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市委黨校組織縣、處班學員去浙江義烏市調研。通過參觀義烏小商品城,走訪一批明星企業和考察新農村建設示范點,雖然時間匆匆,但親眼目睹義烏的發展變化,的確令人稱奇。

自古以來,義烏人多地少、土地貧瘠、資源匱乏,可以說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甚至連地圖上都難以找到的小城,不沿“邊”,不靠“海”,不近“路”,不臨“江”,現在卻成為全國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采購基地:有5.8萬個經營攤位,41個行業、1900余個大類40多萬種商品在這里展貿交易,每天有20余萬客商,100多萬外來人口,10000多名常駐外商,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20多年前還是一個遠離都市、相對落后、自身沒有什么工業的農業小縣,如今正迅速成為國際性的商貿城市,在中國百強縣()中排行第12位,由國家商務部和浙江省政府主辦的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已經成為繼廣交會、華交會之后的全國第三大經貿類展會……義烏似乎在做“無中生有”的文章,具有“莫名其妙”的奧秘,但只要深入探究義烏“點石成金”之謎,我們就不難發現,創造“義烏傳奇”的精髓就在于義烏人解放思想、敢于創新。

首先,義烏人敢于創新發展市場的理念。26年前,當人們還在為姓“社”姓“資”問題辯論的時候、還在探討計劃經濟和商品經濟的時候,抑或還在摸索什么叫“市場”的時候,當時的義烏領導就率先解放思想,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反對因循守舊、本本主義,科學總結當地綿延數百年的“敲糖換雞毛”商業歷史傳統,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突破舊體制觀念的束縛,大膽提出了“四個允許”,即允許農民經商、允許從事長途販運、允許開放城鄉市場、允許多渠道競爭,果斷作出開放小商品市場的決策,充分激發了義烏濃厚的商業文化底蘊和義烏人獨特的創業精神,在社會上形成“義利并舉、工商皆本”的新觀念,營造了有利于人民群眾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盡管那時的義烏市場僅僅是倒騰“針頭線腦”的“馬路市場”、“大棚市場”,但是義烏人的觀念更新了,他們跳出計劃經濟窠臼去自謀生路,主動走向市場去參與市場競爭,勇于走南闖北去尋找商機,無所畏懼跨出國門去開拓國際市場。我們考察調研期間,聽到上至市領導下及基層村、組干部都一致認為義烏過去的發展,首先是人們思想解放、理念更新的結果,今后的發展,仍然要靠不斷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親耳聆聽義烏人的經驗介紹,我們不得不感嘆義烏人思想觀念上的先人一拍。

其次,義烏人敢于創新發展市場的機制。考察義烏發展的軌跡,我們感到另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建立了一整套適合義烏小商品市場乃至整個全市經濟發展的機制。一是堅持“興商建市”發展戰略從未動搖。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八任書記接力抓市場”,班子只當“流水兵”、市場才是“鐵營盤”,對于“興商建市”發展戰略一以貫之。歷屆黨委、政府遵循抓市場就是抓經濟的理念從未改變,致力于專業市場硬件提升、交易創新、功能拓展的工作從未停止,真正做到了工作圍繞市場轉、城市圍繞市場建、產業圍繞市場育,確保了發展戰略的連續性、穩定性;二是堅持在“有為”和“無為”之間找準自己的位置。義烏政府的“有為”,體現在市場的前期發展過程中,積極建設市場基礎設施,協調解決市場用地和資金信貸問題,推動硬件設施升級換代,增強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吸引力。隨著市場的發展,政府敏銳地把握市場發展的趨勢,及時引導市場向更高層次發展,帶領群眾走出一條“以商興工”之路,以小商品市場帶動工業發展,到形成具有很強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和產業鏈群,在市場化取向中不斷培育新的“資源”,從而使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檔次不斷提升,經營方式不斷創新。而政府的“無為”則體現在它主動實行“管辦分離”,政府部門及時退出市場主辦者的角色,組建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市場主辦者進行市場的硬件建設、配套服務、經營開發和物業管理,興建各類專業市場和專業街區。同時,政府通過對商城集團的控股,掌握市場建設的主動權,實施市場發展總體規劃,推進市場結構調整和合理布局,整合市場資源,提高市場整體競爭力。政府的主要精力則用于為市場交易活動提供穩定的、公正透明的、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和體制框架。正是由于政府把該管的堅決管住,該放的充分放開,服務意識強,形成了政企之間的良性互動,在政府科學地實施“有為”和“無為”之間,義烏市場得到了健康、快速的發展;三是堅持依法行政。義烏領導認為市場經濟說到底就是法治經濟。政府高度重視法治建設,依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使市場在規范運行中更具生命力和競爭力。如依法建立健全重點經營商品準入制度、經營戶主體信用記錄和懲罰制度、市場經營主體準入機制,強化案件查處制度。依法開展市場監管,強化市場內的監管網,鞏固群防群治的監督網,發展聯系打假的協作網,實行明碼標價和質量監督。依法規制市場交易,促進良好的市場交易秩序的形成,從而提高了經濟增長質量,增強了經濟競爭力,形成了義烏獨特的發展優勢和發展路徑。

總而言之,義烏的發展變化讓人震撼。我個人以為,學習義烏發展經驗最根本的就是要學習義烏人那種不斷解放思想、敢于創新的精神,緊密結合淮安的實際情況,努力走出一條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