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盡的人才紅利
作者:周陳華 發布時間:2014-10-14 瀏覽次數:2106
沐浴著改革的春風,激情豪邁的東臺法院人正向著新的目標昂首挺進:全國模范法院!他們的自信和底氣來自何方?學習型法院的構建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嚴謹厚重的學風讓該院享受著源源不盡的人才紅利。
坐而論道——周一審判業務集中學習
如今,在每周一上午,走進東臺法院的審判庭,都是空空如也,給人一種“冷冷清清”的感覺。往日的法槌聲不見了,法官都去哪兒了?
“通過上周四對魏某夫婦的強制執行,我認為,在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時要做到‘五個一’:轉變一個觀念,擬定一個預案,服從一人指揮,強化一個意識,作出一個總結……”
這是
這并不是一項應景性的動作,而是一個常態性的活動,就是今年年初該院推行的周一審判業務集中學習制度。該院明確要求,除了立案、信訪等部門適當調劑時間外,院各部門必須利用每周一上午的時間集中學習,內容涵蓋新頒布或新修訂的法律法規、最高院司法解釋、上級法院的指導性案例等“必選動作”和本部門審判實踐中的復雜疑難問題、突發性問題等“自選動作”。同時,該院倡導研判式學習、調研式學習以及其它自主性、多樣性的學習形式,并要求做好相關的臺賬資料,監察室定期檢查通報。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周一審判業務集中學習讓大家有了一個交流切磋的平臺,可以將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財富,一舉多得。這就是花在磨刀上的時間!”周一審判業務集中學習制度受到了全院干警的普遍歡迎。
格物致知——大興調研之風
今年6月,捷報傳來。東臺法院梅開二度,青年法官丁惠承辦的一起“鹽城市奧康食品有限公司東臺分公司訴東臺工商局食品虛假標注欺詐消費者案”的裁判案例被刊登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4年第6期。
管中窺豹。該院的調研工作已經連續數年在鹽城中院對基層法院的年度考評中位居第一名。僅2013年,該院就在省級以上載體發表論文、案例評析、調查報告等70余篇。
寒不累時則霜不降;溫不兼日則冰不釋。探尋光環背后的秘密,歸根到底還是八個字——勤學苦練、厚積善悟。這是周宏院長去年上任伊始對全院干警提出的明確要求,他說:“文字工作是一項基礎性工程,對提升干警的文字功底、思辨能力、業務水平會起到綱舉目張的功效。”
為營造出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該院根據專業、學歷、年齡等不同因素給干警制定了相應的調研任務,并成為了評優評先、競爭上崗的“敲門磚”。否則,堅決實施“一票否決”。
此外,該院還加大了保障力度。撥付專門資金購置書籍,不斷充實法官書屋,并定期向干警開放。利用東亭法官講壇、青年法官研究會、午后30分等平臺,邀請專家學者、上級領導、資深法官進行專業輔導。與浙江大學等知名學府合作,舉辦干警素能提升培訓班,教授國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等內容,提升干警的綜合素養。
學以致用——執法辦案是最終落腳點
“今天的觀摩庭,不僅主審的小法官做到了程序嚴謹流暢,處置問題沉著冷靜,其他的預備法官也是見仁見智,觀點獨到,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水流千里終歸大海。法官再深的理論功底歸根到底還是要應用到執法辦案的廣闊天地中去。該院始終秉承學以致用的理念,將碩果累累的調研成果以司法建議、通報案例、問題匯編等形式應用到實踐中去。
去年年底,面對近年來企業間聯保貸款運行模式可能產生的近億元的收貸風險,該院民二庭立即著手調研,撰寫了《全市聯保貸款糾紛情況的調查報告》,并發出了司法建議,為全市金融行業健康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被業內人士譽為“一紙建議抵萬金”。據統計,2013年以來,該院發出的37條司法建議已有26條被采納或回應,轉化率超過七成。
值得一提的,該院在強化審判管理的過程中也探索出了自身的特色工作做法:發改案件研判機制,即:每季度對上季度被中級法院改判、發回重審的案件由審委會召開專門會議進行討論,并最終編寫出詳細解讀的通報案例,供全院學習借鑒。
受益于司法理論和實踐的良性互動,今年1-9月份,該院就已辦結各類案件6660件,調解率同比上升一成以上,而上訴、信訪、被發改案件數量同比都有大幅下降。該院也多次被表彰為“鹽城市十佳學習型機關”、“涉訴信訪實質性化解工作先進集體”、“全市基層法院雙考雙評先進法院”,并于今年再次被省高院榮記集體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