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蘇州訊:浦老漢25萬元的養老金委托黃某買國債,最終卻被黃某去炒了股票虧了8萬,20061123蘇州市滄浪區人民法院判決黃某賠償8萬養老錢。而夕陽理財的困境也應被社會各屆引起重視。

25萬養老錢虧了8

60歲的浦老漢手頭有些積蓄,但是苦于沒有什么投資渠道和技巧,平時就把錢放在銀行里面拿利息。2000年唐某來到浦老漢家推銷保險,知道浦老漢有些積蓄,就游說說炒股票是如何的好,而且自己在證券公司還有些朋友,有些內部消息,基本上可以保證股票只賺不賠。在多次鼓動下,浦老漢經過了一番思想斗爭,毅然決定動用養老錢20萬元投資進了股市,全部委托唐某進行炒作。可是正好遭遇股市的寒流,股市資金虧損大半。但由于是委托唐某炒股,這些損失只能打落牙齒往自己肚里咽。

到了2004年,唐某再次鼓動說,買國債可以保賺不賠,浦老漢也聽兒女說過國債好。又是拿出了25萬去購買了國債。想做長線投資用于養老。20051030,唐某來浦老漢處時,仍然說國債絕對沒有風險的。但第二天,浦老漢詢問證券公司時,才得知唐某在200523瞞著他擅自將250004國債(8)賣出后得款253172.95元用于炒股,20萬元股票以及25萬元國債,現在資金只剩下21萬元。渤海證券公司將對帳單打出來,我才知道被告擅自賣出的04國債(82500股用于炒股造成資金虧損了8萬元。

一怒之下將唐某告上了法庭。蘇州市滄浪區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唐某在受原告浦老漢委托進行證券買賣過程中,利用其知曉該資金賬戶密碼的便利條件,超越委托范圍,將原告準備長期持有,獲取穩定收益的國債擅自賣出獲取資金后購買股票,被告的行為違背雙方的約定和誠實信用原則,給原告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被告理應對該損失進行賠償。賠償原告。20061123判決被告唐某賠償原告浦老漢經濟損失8萬元。

夕陽理財遭遇冷落

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年人不再直接創造財富,他們主要的生財之道就是如何利用手中的錢為自己創造價值。事實上,老年人理財更多面臨的是市場需求旺盛、投資渠道少的矛盾。

總體來看,儲蓄或是購買國債是老年人比較穩健的理財選擇。但據記者調查后發現,現在子女們使他們的消費觀念變過來了,也想享受享受。儲蓄和國債的收益相對較低,越來越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更傾向于收益高、回報快一些的投資方式。然而,真正操作起來卻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

傳統的金融機構鐘情于有錢的個人或機構,而老年人的資金分散、手續復雜,最后還掙不到什么錢;一般商業機構提供的基金之類的投資方式因為這幾年表現欠佳,所以又不受投資者青睞;至于投資領域,目前整體信用環境沒有完全步入健康軌道,風險更是大,根據老人的財務特點和理財心態,他們也不適宜貿然進入。

但是隨著老齡人口的上升,夕陽理財真正的潛力是在未來的幾十年內,無論是從大的金融生態環境上看,還是從老人們手上所能掌握的資金數量上看。“現在,最誘人的是那些中高收入的人群,很快也要步入退休的年齡,這將是一塊市場大蛋糕!”

個人政府協同夕陽理財

來自全國老齡委的數據表明,中國是目前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約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達到1.3億多,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0%以上。本世紀中葉將達到4億多。老年人投資理財的內在需求不斷顯現,那么這塊“蛋糕”切還是不切呢?

業界對富裕老人的期待讓人們不禁又出現新的隱憂,“夕陽”理財是否會成為一種“貴族”的專利?蘇州尚韜律師事務所袁敏律師指出,未來要讓大多數老年人在保護財產安全的基礎上,使資產有所增值,關鍵還要改變金融機構和社會結構(人口老齡化)不吻合的現狀,同時由政府從旁加以扶持。

袁敏律師建議,可以學習國外退休基金管理和社區銀行的模式。前者是針對普通人在職期間,把收入的一部分納入退休基金,由特定的、信譽良好的金融機構進行統一的資本運作,從而獲得一定利潤以供養老;后者則是針對退休人員,他們把自己的存款委托社區金融機構進行投資。這樣就避免了老人本身可能遭遇的信息不對稱和對市場不了解的問題。因而,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要想把老年人理財做好,一要對老年人進行宣傳和引導,有意識地改變他們的觀念,幫助他們規避風險;二是健全金融市場環境,特別是政府要發揮積極的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