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波:弘揚“三實”精神向“全國優秀法院”邁進
作者:陳英波 發布時間:2008-05-30 瀏覽次數:2330
睢寧法院坐落于蘇北欠發達地區睢寧縣城的西北角。睢寧縣方圓7萬多平方千米,轄區16個鄉鎮130萬余人口。我院每年受理6000余件案件,大多是基層農村、農民之間的各類糾紛。近年來,睢寧法院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基層法院,為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平安、法治”睢寧建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我該院在工作中大力弘揚“三實”精神,實現了審判、執行和隊伍建設的全面和科學發展,2005?2007年連續三年取得了 “江蘇省優秀法院”的殊榮,為我院進一步爭創“全國優秀法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上成績的取得主要在于全院干警落實和追求“三實”精神,即:審判工作扎扎實實,審判作風樸樸實實,審判效果實實在在。
審判工作扎扎實實
基層法院的審判工作是最基礎性的工作,常言道:抓基層、打基礎。基層基礎工作最關鍵的體現一個“實”字。就是要把基層審判工作做扎實,為此,我們注重從一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著力提高法官隊伍的素質,鼓勵干警參加在職深造和培訓教育。近年來,我們共招錄年輕干警31名,為法院工作補充了新鮮血液。為營造熱愛學習的氛圍,我們以打造學習性法院為載體,鼓勵干警自學和在職讀研,積極參加上級法院組織的各項業務培訓。目前,我院118名干警中,本科以上學歷占99%,其中研究生學歷的占15%,已經提前達到最高法院和省院關于加強隊伍建設學歷要求的比例。在審判實踐中,我們還開展了“庭審考評”、“案件剖析”、“法律文書評比”等競賽活動,全面鍛煉和增強了干警的業務技能。
二是走法官職業化改革之路,打造精英化法官隊伍。2005年7月,我院被省高院授予“法官職業化試點單位”,在職業化改革中,我們根據睢寧法院的實際情況,另辟蹊徑,實行法官助理選任制度,走“書記員→法官助理→見習法官→法官”之路,培養了一批精英法官,實行人員分類管理和考核,提高了全體干警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我院審判一線有法官38名,法官助理10名、執行法官助理10名,見習法官2名,助理制度的設置和實施,效能很好,使我院審判質效一直在一個健康狀態下運行。
三是加強審判管理,成立了審判管理辦公室。我院審判管理辦公室自成立以來,出臺了多項規定加強審判管理工作。按照省高院要求,我們制定了《案件質量評查實施辦法》、《院、庭長審判管理工作考核辦法》,并成立了案件質評小組開展專項評查,強化落實,嚴格獎懲。
四是提高案件質量,做到案結事了,從源頭上減少涉訴信訪。今年1-4月,我院各項指標仍然走在全市前列,其中調解撤訴率87.44%、上訴率6.25%以及申訴、申請再審率等大部分指標都排在全市前列。案件質量的上升,對于我院其他工作的開展以及從源頭上效防和減少信訪的發生起到了積極作用。
審判作風樸樸實實
作風就是形象,就是力量,就是保證。老百姓、當事人對法官的態度,敬佩是法官的作風,不滿的也是作風。法院以怎樣的形象贏得當事人的認可和信賴,關鍵是審判人員的作風,而對于睢寧法院來講,審判作風尤為重要,因為審判工作的開展要求法官要有良好的審判作風,我們對要求“審判作風樸樸實實”。是因為我們基層法院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相比大城市來講,我們基層大部分老百姓的法律知識還是欠缺的,法律意識還是淡薄的,因此在審判工作過程中,過多的法言法語老百姓不一定能夠理解的了,這就要求我們法官用最樸實的方式做好訴訟告知、法律釋明等工作。具體來說,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推行全面訴訟告知,方便當事人打官司。我院立案庭大廳設有導訴臺,上面放有我院印發的訴前告知、訴訟風險提示等12份當事人訴訟告知手冊,在立案大廳和審判大廳,全天候播放便民訴訟指導。在訴訟前,我院要求案件承辦法官要引導當事人舉證,以便通過適當的法律程序到達訴訟的目的;在審理案件過程中,要求法官要做到耐心、細心,盡最大能力講法析理,堅持能調則調,實現案件的圓滿解決;在案件審理后,法官要做好判后答疑工作,并友情提示義務人及時按照法律文書履行義務,并提示權利人在法定期限內及時申請執行等內容。
二是開展“走進農村、走近農民”等系列活動。為了進一步轉變法官的審判作風,我們從3月份開展了“走進農村、走近農民”活動,干警們在這次活動中不僅體察了民情,了解了民疾,傾聽了民聲,為他們更準確地把握涉農案件的處理積累了經驗。同時在“跨越爭先,突破睢寧”的號召下,我還開展了爭創“星級法官”、“你執法、我評議”和 “雙爭雙創”等活動,全院干警統一思想,積極爭當“人民滿意政法單位”和“人民滿意政法衛士”。
審判效果實實在在
審判工作不是一家之言,也不是簡單通過審判質效就能檢驗的,當事人的感受和社會評價是一個比較具體的標準。睢寧法院在審判中是如何做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的呢?
老百姓來法院打官司,求的就是一個公平、公道、公正。案件沒有判決前,當事人和老百姓在自己的心里頭早就對這個案件有了一個判決結果,這就是老百姓感受。如果法官根據證據,依照法律對案件的判決與老百姓的感受一致,那么這樣的審判效果就好,就能做到案結事了;反之,即使案子結了,當事人不服,還要走申訴、上訴的渠道。所以審判效果就是要追求法律效果與社會的效果相統一,相一致,兩者必須兼顧,這需要法官出來具備法律知識、審判經驗,還要具備社情民意和大局意識,所以,對于一些敏感案件的審理,能夠達到兩個效果的統一是對審判人員綜合素質的考驗。我院黨組對審判工作提出的第三個要求就是:“審判效果實實在在”。我們受理的案件來源于老百姓,案子結了不能說明我們的工作做好了,只有案結事了,矛盾糾紛得到和諧調處才是我們的目的,那就是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最高院王勝俊院長說過:“法院要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還要考慮老百姓的感受。”
比如我院王集法庭近期審結的一個燒小麥的案子中,由于被告吸煙后大意扔下的煙頭使周圍84農戶的103畝小麥全部被燒,但是鑒于被告是過失且家境困難,即使判決了也難以執行。王集法庭法官邀請當事人所在地姚集鎮政府參與調解,最終該案達成調解協議,雙方都對結果表示滿意。
今年初,徐州全市法院系統開展了“爭創全國一流法院”活動,我院已經進入爭創“全國優秀法院”第三個年頭,我們全體干警有能力、有信心更有決心盡早實現“全國一流法院”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