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月中,數秋月最清澈,而中秋節的月亮則是一年中是最圓最亮的。夜幕降臨,明月初升。月光如瀑,整個村子沐浴在這萬道銀絲之中,如詩如畫。中秋節的晚上,全家人照例是要在院子里賞月的。每年中秋,月亮剛剛升起,奶奶便把飯桌放在院子中央,月餅放在飯桌的中間,月餅周圍擺上剛剛炒好的幾道時令蔬菜,桌邊上再放上一些甜點,晚飯便可以開始了。這一餐是團圓餐,爺爺通常都會格外開恩,全家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可以喝酒。我第一次喝酒應該就是在中秋晚餐的桌上,那時只有四五歲罷,因為每次看到爺爺喝酒都很陶醉的樣子,就以為酒很好喝,于是端起酒杯就滿滿地喝了一大口。那可是地地道道的辣酒啊,一口酒下去,立刻就覺得喉嚨里像著火一樣, 嗆得我鼻涕眼淚直流。自那以后,再看到爺爺喝酒,我就非常同情,也有更多的不解,這么難喝的酒,爺爺為什么還要喝呢?當然,除了喝酒,中秋晚餐最重要的還是賞月。但也好像沒有什么主題,不像紅樓夢里描述的那樣賦詞或作詩,就是一家人邊吃飯邊聽爺爺講那過去的事情。爺爺的爺爺是秀才,三次去考舉人卻因為種種原因而未中,后來就在家鄉開了一所私塾。爺爺的父親也是飽讀詩書的。可是,爺爺小的時候卻由于經歷了戰亂,沒有上過學,所以也不識字,青年時期便到南京的一家伐木廠做了一名伐木工人。后來,解放了,爺爺便回家鄉當了大隊長、治保主任。爺爺每次講這些事情都會唏噓感慨良久。我抬頭望著明月,心里想著世間之人所經歷的故事,月亮是否也會有所感知呢?

 

賞月歸賞月,農活還是要繼續干的。每年秋季都是收獲玉米的季節。那時,收玉米全是純人工的,從玉米秸上掰下玉米棒,用板車拉到場上,剝去玉米皮,攤在場上晾曬,然后再搓下玉米粒,繼續暴曬,完全曬干后入倉。每年中秋節的時候,收玉米的工作大概都是進展到了搓玉米的環節。所以,每年的賞月晚餐結束,全家人又要到場上去搓玉米。大人們聊著家長里短,我則不時抬頭望著月亮。月亮好大好圓呀,我隱約看見了月亮上的嫦娥姐姐和她身邊的玉兔。這個時候,嫦娥姐姐在做什么呢?

 

夜漸深了,露漸重了,整個村莊慢慢安靜了下來,遠處偶爾傳來幾聲嬰兒的啼哭及狗的吠叫。我有點困了,母親讓我先回家睡覺。大人們還要繼續搓,趁著天氣晴好,趕緊搓好曬干收起來。我一個人走在月光下的鄉間小路上,路兩旁樹影婆娑,村里一排排低矮的房屋在月光下顯得靜謐深邃。躺在床上,依然可以看到窗外的明月,卻已不似先前那般明亮。難道月亮也困了?這樣想著便進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