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基層法院面臨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法官的身心健康問題日益凸現,一些法官已經出現精神憂郁、煩躁不安等心理不健康癥狀。亭湖法院結合自身實際,深入法官群體內部進行調研,初步分析了目前法官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并針對性提出了緩解法官壓力,調適法官心理的方法與對策。

一、目前法官群體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及其產生原因

1、法官工作負荷重,容易引發職業倦怠和消極應對情緒。當前人民法院,特別是基層法院法官的工作任務極其繁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法院的訴訟門檻不斷降低,人民群眾法制意識不斷增強,小額財產類糾紛及非財產類糾紛利害關系人大量選擇訴訟渠道解決,許多基層法院每年要受理七八千起案件。據統計,2008年第一季度亭湖法院各類案件的升幅同比增加90%以上,而法官人數卻嚴重不足,致使法官們工作負擔日益加重,各種不良情緒也逐漸滋生。

2、法官精神壓力加大,工作積極性受挫。首先,社會對法院和法官的期望過高。民眾對法院司法職能的過高期望,使法院令當事人息訴服判的難度越來越大,涉訴信訪已經成為困擾各級法院工作的一大難題,而涉訴信訪的多少也成了有關領導考量法院工作績效的重要指標。其次,法院內部對法官的不斷加壓。法院內部設立了嚴格的法官績效考評機制和制度約束機制,法官辦案數量的多少,質量的優劣,社會政治效果的好壞,案件的結案率、調撤率、上訴率、發改率、審理時限等各項指標如座座大山壓頭,使法官時刻處于緊張焦慮之中,身心難以放松,工作束手束腳,沒有活力也難有創舉。

3、法官工作性質的特殊性,使法官的社會活動受限。紀律制度的高要求和法官自身的約束性、自控性,決定了法官不敢也不愿隨意結交朋友,甚至如履薄冰,唯恐交友不慎,落入別人設下的金錢、名利甚至是色情的陷阱。一些法官甚至刻意規避與某些職業群體如律師等的交往或出入正常的社交場所,在生活中的束手束腳,使法官在緊張工作之后的疲憊身心得不到及時的舒緩和調節,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官的身心健康。

二、緩解法官壓力,調適法官心理的方法與對策

1、建立心理咨詢中心和心理咨詢熱線。建立心理咨詢中心,由專家門診來緩解法官內心的心理壓力,而因為某些原因不愿意直接面對面咨詢的,則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撥打心理咨詢熱線。

2、及時掌握法官思想動態,適時予以幫助調整。法院要時刻關注法官的思想狀況,做好法官的思想引導工作,尤其要注意在對法院內部人事改革、人員變動、法官職務晉升任免、崗位競聘等作出特別部署時法官的思想動態。要適時開設心理講座,凈化心理,開闊視野,疏導和排解法官因繁重的工作帶來的緊張情緒和壓郁煩惱。

3、大力弘揚先進,為法官樹立工作榜樣和精神路標。樹立一批法官身邊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先進典型,大力宣傳他們的事跡,提高他們的政治、經濟待遇,引導激勵法官以他們為榜樣拼搏進取、干事創業。

4、對擬任用法官進行心理素質測試。對于擬選進法官隊伍的人員應檢測其心理素質,測試不合格的,即使考試成績再高,也堅決不予錄用,確保法官專業素養的同時也保證法官有較高的心理素質。

5、營造健康和諧的法院文化。通過組織開展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書畫攝影大賽、棋牌比賽、歌唱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文體娛樂活動,引導法官在工作之余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從而改變不良心理、轉移不良情緒,培養法官豁達開朗的心胸,保持法官平靜愉快的心情。

6、建立法官休假休養制度。根據法院工作實際,制定法官年休假計劃,有系統有組織的安排法官休假,同時將公費休養作為對法官的一項激勵措施,利用年休假時間分期分批安排法官公費休養,緩解法官身心壓力。

7、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目前,基層法院的工作不僅要接受來自地方黨委、政府的評估考核,還要接受上級法院的考核。有些考核內容與審判工作的性質、規律不相符,如果僅以改判率、發回重審率論質量,以結案率、審理天數論效率等,將致使基層法院忙于應付,使法官身心俱疲。因此,如何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綜合考核評估體系,是值得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級法院認真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