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性別偏好較強的國家,“重男輕女”等舊觀念還長期存在。當B超等胎兒性別鑒定技術誕生并付之民用后,個人生育意愿最大化體現有了客觀條件,這最后導致中國目前男女人口比例失調。記者在暗訪中發現,由于缺乏針對性法律約束,個別人以“給胎兒鑒定性別”斂財。這讓不少代表、委員要求立法禁止選擇胎兒性別終止妊娠?! ぃ邫z考慮對此進行司法解釋,擅自鑒別胎兒者將負刑責。
  高檢將作司法解釋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計劃生育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魁孚告訴記者,他對擅自用B超鑒定未出生兒性別的醫生進行刑事處罰的呼吁,剛剛得到高檢的答復,“可以作出司法解釋,可以考慮實施”。
  楊魁孚委員表示,在《刑法》修改之前,高檢、高法對《刑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母嬰保健法》的有關條款作出司法解釋,這意味著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全國男女比例失衡”問題。更重要的是,這為有力打擊非法進行胎兒性別鑒定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
  目前法律缺乏威懾
  楊魁孚委員說,目前,我國相應的法律法規只是規定有這些違法行為的醫生要受到經濟處罰,對醫生本身沒有太大的壓力。
  十幾年來,計劃生育部門聯合衛生等相關部門多次專門發文,制定規定,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對此進行專項治理,但胎兒性別選擇的現象仍屢禁不止。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國法律對此缺乏明確具體的打擊規定,尤其是未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對胎兒進行性別選擇的違法者“只罰款不坐牢”而缺乏威懾力。
  1993年,經國家計生委建議和協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制定了《關于依法嚴懲破壞計劃生育犯罪活動的通知》,其中包括打擊非法實施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手術的規定。當時福建等省據此處理了一些案件,起到震懾作用,效果良好。但《刑法》修改后,“兩高”的決定失效,一些地方陸續查實的這類案件不再有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
  北京六千萬投農村
  楊魁孚委員透露,國家計生委從今年起每年投入700萬元專項基金,用于解決我國新生兒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問題。記者隨后從北京計生部門獲悉,為解決同樣的問題,北京市今年將投資6000萬元為農村計劃生育貧困家庭提供小額貸款。本報記者郭愛娣
  代表呼聲
  代表要求立法禁止
  記者在江蘇團采訪郁美蘭代表時獲悉,她已聯名40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盡快制定禁止選擇性別終止妊娠法規的議案》。
  背景資料
  專門機構負責鑒別
  2000年,徐州市出臺有關地方法規,禁止使用醫學技術手段鑒定胎兒性別或者選擇性別終止妊娠,醫學上確有需要的除外。“醫學上確有需要”,是指孕婦及其配偶一方或雙方已被診斷為伴性遺傳性疾病,需要鑒定胎兒性別或者經產前診斷需要終止妊娠。因伴性遺傳性疾病需要鑒定胎兒性別或者施行終止妊娠手術的,應當在市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鑒定胎兒性別或者施行終止妊娠手術。
文章出處:轉載自京華時報
文章作者:楊 楊