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名一線審判法官全年審結3510件案件,民商事案件調解撤訴率高達70.93%,刑事附帶民事案件調解率和自動履行率均逾97%,而案件上訴率為6.27%,發回、改判率僅為0.66%。全年信訪案件僅有23件,為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譜寫了一曲優美的和諧樂章。這就是江蘇省優秀法院睢寧法院。那么,和諧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去年十月,一名執行法官在執行案件通報會上反映,一些調解案件比判決案件的執行難度還大,這話引起了院長蔡可勇的高度重視,他立即安排專人調研,發現個別債務人惡意應訴,抱著假調解真逃債的目的,一方面與債權人討價還價,另一方面借機轉移財產或在調解書簽收后舉家外出來個人間蒸發。其實,一方不履行義務,對方申請執行,執行階段查明上述情形,法官中止執行合理合法,當事人也挑不出毛病。但該院院長蔡可勇認為依法官的良知:這種缺乏誠信的調解,不僅會損害當事人的利益,更會影響法院的形象,今年1月,參照最高院的相關規定,制定了《調解履行擔保實施辦法》,規定凡調解案件,債務人要提供相應的擔保,或由法院依法采取財產保全措施,該規定實施以來,共調解案件38件,期限屆滿的已全部履行,沒有一件進入執行程序。受到了當事人的好評。

細 

家住該縣王集鎮的小李是一位私營板材廠的老板。0510月,因業務往來與他人發生經濟糾紛,對方訴至法院法院后,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愉快的達成了限期履行協議,不料履行期限屆滿時,小李因出差去了外地沒有及時履行,對方懷疑小李的誠信便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當執行法官要求小李承擔執行費用時,小李來了怨氣“我沒有故意不履行,為何要承擔執行費用”,這不過是執行過程中一個小細節,然而就是這個小細節催生了該院一條新的便民措施,因為為它反映了大部分沒有打過官司的當事人面臨的共同問題,“與其讓法律觀念淡薄,履行意識差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不如法院多在細節上下工夫”院長蔡可勇如是說。去年3月《履行提示和逾期承擔不利后果告之書》隨之被應用,如今,它連同《訴訟風險提示》、《調解與判決成本核算》等成了訴訟中必不可少,正是這些細節決定了化解一個又一個干戈的成敗。

平 

老百姓鬧到法院的糾紛,大部分屬經處理未果的矛盾,解決不好,會影響社會和諧,而要妥善解決,法官的平等保護意識是關鍵之一。去年11月,福建省福州市袁某,以 本縣陳某為被告訴至該院,請求確認贈與行為無效。原來,前年9月,陳某駕貨車至福州,將上學途中的袁某撞成重傷。當地法院判決車主陳某賠償17萬元。陳某支付部分后,就將肇事車輛贈予他人,并辦理了轉移登記手續。債臺高筑的袁某,無奈之下,抱著一線希望來到人生地不熟的睢寧, 讓她沒想到的是該院受理后,承辦法官就對她說 “相信法院一定會讓你得到司法公正”,并隨即保全了該贈與車輛。法庭上,以為法官會偏向自己的陳某,見財產已被控制,最終放棄了僥幸心理,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今年1月,陳某如約將所欠賠償款17萬元履行完畢。也許陳某并非自愿,但他無法對平等橫加挑剔。

睢寧法院通過和諧創建,取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績。幾年來,該院有多名同志被記二等功、三等功,或被授予十佳法官、優秀辦案能手、先進個人等光榮稱號;05年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優秀人民法院。如今正沿著“爭創全國優秀法院”的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