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劍出鞘
作者:王國亮 楊進 發布時間:2014-07-08 瀏覽次數:2096
6月份以來,77名“老賴”的基本信息通過新聞發布會、傳統媒體予以曝光,并利用該院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自有媒體,以及在城區人流量充沛的市民廣場利用LED電子顯示屏公示、到失信人所在地張貼等形式,持續向社會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以上只是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縮影。今年以來,為嚴厲打擊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被執行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升執行辦案質效,該院加強和規范執行工作,全力破解執行難,取得了明顯成效。1—6月份,共執結案件1078件,執結率為43.39%,標的額9840余萬元。
規范執行促公正廉潔
“只有保證內部執行行為規范,才能為執行工作公平公正奠定堅實的基礎。”該院分管執行工作的副院長張桂林如是說。
年初,該院根據省高院的要求,成立執行指揮中心,并以此為契機,從執行立案到執行實施直至結案歸檔,建立了一整套規范的管理流程,確保執行工作高效、規范運行。一是規范執行案件立案。所有執行案件的立案,必須以生效法律文書為依據,在法律文書尚未送達,僅根據一方當事人申請不予立案;二是強化財產查控留痕。案件執行中,要求財產調查過程和結果必須如實詳細記入執行日志,相關材料入卷歸檔;三是嚴格執行結案制度。要求執行干警必須做實、做全、做細相關手續,凡是不按省高院《關于執行實施案件結案工作的規定》要求的,一律不能報請批準終結,堅決糾正和杜絕消極執行的現象;四是完善執行款收支管理。對執行款收繳、登記、核算、分解、支付等環節建立臺賬,并由財務部門每日對執行款收取、發還情況上網公布,從源頭上防止執行人員挪用、滯留、貪污等現象的發生;五是嚴格執行紀律。要求從院領導到一般干警,禁止插手過問他人辦理的執行案件,杜絕內部說情、干擾執行、通風報信、泄露執行秘密等情形發生。
公開執行贏群眾滿意
為了讓社會正確認識、理解和支持執行工作,姜堰法院采取多種形式公開執行過程,贏得了當事人的尊重和廣大群眾的滿意。
在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前,該院極力與申請執行人做好法律釋明工作,讓當事人提前預知被執行人難以查找或無履行能力導致的執行不能風險,合理調整心理預期;執行過程中實行進程告知制度,對案件進展情況和執行措施的實施情況,及時與當事人溝通,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針對部分當事人矛盾尖銳、抵觸情緒大、社會影響廣泛的“骨頭”執行案,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各鎮區人民調解員、執行聯絡員信息資源豐富,聯系群眾密切,社會信任度高的優勢,主動邀請他們參與案件的執行工作;規范聽證原則、聽證范圍和聽證程序,將執行異議審查案件全部公開聽證,確保異議審查的公開、公正;對所有的被執行人財產,全部在淘寶網上進行拍賣,上半年共在網上拍賣執行財產11件,其中有1件31次出價,實現了拍賣財產的價格最大化。執行過程全公開,有效化解了群眾對“執行難”的抱怨情緒,
尤其是反映執行程序不夠透明的信訪問題大幅減少,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個百分點,且沒有發生一起越級信訪案件。
強制執行樹司法權威
今年以來,該院共組織開展了12次集中清案專項行動;對拒不申報財產、拒不履行、抗拒執行的69名被執行人采取了拘傳、拘留措施,同時,一律將司法拘留裁定書放大后及時張貼到他們所在的鎮村,予以信用懲戒;對非法轉移、隱匿財產的14名被執行人的住所依法進行了搜查;對11個違法單位和個人罰款近130萬元;對77名“老賴”采取公開曝光、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費,在強大的法律威懾下,已有8名被執行人在親友的提醒規勸下主動履行了義務。如今,在社會中初步形成了被執行人自動履行、不能不履行、不履行將付出更大代價的威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