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來,你都給我一塊錢,讓我吃頓熱飯。我受過很多冷眼,在你這我看到了希望,我信任你。”這是信訪老人杜慶文的話語。“作為一名接訪員,只有真誠尊重每一位來訪群眾,才能對得起胸前的天平,對得起自己的職責。”陳玉浩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一元錢是不多,能買一碗熱粥,就是這晚熱粥溫暖了信訪人的心,讓當事人感到了法官的溫暖,看到了希望,消除了怨言。“只要有了待當事人如親人的態度,就會事事處處為當事人著想,千方百計替他們排憂解難。”陳玉浩心中,一直堅守著這個樸實的追求。看到這,我感動了,作為一名執行法官,也要有這種愛心來對待當事人,打官司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的,但不得以不得不走上法庭,由于“情”“法”在許多的情況下不能統一,當事人感到委屈心里不服,于是走上了信訪的道路。為了減少信訪,我認為執行法官在辦案時就應該向信訪接待員一樣用愛心和真誠來對待當事人,為其解釋法律的公平,解除當事人的怨氣。

 

一個“情”字,在接訪中,陳玉浩有著深刻的詮釋:“贍養案件有親情,鄰里糾紛有鄉情,交通事故有同情,離婚案件有舊情。只要喚起當事人的心中真情,所有的恩怨都可能煙消云散。”陳玉浩的詮釋很深刻,當事人之間有情,法官和當事人之間更要建立真情,這樣他才信任你,信任法律,相信法院,幾年的辦案經驗,在辦案中承辦法官資助當事人是常有的事,特別是申請人家庭困難,而被申請人又拒不履行且下落不明,承辦法官自掏腰包給幾百元甚至幾十元,就是一元的車費,申請人都會感動,都會理解,都不會走上信訪的道路。

 

“幫”困難群眾,體現為民情懷。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我們執行法官要胸懷大局,體察民情民意,能幫助解決的就要想辦法,出點子,不能解決的要聽取情況,做好解釋,切不可把群眾拒之門外,不要因為一件小事失了民心。執行法官要做好解決矛盾的滅火器,讓信訪群眾在執行環節就息訪。

 

“ 一元錢解決問題”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對人民群眾的真誠,是我們法官辦案的態度問題,只要我們執行法官都樹立向銅山法院執行徐健局長講的一樣,只要做到“五心”即“細心、耐心、愛心、專心、恒心”就一定能干好本職工作,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