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關于人民法院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幾點思考
作者:杜敏 發布時間:2014-05-27 瀏覽次數:1111
我院根據相城區委和蘇州市中院的部署,積極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認真學習了劉云山同志《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一文,對黨的群眾路線有了新的領會,收獲很大。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思想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三大法寶之一。我們黨始終把不斷實現人民利益作為全部奮斗的最高目標,與時俱進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順民意、得民心,90年來的奮斗歷程生動地說明,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人民法院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審判權,承擔著定分止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使命。司法是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案件不管標的額是巨是細、侵害的法益是大是小,對于具體案件的當事人來說,這都關系著切身利益,關系著公平正義。堅持群眾觀點、做好群眾工作,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是人民法院實現司法功能、推進司法事業科學發展的內在需要。
一、認真思考“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
劉云山同志提出,“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是新形勢下貫徹群眾路線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的重大課題。回答“為了誰”才能找準前進的目標方向;回答“依靠誰”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回答“我是誰”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確定位。弄清楚了這三個問題,才會知道我們制定的方針、政策、路線的目標指向、力量源泉和情感聯系,我們的工作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發展動力。
回答好“我是誰”,關鍵是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作為領導干部要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解決好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問題,更加牢固地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作為人民法官,要時刻謹記審判權是人民賦予的,審判工作的服務對象是人民,我們的事業源于人民的需要,我們的榮譽來自于嚴格依照人民意志的最高形式即憲法法律。
任何一個政黨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標和價值追求,為誰立命、為誰謀利始終是一個根本性、方向性的問題。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人民解放和幸福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融入到全部的奮斗實踐中。正因為這樣,我們黨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進力量。依法獨立公正高效行使審判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的根本要求,是人民法院對“為了誰”這個問題的最好回答。
成就偉大事業須有偉大力量。如果搞不清“依靠誰”,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社會理想也只能成為空想。毛澤東同志曾做過一個巧妙的比喻,將黨和人民的關系比作種子和土地的關系,我們到一個地方就要與當地的人民群眾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我們黨正是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在革命和建設的道路上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司法事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無論是法律制度的建立、完善與發展,還是司法人員素質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群眾智慧的滋養。
二、認真踐行群眾路線
2013年,我院收案數量暴漲,案多人少矛盾進一步加劇,全院干警凝心聚力、負重奮進,在辦案力量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結案總數和人均結案數均取得了較大增長。今年,我院將認真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增強干警做群眾工作的主動性,提高抵制“四風”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立學立改,務求實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1、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強化為民理念。“一切為了群眾”,是群眾路線的核心。新的歷史時期,人民法院必須牢固樹立為民司法的理念,法官要有愛民之心,法院要有為民之舉。要掌握群眾工作方法,學會從自己說了算的模式中走出來,以當事人“看得見”、“聽得懂”的方式工作,消除司法工作與人民群眾生活經驗之間的隔閡,拉近司法與群眾的距離。要努力完善各項便民利民舉措,繼續深化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積極推進網上訴訟服務,大力推行巡回審判、田間法庭等工作,著力減輕群眾訴累。要加強司法救助,對于那些生活上的確存在困難,而又確實需要借助司法手段來解決問題的當事人,要及時給予幫助。
2、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強化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審判工作的生命和靈魂。要牢固樹立公正意識,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對待雙方當事人。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公正辦理每起案件。要始終強調司法效率,強化“遲到的正義為非正義”的觀念。依法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強化訴調對接工作,探索構建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的新型審判團隊,不斷加快辦案節奏。大力開展清理積案工作,同時加強對案件審限執行情況的動態監控,不斷完善長期未結案件監管體系,防止前清后積。進一步修訂完善部門和干警業績考核辦法,對無理由超審限的案件制定更為嚴格的考核管理措施。
3、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強化司法能力。司法審判是一項專門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對法官的政治素質、法律素養、職業經驗、社會閱歷都有較高要求。要想成為一名讓群眾信服的法官,就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豐富自己,完善自我。要推進司法隊伍專業化建設,嚴格執行凡進必考制度,進一步完善司法隊伍的年齡、文化和專業結構。深化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加強教育培訓,完善崗位學習、崗位訓練、崗位競賽機制。開展“三評查”以及“四項能力”案件評比等活動,突出青年法官綜合能力培養,加大書記員培訓,著力提高法院干警整體素質。要積極促進司法大眾化,重視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司法需求,在司法裁判中兼顧事理、法理、情理的有機結合,努力做到法、理、情和諧統一。
4、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強化司法公開。只有讓群眾充分了解司法、參與司法,在司法過程中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司法判決才能經得起群眾的檢驗,才能贏得群眾信任。必須在訴前耐心傾聽人民群眾的訴求;訴訟中注重明法析理;判決書充分公開法官心證,說理透徹,讓人民群眾讀得懂、信得過。要積極推進陽光司法,著力打造司法公開網絡前沿平臺、“司法公開窗口”權威平臺以及司法宣傳等傳統平臺,全面推進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和執行信息公開。要高度重視12345蘇州陽光便民網絡論壇等網絡平臺的輿情處置,尊重媒體,善待媒體,自覺接受監督,將之作為聽取群眾意見,改進自身工作的重要渠道。
5、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強化廉潔自律。公正廉潔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線,也是人民法院履行職責的基礎。人民法官應當始終保持慎獨、慎微,經常認真檢查自己、反省自己,涵養崇高的職業操守和司法人格。要嚴于律己,始終堅守各項禁令規定,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不越雷池,干凈做人,保持清正廉潔。通過扎實有效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在廣大干警思想上牢固筑起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提升全體干警的“免疫力”。健全審委會和院庭長監督制度,突出“一崗雙責”,全方位監督重點崗位、重點環節、重大事項。弘揚廉政文化,堅持兼收并蓄、積極探索構建具有人民法院特色的廉政文化體系,引導干警自覺堅持廉潔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