改制后的拆遷利益糾紛,提出“完善改制工作辦法、公開透明操作、改制后的實際控制人拿出部分資金分給村民”等建議。這些建議由于契合轄區社情民意,合情合理,可操作性強,得到了轄區黨委政府的采納,絕大部分此類糾紛在黨委政府的主動解決下,得到了妥善處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近兩年來,法庭為轄區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意見和司法建議18件次。
堅持能動司法,主動為轄區黨委政府分憂解難
主動把法庭的工作融入轄區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積極作為,能動司法,通過訴前調解、訴訟調解,參與或協助轄區黨委政府化解了大量涉及面廣、矛盾尖銳的涉法糾紛。善于用群眾易懂的語言、易于接受的方法將法律、法理融于情理之中。以法明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減少化解矛盾糾紛的阻力,提高化解矛盾糾紛的效果。2005年,京口區因教育布局調整建設諫壁中心小學,諫壁鎮村民周某某、張某某夫婦的房屋被拆遷。后因政策調整原拆遷安置房停建,致周建林、張素珍無法按期回遷安置。之后又因安置房的房源及差價補貼等問題雙方分歧較大,回遷安置問題擱淺。在此期間周某某因車禍造成高位截癱,由于拆遷安置問題一直不能解決,張某某多次到市、區上訪,并將丈夫周某某丟在政府施壓,市、區政府及相關領導多次要求諫壁鎮盡快解決,有關部門也多次協調,但因雙方差距較大,數十次協商未果,矛盾十分尖銳。雖然案件還沒進入訴訟階段,但法庭了解情況后,還是主動介入,進行非訴調解,正、副庭長親自擔綱,在全面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堅持尊重歷史、兼顧現實;合情、合理、合法;不壓調、不強調、不和稀泥,以誠心換信任,以公正樹威信的原則,對當事人合理的要求,建議政府予以采納;對不合理的要求,從情、理、法三個方面進行耐心細致、深入淺出的分析、解釋和疏導,促使當事人理智、理性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諫壁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法庭的建議,先后三次召開黨委會、黨政聯席會聽取法庭的意見,當事人也對法庭認真負責、公正細致的作風心悅誠服。經過十余次調解,解決方案得到落實。不僅使困繞政府和當事人五年的糾紛得到圓滿解決,而且也贏得了當事人和諫壁鎮黨委政府的一致好評。對已經訴訟的案件,堅持多元調解,確保效果。諫壁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2010年區政府為民辦實事十大項目之一,承租期已滿的承租戶張某某、許某某因其補償要求得不到滿足,拒絕騰讓到期房屋,并多次到市區政府鬧訪,市、區、鎮相關部門多次做工作無效,影響了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的進行。案件訴訟到法庭后,鑒于案件的特殊性,以及當事人年事已高(分別為69和58歲)、情緒對抗激烈的情況,法庭經過認真研究,迅速制定三種調解方案,并將工作思路和調解方案與有關部門溝通,經過艱苦細致的工作,在較短時間內就化解了糾紛,保證了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順利進行,得到各方好評。法庭主動作為,為黨委政府排憂解難,贏得了轄區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轄區的諫壁鎮、象山鎮黨委政府、京口工業園區管工委在研究重大經濟工作、解決重點涉法問題時都主動與法庭溝通,征求意見。去年以來,法庭所在地的諫壁鎮黨委政府先后七次邀請法庭負責人列席黨委會和黨政聯席會。
構建聯動網絡,形成化解矛盾糾紛的合力
與“兩鎮一區”的各社區(村)簽定和諧共建協議,構建以法庭、鎮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司法所為中心,轄區全部社區和村參加的矛盾糾紛調解網絡。對涉府、涉基層組織案件,法庭主動與轄區各鎮矛盾調解中心、司法所及基層調解組織加強工作協調和配合,實行聯動工作機制,根據糾紛的具體情況,分別采取訴前調解、訴后委托調解、邀請調解、指導調解、共同調解等方式,多元化解,綜合施策,不但快速有效的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糾紛,為轄區黨委政府分了擔子,也促進了轄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