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清河法院在全市率先成立少年案件合議庭,1994年,設立獨立建制的少年綜合案件審判庭,專門審理未成年人犯罪及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少年庭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將未成年人維權作為工作重點,共審理民事、刑事、行政案件2000余件,無一件被上級法院發(fā)回改判,民事案件調(diào)解撤訴率達85%,刑附民調(diào)撤率達98%,無投訴和申請再審案件。

 

該院始終貫徹教育、感化、挽救、保護的方針,依法公正高效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涉及未成年人保護的民事、行政案件,堅持做好未成年人罪犯的教育、改造、矯正工作,積極開展庭后回訪和跟蹤幫教工作,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近年來,清河法院少年庭在實踐工作中逐漸摸索出“四個零”特色工作模式,即審判工作零距離、少年維權零障礙、社區(qū)學校零犯罪、幫教模式零死角。

 

審判工作零距離

 

針對少年案件的特點,清河法院少年庭在審判工作中始終堅持與未成年人“零距離”。

 

在立案環(huán)節(jié),開辟司法綠色通道,對涉少民事案件簡化審查程序、緩減免訴訟費、及時送達,今年以來,我院對涉少民事案件共減緩免訴訟費3萬余元。

 

在審理環(huán)節(jié),采取“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方法,刑事案件盡可能縮短案件審結(jié)周期,避免因?qū)徖頃r期過長造成未成年人心理壓力。對于涉少民事、行政案件,我們盡可能用8小時以外及休息日、節(jié)假日找未成年當事人談話、開庭,不影響他們學習。

 

在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樹立人性化執(zhí)行理念,做到“四不”:不到未成年人所在學校執(zhí)行,不面對未成年人朋友、同學執(zhí)行,不開警車執(zhí)行,無關人員在場不執(zhí)行。

 

此外我院還健全了少年審判陪審制度,從市、區(qū)婦聯(lián)、關工委、學校等單位聘請了綜合素質(zhì)、知識層次較高的同志擔任人民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審理涉少案件,充分發(fā)揮他們了解青少年心理、善于做青少年工作的作用。清河法院少年庭專門準備少年法庭,該法庭采用圓桌會議形式,將傳統(tǒng)的審判員、書記員、原被告及代理人分坐幾方的形式改為全部圍繞成圓桌,法官與未成年人同桌坐,拉近了原被告雙方的距離,消除了未成年人的緊張情緒。自2011年少年法庭使用以來,成功審理各類未成年人案件96件,真正實現(xiàn)了審判工作零距離。

 

目前,我院已初步形成了科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零距離”少年案件審判工作機制。

 

少年維權零障礙

 

院黨組高度重視少年審判工作,成立了以一把手院長任組長,分管院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青少年維權幫教工作領導小組,從而形成了以少年庭審判力量為龍頭,其他相關庭室分工負責、互相配合,全院參與的整體維權網(wǎng)絡,目前我院少年庭已形成少年維權“零障礙”機制。

 

由于成績突出,清河法院少年庭被共青團中央、最高法院命名為全國法院系統(tǒng)“優(yōu)秀青少年維權崗”, 被省“巾幗建功”活動領導小組授予“巾幗示范崗”,被省高院、團省委、省綜治辦授予“優(yōu)秀青少年維權崗”,被省、市法院確定為少年案件審判工作聯(lián)系點,多次被市、區(qū)關工委授予“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少年庭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將未成年人維權作為工作重點,此外,我們開通了維權熱線,并專門選任一名心理咨詢師,全程參與調(diào)查、判后教育、回訪幫教等環(huán)節(jié),加強與未成年人的溝通、對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導和教育。2009年以來,心理咨詢師共參與調(diào)查、回訪、教育未成年人85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全方位、多角度地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我院不斷擴大收案范圍,除審理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刑事案件外,還受理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民事、行政案件,讓法律的觸角盡其所能地向未成年人延伸。自少年庭成立以來,我院受理了涉及未成年人民事保護案件800余件,案由多為撫養(yǎng)類、損害賠償類、繼承析產(chǎn)類、債務類、探視類等。在辦理此類案件時,主辦法官都能設身處地為未成年人考慮,從程序到實體盡一切可能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在依法辦案的前提下,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始終以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出發(fā)點,深入細致地做調(diào)解工作,想方設法以調(diào)解方式解決糾紛。

 

社區(qū)學校零犯罪

 

在發(fā)揮審判職能維護青少年權益的同時,我院還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宣傳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與富強社區(qū)結(jié)對共創(chuàng)“零犯罪社區(qū)”活動,與淮安商校、第十中學、清河中學開展法制共建,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豐富宣傳形式,進一步擴大了維護青少年權益的效果,自“零犯罪”方案實施以來,該社區(qū)、學校均無一起犯罪發(fā)生。

 

架起溝通橋梁,讓法制走進校園。我院少年庭把消除青少年犯罪的隱患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法官們走進校園,開展各類法制教育活動,有2名同志被選為法制副校長及法制輔導員。少年庭成立以來,我院先后在19所中小學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45次,受教育師生達2萬余人。我院選擇典型青少年犯罪案件,組織在校學生來院旁聽案件審理,讓學生感受直觀的法制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法律意識,少年庭成立以來,共組織在校學生旁聽少年案件庭審22次,旁聽學生5000余人。此外,我院還積極幫助學校組織學生開展“青少年模擬法庭”,使得青少年能夠親身參與到審判中來,切實感受到法律的權威,真正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建立聯(lián)動機制,讓社會參與共建。我院先后與市區(qū)關工委、婦聯(lián)、團委等相關部門建立了青少年維權幫教網(wǎng)絡,我院還適時開展“青少年維權論壇”,組織緩刑犯及其家長、社區(qū)干部等到省少年管教所,就如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進行溝通和交流,積極與教育部門、關工委、團委、社區(qū)組織等部門協(xié)調(diào)配合,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法制活動。目前,我院已實現(xiàn)了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四個轉(zhuǎn)變”:由判后挽救向判前預防轉(zhuǎn)變;由學校教育向法庭、社區(qū)教育轉(zhuǎn)變;由法院教育向全社會整體聯(lián)動轉(zhuǎn)變;由臨時性活動向經(jīng)常性工作機制轉(zhuǎn)變,全方位構建起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新格局。

 

幫教活動零死角

 

在少年刑事審判中,我院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寓教于審、懲教結(jié)合,從庭審前、開庭審理階段、服刑期間到刑滿后,每一個階段都堅持幫教到位,爭取把握挽救失足少年最佳時機,著力挽救每一名未成年被告人,力爭實現(xiàn)少年幫教活動“零死角”

 

在庭前準備階段進行幫教,深挖犯罪根源。積極落實庭前社區(qū)調(diào)查制度,到目前為止共委托社區(qū)調(diào)查173206人。為掌握第一手資料,我們積極主動走訪學校、社區(qū),深入了解調(diào)查;在提審、傳喚被告人及送達起訴書時,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寬嚴相濟的政策教育,鼓勵他們爭取立功;

 

在開庭審理階段進行幫教,滲透親情感化。庭審中,法官精心組織公訴人、辯護律師、未成年人家長從不同的角度對被告人進行教育,用誠懇的態(tài)度,溫和的語氣,分析犯罪原因和社會危害性,喚起其良知,促使其悔悟。絕大多數(shù)未成年犯均能當庭表示懺悔,決心從新做人,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服刑期間進行幫教,彰顯司法關懷。每年中秋前我院都邀請關工委老領導、團委、婦聯(lián)、社區(qū)工作人員一起到省未成年人管教所為服刑人員送溫暖,贈送勵志類、教育類書籍、洗化用品,通過交流談心,組織觀看反映家鄉(xiāng)巨變的錄像,鼓勵他們好好改造,爭取早日走上社會,堅定了他們改造自我的信心、決心。對判處緩刑的少年,少年庭法官及時召集當?shù)嘏沙鏊⑸鐓^(qū)、和家長共同召開座談會,與派出所、社區(qū)負責人、學校和家長簽訂幫教協(xié)議。同時要求緩刑人員每季度向幫教法官交一份匯報材料,匯報學習及思想改造情況,使法官能夠及時采取相應的幫教措施。每季度組織一次集中回訪,采取座談會交流、邀請表現(xiàn)突出的個人和家長發(fā)言、法制講座,參觀蘇皖邊區(qū)政府舊址、周恩來紀念館等愛國主義基地,觀看紅色電影等多種形式,進行考察幫教。

 

在刑滿之后進行幫教,強化社會關愛。對刑滿釋放的少年及時跟蹤,宣傳法律知識,通過對一些真實事例的透徹分析,讓他們從心理感受刑事犯罪造成的社會危害性,深刻揭示犯罪行為的罪惡和罪過,警示他們吸取教訓,遵紀守法,讓他們痛改前非,遠離犯罪,歸于正途,健康成長。經(jīng)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們挽救了一批又一批的失足青少年。他們中,有的被評為行業(yè)先進,有的成為學雷鋒標兵,還有8名緩刑未成年人先后考上了南京財經(jīng)大學、揚州大學等各大專院校,成為社會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