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電視還沒有普極,因此,大家在晚上有的是空閑時間。我的母親愛看電影,打我記事的時候起,大多數的時間就是在父母親的帶領下“陪”看電影。只要有新片上映,母親是必看無疑,她從來都不舍得放棄一部影片,看到動情處,還會隨著主人命運的變化歡笑落淚。我的童年,自然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七十年代,交通并不發達,市里的環城公交車,就是著名的2路汽車。那時也沒有出租車,更談不上什么私家車了。如果誰家有一輛自行車,那可算得上貴重物品。看電影就要到影院去,老徐州可能都記得,著名的電影院主要有云龍電影院、新生電影院、東風電影院等主要的幾家。有的地方通車,有的地方還沒有車。許多時候,我們一家是要徒步去看電影的。

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母親又要帶我去看電影,聽說是新電影《京劇:野豬林》,我就有些不情愿。可是,母親并不再意我撅起的嘴,拉著我一路急走,我不情愿地跟在后面,幾乎是一路小跑,被母親拖到了電影院中。小時候,我根本不愛看京戲,那管它是什么國粹還是什么大戲。一句話要說半天,一件事都能從飯前唱到飯后,這就是我眼中的京戲,這就是我當時對京戲的認知。晚上看電影,小孩子愛打磕睡,特別是看這樣的電影,那真是苦不堪言。有一多半時間,我在母親的身邊呼呼大睡。有時睡醒了,就看上幾眼,知道林沖有個美貌如花的妻子被一小丑欺負,知道花和尚倒拔垂楊柳力大無比,就是看完京劇《野豬林》后最為重要的記憶。

“跑”著去看電影可能還是小事。小時候,頂害怕看反特影片,比如《霧都茫茫》、《黑三角》、《405謀殺案》《徐秋影案件》等,看完后,有時睡覺還會做惡夢。大多數反特電影到如今我也只記得一些名字,因為大多數時間我或在睡覺,或是捂著臉躲過那些害怕的場景,因此,不知道完整的故事情節也就不足為奇了。記憶中,那時的反特片里,大多會有一個漂亮的女特務,混在好人中,不易被人察覺。但是,再狡猾的狐貍也逃不脫好獵手,最終,他們總會被公安局的叔叔捉拿歸案。

成年后,有一次與父母親談起這段記憶,母親哈哈笑了起來:那時的父母只知道不能把孩子單獨留在家中,那想過,小孩子愛不愛看京戲,也不曾想過,小孩害不害怕呢?其實,我還真要感謝母親的粗心與大意,讓我那么小、那么早,在有意無意間就接受了藝術的熏陶,接受了電影帶給我的早期教育。

回想起來,其實,我是快樂地看著電影,并在快樂地電影中健康地成長。上小學后,我特別喜愛看戰爭題材的影片,一部《地雷戰》我是逢演必看。而《南征北戰》中,解放軍吹響了沖鋒號,也會讓我與同學們一起吹呼雀躍。電影在我腦海中留下的印跡,是如此的生動、鮮活,如今,每每想起那些曾經深深打動我的電影,總是讓我在感慨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品味咀嚼。

一部好的電影就是良師、益友,就是一本優秀的教科書。《紅巖》中江竹筠的英烈與凜然,曾讓我為之深深的顫栗;小蘿卜頭閃閃發亮的黑眼睛,無論過了多少年,還在我心里忽閃著。從這部電影中,我了解了什么叫革命者,我也知道了什么叫作判徒。《洪湖赤衛隊》中韓英與娘的眼淚,深深打動了影院中的每一個人,那時的人們經常能夠感動。那時的好電影真是多啊,可是,那時候放影前無需召開新聞發部會,更無需眾演員群體做宣傳。

時光流轉,轉眼到了八十年代,電影首先在題材上有了新的突破。故事片、愛情片、喜劇片,一夜間就如春筍般長了起來。大多人都記得經典的故事片《廬山戀》,作為文革后國內第一部表現愛情的電影作品,《廬山戀》使兩位主角張瑜和郭凱敏一下子成為當時年輕人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影片獲得了當年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獎,張瑜榮獲金雞”“百花獎的雙料影后。同時,這部影片是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透過電影,我們已然感受了中國的變遷。
  大約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吧,電視終于登堂入室,走入了家庭。從那時起,我的母親無需再牽著我的手,到電影院去了。更多的晚間,她會在做完家務后,同父親一起看看電視,我正在上中學,她很反對我在電視前了。記不得從什么時候起,我就沒有陪母親看過電影了,也許是我真的長大了,也許是母親真的老了。她不太愛看現在的什么大片,《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大片播放的時候,我說電影中有大腕,去看吧,她不為所動,不知何時,我的母親不再樂意在晚上去趕場看電影了,她甚至說,那都是年青人愛看的電影。我上學的女兒說:“姥姥,讓我媽請客,別怕花錢”。其實,我知道,她那里是在意票價幾何。許多美好的記憶已經沉淀在歲月里,化成了她心中最難忘的記憶。

多么希望那一部部精彩的影片,會在每一個夜晚降臨的時候,永遠播放下去,我還能坐在母親身邊,陪著她哭,陪著她笑,就這樣,一直陪著她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