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有6個人,3名審判員,3名書記員,但個個都是執法辦案的行家里手。他們奔波在方圓幾十里的轄區內,沖在矛盾糾紛的最前沿,成為鄉村最美麗的風景線。

 

他們就是東臺法院頭灶人民法庭的法官們。提到他們,轄區群眾總是豎起大拇指,夸贊他們好樣的!

 

愛當標桿的當家人

 

走進庭長黃穎的辦公室,墻壁上赫然掛著孔子的警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為當家人,黃穎常說,共產黨人要敢說向自己看齊,庭長良好的示范就是最好的管理,要用實際行動為全庭干警樹好標桿。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到的。他帶頭辦難案,年均辦案超百件。在他的帶領下,頭灶法庭連續三年被當地政府表彰為“綜合先進單位”。

 

去年124日,離馬年新年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轄區某加工企業的老總陳某憂心忡忡地來到法庭。他的廠子建成使用還不到一年,廠房就出現大面積裂痕,且保溫設備也有嚴重故障,幾近停產。他一紙訴狀,要求承建該企業的山東某建設公司賠償損失40萬元,并申請財產保全。

 

時間就是效益!辦完相關手續后,黃穎帶上書記員連夜趕往山東,果斷查封了該公司賬戶。途中,他突然接到一個表示要“意思意思”的電話。黃穎靈機一動,如果按照程序,還要鑒定、一審、二審,企業根本拖不起,便順勢提出要見該公司負責人。一見面,黃穎立即給他陳述事實,分析利害,終于說動了該負責人,但在賠償數額上還有分歧。在這節骨眼上,黃穎提出了由該建設公司進行修復,并適當補償5萬元的方案,很快得到雙方認可。書記員小劉目睹了全程,激動地說:“這就叫反彈琵琶吧。您這功力真牛!”“小劉,做一名好法官,就得既講原則,又用藝術,才能把當事人的利益維護好。”黃穎微笑地傳授著經驗。

 

閑不住的老領導

 

“大嫂子,老話說得好,多個朋友多盞燈,少個仇人少把刀。”炎炎夏日,汗水早已經濕透衣背,老法官來到田壟上,一邊擦拭著霧氣籠罩的鏡片,一邊對只顧埋頭收割菜籽的被告人李嬸喊道:“你和老趙就隔了條巷子,抬頭不見低頭見。天天見個仇人,心理舒服啊?再說,你們這代結仇,兒子孫子都受影響!一番鞭辟入里的話語終于促使李嬸和老趙坐到了調解桌前。

 

他叫王茂云,是在法院“服役”了30多年的老兵了。雖然早已從庭長的位上退下來,但已近花甲之年的他仍是閑不住,年均結案200多起,調解率達60%以上。談及自己的調解經,他提煉出一個八字箴言:以誠待人,以理服人。

 

這起人損糾紛的主角李嬸和老趙是對老鄰居。2002年時,李嬸家田邊的10幾棵玉米棒子被人掰了,下午又發現趙家人吃玉米棒子,便認定是他家偷的。結果,兩家小事變大,甚至紅白喜事都要相互拆臺。終于,在今年年初爆發了“全武行”,老趙因此受傷。

 

老庭長從兩家小孩都不相往來的事實入手,痛斥他們為瑣事斤斤計較的狹隘和偏執。繼而,結合自身在農村幾十年的經歷分析鄰里關系的重要性,談到深情處,他說:“咱們都老了,年輕人大都外出,村里人也是越來越少。咱們有什么理由為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結下幾代的仇恨?”李嬸和老趙紅了臉,也和了好。

 

不怕出洋相的小法官

 

當看到53名農戶的代表和農藥銷售公司簽訂了賠償協議,并一次性履行完畢,青年干警于志麗長吸了一口氣,靜靜地回味著這一個多月以來的五味雜陳。

 

“我們53戶人家,37畝地,損失近50萬元,你們就派倆小年輕過來?”當實地調查時,助理審判員于志麗和書記員金磊就遭到了原告們的冷遇。但小于的表現很快讓他們刮目相看。

 

她到韭菜大棚里實地勘察,向農戶了解種植面積、損失等情況。在得知農藥銷售公司承認是自己在用藥方面存在失誤才導致韭菜死亡的事實后,她在第一時間趕到該公司,進行了證據固定。當面對部分農戶不耐煩,甚至有想靠鬧事解決的情緒時,她又聯合人民調解員和村干部共同做工作,勸說大家理性維權。接著,她根據鑒定報告,結合今年韭菜的市場價格,讓農藥銷售公司盡快賠償,以恢復流失的信譽。同時,為讓農戶們盡快拿到賠償款,她又建議剔除韭菜已取得的收益和死亡后改種其它作物的收益,終于成功說服雙方以1500元每畝的標準達成協議。

 

“年輕人嘛,難免會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我們就是要不怕出洋相,用效果來說話!”小于在風雨中不斷成長,今年又被市政法委表彰為“十佳政法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