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為陽光司法打開一扇窗
作者:孫彩萍 翟 敏 發布時間:2014-08-12 瀏覽次數:1057
近年來,鎮江兩級法院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將人大對法院的監督評議作為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加強自身建設的有力抓手,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監督職能,為陽光司法打開一扇窗,主動接受監督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延伸和拓展。
人大代表“見證”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形式很好,通過媒體架起法院與群眾溝通的橋梁,擴大審判工作的知曉度。”今年4月,應邀參加全市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新聞發布會的省人大代表陸鳴崗給法院工作“點贊”。
今年以來,鎮江中院針對社會熱點,主動設置議題,先后就知識產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打擊毒品犯罪”等內容,結合典型案例,召開新聞發布會,先后邀請省、市、區人大代表128人次參加新聞發布會,為代表們準備好新聞發布會背景材料,及時收集、整理、反饋代表意見和建議,以滿足人大代表對司法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表達權需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人大代表們對法官在發布會上表現出的良好精神風貌和職業素養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此舉增進了對法院以及法官工作的認知,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履行監督職責。代表們還表示將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呼吁社會各界關注審判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在全社會形成支持公正司法的合力。
司法公開引發陽光效應
7月16日,丹陽市人大代表郭曉燕第一次走進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好奇地點擊著互聯網上法院的案件查詢系統,觀看庭審直播錄像和裁判文書。當她得知該院今年辦案數同比增長9.96%的時候,不禁感慨地說:“第一次直接與法院打交道,我感覺到法官工作壓力大、工作強度高,確實不容易。今后會更加支持法院的工作,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職責。”
“旁聽庭審不是‘作秀’,而是實實在在的監督。”省人大代表何春華認為,旁聽庭審不僅能讓人大代表對法官的日常業務工作有一個最直接的了解,而且能將在旁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法官面對面地交換意見,從而促進審判質量不斷提高,對公正司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讓我們的庭審置于更多的公眾監督下,對我們法官來說也是無形的壓力。”丁卯法庭庭長吳茜表示,將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其他公眾對庭審提出的評議意見,采取積極措施切實加以改進和提高,使每一項審判活動都能真正經得起檢驗和推敲”。
專項評議帶來雙贏效果
“潤州法院的殘疾人訴訟服務聯絡站和無障礙法庭,為全省首家,對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和整個社會的穩定起到很大的作用。”作為法院的特邀監督員,市人大代表、市殘聯理事長印明對潤州法院工作主動提出表揚。該院在全區27個政府工作部門、垂直管理部門和“兩院”效能建設的測評,連續三年排名第一,被評為2011至2013年度機關效能建設人民滿意優秀單位。今年5月底,區人大再次專題對司法便民工作進行了評議,看到該院訴訟服務中心擴容和執行指揮中心即將竣工后,副主任羅秀龍用了“新典型、新亮點、新氣象”來評價。
今年6月,揚中法院院長湯國生深入基層人大代表,“面對面”答復人大代表對法院執行工作提出的議案。而在該院開展的涉民生案件專項執行中,該院主動邀請市人大代表、優秀調解員、八橋鎮紅光村黨委書記傅德利協助執行,通過他的勸導,一起發生在村民之間的借貸案件圓滿執結。老傅所期待的建立法院和代表聯動協作的工作機制,為破解“執行難”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2013年以來,中院還在市人大常委會首次“試水”,在對法院開展“公正司法專項評議”活動中被評為優秀單位。開發區法院新區人大工委開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專項評議工作中名列12家單位之首,丹徒法院連續兩年被丹徒區人大常委會表彰為效能建設優勝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