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司法解釋:14種具體情形可確認法院違法
發布時間:2004-09-03 瀏覽次數:1548
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提起國家賠償請求的,應當在司法行為發生或者知道、應當知道司法行為發生之日起兩年內,向作出司法行為的人民法院申請確認,申請確認基層人民法院司法行為違法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受理。
為使受理國家賠償確認案件的人民法院在實體上有章可循,司法解釋以列舉的方式進一步明確了14種應當確認人民法院違法的具體情形。包括:
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釋放后,未依法撤銷逮捕決定的;
查封、扣押、凍結、追繳與刑事案件無關的合法財產,并造成損害的;
違反法律規定對沒有實施妨害訴訟行為的人、被執行人、協助執行人等,采取或者重復采取拘傳、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且未依法撤銷的;
司法拘留超過法律規定或者決定書確定的期限的;
超過法定金額實施司法罰款的;
違反法律規定采取或者解除保全措施,給確認申請人造成損害的;
超標的查封、扣押、凍結、變賣或者執行確認申請人可分割的財產,給申請人造成損害的;
違反法律規定,重復查封、扣押、凍結確認申請人財產,給申請人造成損害的;
對查封、扣押的財物故意不履行監管職責,發生滅失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給確認申請人造成損害的;
對已經發現的被執行人的財產,故意拖延執行或者不執行,導致被執行的財產流失,給確認申請人造成損害的;
對應當恢復執行的案件不予恢復執行,導致被執行的財產流失,給確認申請人造成損害的;
沒有法律依據將案件執行款物執行給其他當事人或者案外人,給確認申請人造成損害的;
違法查封、扣押、執行案外人財產,給案外人造成損害的;
對依法應當拍賣的財產未拍賣,強行將財產變賣或者以物抵債,給確認申請人造成損害的。
最高法院有關負責人表示,申請人如果認為人民法院上述具體司法行為違法,可以按照司法解釋規定的程序申請確認。
這位負責人同時指出說,如果出現上述其他14種具體情形之外的、又必須確認違法的情形,司法解釋規定了“違反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的“兜底”款項。人民法院在審判實踐中,可以適用此項作出確認。但她同時指出,適用這項條款應十分慎重,嚴格掌握,除確認違法各方分歧不大的情形外,均應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這主要考慮確認案件性質以及確認違法以后的法律后果,既要切實保障確認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又要對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負責。
這位負責人強調,人民法院在審理確認案件中,還應當特別注意,某些當事人可能利用確認法院司法行為違法,轉嫁其應當承擔的訴訟及執行過程中的風險,對此類確認案件需從嚴掌握。
這一司法解釋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文章出處:轉載自新華網
文章作者:田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